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後臺,常常有家長問我,丁爸,我想關注一下孩子的在校學習情況,可以怎麼做。
家長若想真正關注孩子的學校表現或學業成績,其實可以採取一些更實在的方法。
很多家長習慣通過兩種方式來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
第一種是直接詢問老師,比如“老師,我家孩子上課表現怎麼樣?舉手積極嗎?”;
第二種則是不斷嘮叨孩子,比如“你今天要好好學習,作業要認真做”。
然而,還有一種更加實在的方法,那就是通過檢查孩子的作業本。
是的,可以通過查看作業本代替詢問與嘮叨。
02
首先,家長通過查看孩子的作業本和練習,可以立即發現孩子的薄弱環節。
例如,在這張圖片中,孩子明顯寫錯了很多字。如果是數學作業,家長也能清楚地看到孩子在計算題上的錯誤。

當發現孩子在作業本中呈現出學習困難時,應對方式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種方法就是讓孩子重新做一遍,比如寫錯的字重新寫,算錯的題重新算。這種方法既方便又有效。
其次,我們可以藉助相關材料來幫助孩子。比如,尋找類似的題目進行練習。如果覺得麻煩,現在AI技術這麼發達,完全可以把錯題拍照發給AI,並給出提示詞:"請根據這個試卷的題目錯誤點和知識點,幫我生成三道難度相當的類似題目。"AI就能自動生成相應的練習題,是不是很方便?
另外,當我們查看孩子的課本或試卷時,特別是他們的筆記本,就能發現孩子是否認真聽課。
尤其是三年級以上的中高年級學生,從筆記就能看出他們的學習態度。如果筆記工整,有標題、日期,甚至記錄了老師的板書,說明孩子聽課很認真。反之,如果課本一片空白,除非孩子成績一直很好,否則可能意味著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還有一種情況是課本上到處都是塗鴉,這說明孩子上課時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畫畫上了。

03
其實,通過觀察孩子的作業本,我們還能發現一些性格特點。
如果作業中有很多錯別字,這可能反映出孩子在生活中也比較馬虎。這樣的孩子往往丟三落四,完成任務時也容易應付了事,特別容易犯錯。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千萬不要被“馬虎”這個詞給騙了。其實,馬虎的本質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跟上,他們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紮實。即使是錯別字,也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不夠深刻。
字跡潦草也能反映出孩子的特點。

字跡潦草的孩子可能比較散漫,不守規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孩子可能個性張揚,甚至有點小聰明。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做的是耐心引導,不斷讓孩子重寫,直到字跡端正為止。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有太多情緒,只需盯著孩子,讓他們端端正正地寫字。
我有一個小方法:當孩子寫出端正的字和不端正的字時,可以問孩子喜歡哪一種,為什麼。多問幾遍,讓孩子自己感受。然後,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甚至老師的感受。這樣,孩子不僅能意識到字跡的重要性,還能從他人的反饋中獲得啟發。從感受出發,可能對孩子觸動更大。
有些孩子會拼命擦橡皮,甚至把本子擦破,或者特別喜歡用修正帶。

這樣的孩子表面上追求完美,實際上對自我要求過高,一旦出錯就會責怪自己,心理負擔很重。當我們發現這種情況時,應該給孩子“鬆綁”。這種反應可能源於家長的壓力過大,導致孩子產生應激反應。家長可能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嚴、過緊。
有些孩子的作業本一片空白,完全不寫作業。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孩子。他們表現出逃避型的行為,甚至有些自暴自棄,敢於把空白的作業本交上來。這表明他們已經開始放棄。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抓住他們尚未放棄的部分,在他們一團糟的學習狀態中發現可以表揚的地方。通過抓住這些表揚的點,有時可以曲線救國。
總的來說,孩子的作業本不僅僅是老師檢測教學效果的工具。通過作業本,家長可以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個性特點,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