孩子骨子裡的自卑,可能源於父母的這些心理情結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美素圖庫


1


總有不少的父母,會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

甚至想着要不要去找心理醫生諮詢。

可事實呢,更應該關注心理問題的,卻是父母本身。

 

因爲孩子的性格或是心理的問題,基本都源於成長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性格還有教育的方式。

 

比如,你內心最在意的那些東西,會經常在孩子面前不經意地透露。

勤勞的父母會經常說勤能補拙,勤勞是多好的美德。

而在乎交往的父母,會告訴正在讀書的孩子,一定不要只知道讀書,還要多鍛鍊交際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薰陶,習得父母的這種脾性秉性,在心理上趨同,在行爲上模仿。 

意大利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說,兒童是一個熱情的觀察者,他特別容易被成人的行爲所吸引,進而模仿他們。

可以說,孩子的性格,都帶着父母的印記。

特別是父母的一些心理情結,影響更深。

 

2


父母的自卑情結。

心理大師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到: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卑情結,而這個自卑情結怎麼對待,怎麼處理,使人與人有了不同。


而這些不同往往體現在對待自己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上。

 

比如身高問題,很多人一輩子都因爲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

而有的人卻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可以讓我彌補這種不足,讓我變得優秀。

 

我們老家有一個老漢,只喜歡找人聊天,而且會經常談論誰的孩子高,誰的孩子今後長不高的。

 

他自己個頭很矮,你肯定弄不懂他爲什麼還這麼熱衷地談論這個話題。

原因是他的兒子比他高,而且比很多同齡人都要高大,這可能讓他在心理上得到了彌補。

反而想急於跟其他人分享這個信息,目的就是讓其他人看看,我的兒子是高個兒,你不要瞧不起我。

 

可是誰沒事跟你比個頭?

只有內心在乎的,纔會不停地去比比比。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父母如果自己無法超越自卑,就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

 

身材矮小的父母,會更在意孩子的身高。

不善表達的父母 ,更在意孩子的表達能力。

自己生活得不如同齡人,就想孩子不能這樣。

 

帶着自卑情結,而自己一生卻有無法超越這種情結的父母,更是期盼在孩子身上得到彌補。

 

這種寄託是可以理解的。

可如果扭曲成對孩子的控制,那就會影響孩子心理的發展。

 

比如父母因爲身高問題,經常有意無意地跟孩子談起。

對孩子說個頭矮有多不好。

這樣做,沒有任何的意義。

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

也有可能轉化成自卑心理。

 

另外,父母的這些自卑情結常常會在生活中投射出來,變成焦慮、打擊。

比如“你怎麼笨嘴笨舌的。”

爲什麼你們班的同學都會,就你不會啊。真是木頭腦袋!”

“不要太高興,比你優秀的人還有千千萬萬,繼續努力!”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克服自己內心的一些焦慮和自卑情結。

因爲真的會傳遞出來,影響到孩子。


3


父母的悲觀心理。

 

一個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悲觀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學會悲觀。

 

如果孩子騎自行車摔倒了。

孩子已經垂頭喪氣或者抱怨車子不好騎。

你走過去會怎麼跟他說話。

 

“你怎麼這麼不小心,騎了這麼久還摔倒啊。”

“你的運動細胞真的不行啊,笨手笨腳的。怎麼讓我放心呢?”

 

或者可以跟他說:

“摔倒了沒事,至少你知道下次可以怎麼避免了。”

“沒事,爸爸小時候騎車經常摔,好幾次摔溝裏了,但我也沒放棄,越騎越好。”

 

我就是後面的這種爸爸。

每次小小魚遇到挫折不想繼續,或者受到了打擊。

我總是會帶着“我覺得也是不錯的,你看我們得到了什麼?”這種思維來跟他說話。

 

比如我們倆下樓玩,沒多久就下雨了。

他有時會說:“爸爸,我們真倒黴,下雨了。”

這時我不會抱怨天氣,而是找點能讓人開心的事。

會跟他說“其實,我們坐在這亭子裏感受下下雨天是什麼樣子,也很好啊。對不對”

 

每次面對我的樂觀,孩子也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趣味。

從逆境中找到樂趣。

 

我覺得這挺好的,因爲父母的樂觀,更能讓孩子養成樂觀的性格。

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悲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只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他們對很多東西的興趣都會降低。

徘徊、抱怨、逃避,會多於積極進取、自信向前。


4


父母要怎麼來管理這些心理情結呢?

