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那個化妝品“福袋”公司嗎?它快不行了

在美妝界最早推出訂購模式的公司 Birchbox 最近日子不是很好過。因為籌措不到投資,他們打算在 300 多名員工中裁員 45 人左右,並且停止在加拿大的業務。
Birchbox 的模式是這樣的:每月收取 30-60 美金的會員費,根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偏好,他們每月寄送護膚和化妝品的試用小樣。如果用戶覺得收到的樣品不錯,就可以直接到 Birchbox 網站上進行購買。除了面向女性消費者的護膚品和化妝品,Birchbox 還開發了針對男性的“福袋”,寄送 4 到 5 件剃鬚泡沫、體香劑、護膚品,有時甚至還有襪子、遊戲等。
這家著名的“按月訂購”公司由兩個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創立於 2010 年。截止到 2015年 9 月,Birch Box 擁有超過一百萬的用戶。它的年收入在 2500 萬到 5000 萬美金左右。它在前三輪融資一共 7200 萬美元,目前估值是 4.85 億美元。
Birchbox 主要從會員訂購費和在線商城出售的商品的分成裡獲得收入。公司主要的支出在市場營銷以及物流上,而從品牌獲得試用品的費用非常低。原因很簡單:即使沒有 Birchbox 這類公司,品牌還是要發放樣品。
2014 年 7 月,Birchbox 在紐約開了第一家實體店。後來又在華盛頓特區開了第二家店。不少人認為,它的訂購客源增長已經到頭了。
Birchbox 的實體店鋪

在最近幾年裡,訂購模式的企業失去了他們高速發展時的光輝。一些品牌的訂購模式因為入會條件模糊、取消會籍困難而飽受質疑:包括好萊塢明星凱特·哈德森的 Fabletics 和號稱平價版維密的 Adore Me

在新鮮感過後,退訂是很多訂購平臺面臨的問題。消費者可能會發現適合自己的品牌,並且形成忠誠度,但是很多人並不在意自己是在 Birchbox 還是它的競爭對手 Glossybox 購物。顯然,單單這樣一個模式很難讓訂購電商持續增長,在快速增長之後,他們應該開發自有產品或者進入更多的垂直領域,做一個更全面的平臺。另外,更加個人化和定製化的“福袋”也是他們應該嘗試的方向。
Birchbox 大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它在由平臺轉變成一個美妝品牌。去年 10 月,它推出了彩妝線 Love of Color,主要賣口紅和眼影。我們曾報道過他們近期推出的運動休閒風美妝 Arrow(包括底妝、腮紅和唇膏等)
LOC 套裝,包括眼影筆和口紅
除了轉型賣自有產品,Birchbox 還在改革試用包的內容。 CEO Katia Beauchamp 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把 B 輪投資中一些錢用在大數據計算上,試圖給會員帶來更加個性化和定製感的禮包。如果這一塊做得好,也能形成用戶黏性吧。

在做訂購模式的初創企業吃到甜頭之後,許多大企業也開始嘗試每月訂購的模式。去年,絲芙蘭就宣佈推出每月訂購項目 Play!,在美國部分地區試點。其實絲芙蘭在會員制和自有品牌上已經很成熟了,而且美國絲芙蘭在贈送小樣上一直很大方,突然整出這麼一個項目,更像是不甘寂寞地趕上互聯網美妝的潮流。但是這反應也有點太慢了吧!畢竟訂購模式的新鮮勁已經過去,連 Birchbox 都不得不縮減規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