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門成績差,高考 2 次只為學醫:這是最有性價比的選擇

編者按:

「寒門不適合學醫」、「成績差不適合學醫」的聲音,總是跟着學醫潮一起衝上熱搜。

在三甲醫院工作了 8 年的醫生周祥,曾高考兩次都堅持要學臨牀醫學,常常自嘲:「我不但是寒門,還是成績差的寒門。一路走來,我發現學醫其實比其他專業更加公平。」

醫院裏,他把自己的微信和電話號碼都給患者,當起了「24 小時醫生」;醫院外,他曾做過 5 種副業,最近還開始做博主:「醫學以及相關領域,後期其實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下是他的自述。

本文作者:周祥



學醫,可以不用太聰明

我來自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祖上三代都是農民。

每天走路兩小時去上學,刻苦努力,成績優異。一路走來,我揹負着小地方的寵愛和期待,拼盡全力考進了當地有名的高中。但在彙集優秀學生的班級裏,我顯得平庸,身上的關注目光也漸漸消失。

學習壓力和心理落差感讓我倍感煎熬。高三那年,我總是整晚失眠,一度嚴重到需要父親給我找心理醫生。

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大家在高中階段對職業選擇壓根沒有概念,也不知道大學想學什麼。那時候還沒有像張雪峯一樣的老師進行大學專業、職業介紹和報考指導,僅有的相關信息全部來自高中班主任和周圍的親戚朋友。

就讀的高中

但我心裏一直有個堅定的想法:我要當醫生。

在影視劇、社會媒體報道等的薰陶下,我從小就覺得當醫生很酷;在當時,醫生還被稱爲「鐵飯碗」,收入穩定,被人們普遍尊重。市裏的醫院就成爲我的夢想:以後一定要在那棟大樓裏看門診、上手術。

直到高考前填寫報考專業,我都對醫學瞭解甚少。周圍的人說「學醫報臨牀應該就夠了」,其實當時我還在困惑:學臨牀?以後就是當醫生?我就在志願單上寫滿了各個醫學院校的「臨牀醫學」

這幾年,學醫的分數線年年水漲船高,不少成績平平的考生直接被勸退;在當時,我的成績也不理想,並且數次經歷失敗。

2007 年的高考,由於太過焦慮和緊張,我連續兩晚通宵未眠、昏昏沉沉進入考場,結果落榜:410 多分,連三本學院都沒能上。

我決定復讀再戰、還是要學醫。家裏人一直以來都瞭解我的想法,全都支持。

但第二年的高考並沒有奇蹟發生,我再次通宵未眠、頭腦昏沉走進考場:480 多分,剛踩上二本線。心心念唸的醫科大學依舊遙不可及,想要學醫,只能選擇一所學費昂貴的民辦醫學二本。這對我來說,無異於再次落榜。

年輕的我,哭鬧着不想去讀這所民辦醫學二本。父親卻說:「你一直都想學醫,那就去吧,爸媽和哥三人齊力攢你的學費還是夠的。」

開學那一天,我們轉乘大巴和公交車來到學校,父親在我身後扛着行李袋,蹣跚地跨過柵欄。

大學畢業時對自己的寄語

學醫之路走到這裏,開始有了一點光亮。

起初,六七十門課程讓我措手不及。但慢慢的卻感覺逐漸走進了舒適區:天賦一般、只能靠努力也可以學好醫學。它雖然知識點多,但基本靠記憶,更像理科中的文科。只要跟着課程按部就班,後續並不難。

於是在整個大學時光,我都保持着三點一線的生活。周圍同學忙着電腦遊戲和戀愛,我忙着背誦《解剖學》、《生理學》等教材,遊走在各種人體組織和骨骼之間,並一邊準備考研。

我順利考上了一直心儀的醫科大學的研究生。儘管我被調劑,我依舊很滿意。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終於治癒了兩次高考失敗帶來的創傷:成績不好的人,也可以學醫。


沒有關係和資本,也能安身立命

三年時光飛逝,碩士畢業,我立即回到湖南老家,開始在各個市區的三甲醫院找工作。

省內離家不遠的株洲、湘潭、長沙,我準備挨個去面試一遍:既無名校背景也靠不了關係,難免心中忐忑,但廣撒網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

碩士畢業

益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是我面試的第一站,2 個崗位,9 名面試者。重重考覈之中,擅長寫作這個技能意外幫了大忙:此前在丁香園寫的腫瘤科普、醫療故事類文章,備受面試官青睞。

面試時,腫瘤科主任看着我興趣欄還寫着「廚藝」,覺得很新奇。現在想來,或許腫瘤科特殊的診療,除了要求醫生本身專業素養過硬,還需要一點對生活的熱愛和堅持。

最後,我和另外一位本碩都爲名校的同學成功應聘、順利入職。

從業數年後回頭再看,我發現其實每個人想要做到自己所處的行業頂尖是很難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能夠處在行業的前 60~80%、保持熱愛已是難得。如果同時還具備對職業有增益的其他技能,兩者往往會產生 1+1>2 的效果。