答案就是“接納”。

 

能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接納孩子?

能不能接納孩子的不同和缺點?

 

比如很多做事一板一眼的父母,發現孩子是比較隨性的,東西不喜歡整理。

總是把自己收拾好的屋子弄亂。

 

你會怎麼辦?

是把孩子狠狠地批評一通嗎?

 

其實孩子的天性都有創造、打破,特別是男孩們,他們這類行爲更多。

不要視爲洪水猛獸,而是要區別問題。

 

整理收納的習慣要培養,卻也不要指責孩子的隨心和破壞。

他們也許是在探索,或者是遊戲。

特別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盲目地去判斷,而應該多去觀察。

 

發現孩子的性格特徵,掌握得越多,教養的時候越輕鬆。

一定要記得,不是去改變,而是去發現孩子。

不要自己覺得好的性格就一定要孩子擁有。

難道外向活潑的性格就一定比沉默、內向好很多嗎?

 

有時,要問問自己,能不能接納孩子的平庸?

 

比如孩子學習了圍棋,去參加晉級賽。

原本信心滿滿的你,賽後發現孩子也只是普普通通,而不是天賦異稟。

你的內心能保持平和嗎?

 

也許你會安慰自己說沒關係,圍棋只是興趣班。

如果這樣想,說明你還是沒有接納。

 

接納孩子的普通,才能真正地接納孩子的全部。

而且孩子的大部分東西就是普普通通的。

圍棋如此,其他的學科也是如此。

 

一場比賽,總是隻有一個冠軍,其他有一堆陪跑的人。

可不能說陪跑的人就是失敗者,就是不行,就不配參加比賽。

 

他們喜歡這樣的運動,喜歡這種學習,能保持興趣,並能從中獲得自己的快樂。

這些不是更重要的嗎?

 

而且,我們的人生就是由無數普普通通的事,普普通通的日子組成的。

 

同理,希望做了父母的你我,也能接納自己的缺點和普通。

而不要自卑、不要悲觀,也不要憤怒。

 

因爲你的自卑、悲觀和憤怒,都會在孩子的性格中留下痕跡。

而我們如果能給孩子一種平和、滿足、安靜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本文爲魚爸原創, 圖來源網絡,公衆號轉載可聯繫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點擊下方小程序可參團購買,謝謝支持,一起成長。

支持原創就在文末點贊,讚賞魚爸,歡迎留言!
所見到的,也許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龍專家”小小魚和“車車迷”小小謙,很幸運與你相遇。魚爸曾是童書編輯,非常喜歡孩子這個神奇的羣體,後來回家全職帶娃。


每天用心帶娃的同時,陪娃讀了上千本繪本,也在公衆號分享自己真實的育兒及親子閱讀的感受。平日好讀書和創作,累計發佈了800多篇原創分享,得到了幾十萬爸媽的關注。


這裏沒有條條框框的理論,只有真誠地分享。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溫暖你……


 長按二維碼圖片關注,回覆下方文章前面的數字編號,即可閱讀。


下面這8篇文章我猜你會喜歡

201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祕密

202致每個陪睡的媽媽,全世界欠你一個擁抱

203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205內心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206家有男孩,請好好“說話”

207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117養男孩,三歲時需要一個關鍵轉變!

118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

120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暖!

點擊↓閱讀原文,有精選好文,點擊右下方“在看"打卡分享給朋友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