給前來科室實習的醫學生講課

同樣也是在那幾年,我逐漸明白,爲什麼寒門更適合學醫。

入職後,我的生活開始逐漸出現了轉機。順利通過執業醫師考試、規培和主治考試......給我介紹相親對象的接踵而至。毫無背景和關係、經歷過多次失敗的我,人生竟然開始有了選擇的權利。

我逐漸瞭解到,我的際遇並不是個例。周圍的同事大多數家庭條件並不優越,甚至很多跟我一樣是農村出身,靠着專業能力在這座大城市的醫院裏紮根。

工作以來,衣櫃裏衣服幾乎都是同款式的不同顏色,隨機穿

在那個年代,同樣的人生軌跡也發生在我的本科同學之中。

儘管是在三流醫學院校就讀,但繼續深造、碩士畢業的那部分同學,80% 都成功進入了當地的三甲醫院。本科畢業就找工作的同學也通過努力、拿到了醫師資格證,並就職於縣級人民醫院,踏踏實實工作,待遇和社會地位在當地並不差。

在我眼裏,醫學確實比其他專業或者行業更加公平,甚至可以說是寒門提升階層的有效途徑。

尤其是想在越大的城市紮根時,醫生相對來說更加不需要背景。同時,醫學也更加純粹,不需要過多的應酬,無需看他人臉色,只要沉澱自己、專注於提升醫學專業水準,人脈資源和社會地位都會隨之改變。


幹臨牀也做副業,學醫待遇不差

在當下,網絡上總是不乏抱怨「學醫辛苦、收入還不高」的聲音。

我對此卻覺得困惑:在現實生活中,醫生通過努力工作後,待遇並不差。

以高中成績比我好的同學們爲例,有的人就讀於非醫學專業,畢業後都在爲房貸和車貸發愁,而我從研究生階段開始,就賺到了不少錢。

由於愛好寫作,我從讀大學以來,就會把親身經歷的臨牀故事記錄在 QQ 空間裏,後來發現投稿可以賺錢,500~1000 元/每篇的稿費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臨牀之外的閒暇時間裏,我都在思考如何創作。在各個醫療媒體的邀約下,我有時一個月能寫 10 篇稿件。

臨牀工作之餘,我除了寫作,還研究醫學法律、擔當顧問、參與醫療相關保險和股票投資等。畢業兩三年,我便攢下了十多萬,醫學以及醫學周邊相關的領域,真的是一個「有錢」的市場。

在聘爲主治後,臨牀工作就逐漸變得繁忙。在這時,副業從增加經濟收入的來源,逐漸變成了緩解臨牀精神壓力的出口。

醫院夜間的走廊

在我們醫院的腫瘤科,大部分患者都是反覆就診、需要長期隨訪,科室主任把每位醫生的電話號碼寫在了科室門口的公示牌上,方便患者隨時聯繫到醫生。雖然從事在自己喜歡的行業裏,一整天的臨牀工作還是會給精神和肉體帶來疲憊。

逐漸的,我學到從中找到一個平衡。

在現實生活中,我會直接把微信給患者,讓患者在非緊急情況下直接微信留言。在忙完手頭工作後,我會一一回復。

我發現很多時候,患者的問題都很簡單,甚至有時需要的只是寬慰。於是半年前,我在科室的支持下,在微博上當起了腫瘤科普博主,趁着臨牀工作的間隙,進行腫瘤相關知識的科普和治療案例分享。


在微博後臺,我遇到了更多異地就醫的家屬的焦慮和無助,還有不少患者和家屬在像追劇一樣,關注我對部分治療案例的分享。他們並不一定能從中獲得更好的治療方案建議,更像是一起守着一個治癒的希望。

用副業把工作和生活融爲一體後,我再次從這些瞬間裏拼湊起職業成就感,臨牀的壓力也在無形之中釋放。從這個層面講,副業是一個很好的調劑品,我也很推薦醫生們都嘗試一下副業。


後記

當醫生,後悔嗎?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想,也問了很多醫療同行。

最近我跟一個同行聊天時詢問:「如果可以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學醫嗎?」

他是貴州某三甲醫院的醫生,正在北京進修:「我後不後悔學醫?我更擔心再來一遍,我考不上臨牀醫學、沒辦法當一名醫生。

這位同行當年高考 530 分、勉強上了一所醫學院校:「放到現在的環境,我大概率沒有選擇學醫的權利。」

如果讓我再來一次,我也還是會選擇學醫。

醫院的走廊

策劃:sysoon | 監製:gyouza、carollero
題圖、插圖來源:作者提供和拍攝

丁香園是面向醫療從業者的專業平臺,以「助力中國醫生」爲己任。在丁香園,可以和同行討論病例 ,在線學習公開課,使用用藥助手等臨牀決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醫療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