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浩回國後默默無聞,妻子任副部長,兒子卻是萬人敬仰的大人物


點擊上方 “環球風雲檔案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 設爲星標即可每天準時收看精選好文!

引言:

1953年,中央編譯局新來了一個叫陳昌浩的副局長,那一年他47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此後十四年,陳昌浩一直在這個位置上未曾變動。
然而,瞭解陳昌浩歷史的人都會爲他建國後默默無聞的境況感到唏噓不已,畢竟他當年可是紅四方面軍的三駕馬車之一,很多威名赫赫的戰將都曾是他的下屬。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前妻張琴秋當時身居高位是紡織部的副部長,就連他與首任妻子所生的兩個兒子也一個是核工業專家一個是汽車工業的奠基人,爲世人所景仰。

一、青年將領折戟河西,遭逢戰火滯留異國

1952年6月,劉少奇的身影出現在了火車站。人們忍不住好奇,究竟是什麼人能讓國家副主席親自來迎接。
隨着一列火車穩穩地停在了站臺旁,一位飽經風霜的中年男子緩緩走出了車廂,那就是他們要等的人。
“劉副主席”、“昌浩同志,歡迎回來”,一別十四載,雖然都增添了一道又一道歲月的痕跡,他們的手還是跨越時間緊緊握在一起。
陳昌浩,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時光回溯到二十一年前,紅四方面軍在1931年11月7日七里坪正式宣告成立,時年25歲的陳昌浩作爲政委成爲了這支部隊的領導者。

四方面軍作爲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先後活動在豫皖蘇、川陝一帶,不僅在一場又一場的勝仗中打出了威名還創立了一塊僅次於中央蘇區的根據地。
參加過地下鬥爭、留學蘇聯、回國後手握軍權還是中央候補委員,陳昌浩在長征之前可謂是意氣風發的青年領導。
但是,隨着張國燾爲了一己之私企圖分裂中央,陳昌浩作爲多年的老搭檔曾經站在他那邊,這是他從軍生涯的第一次轉折。
所幸,陳昌浩沒有錯誤到底,在草地分兵之時沒有服從張國燾的命令而是下令不追、不準開槍,放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和一方面軍離開。

隨着南下政策在現實中遭遇重大挫折部隊損失慘重,陳昌浩意識到應當及時回到中央制定的路線上,於是開始堅決抵制張國燾的分裂行爲、力主北上。
1936年10月,紅四與另外兩支主力順利會合,開啓了紅軍的發展新階段。同月,陳昌浩與徐向前奉中央的命令率領兩萬餘名戰士挺進河西走廊,他人生命運的第二次重大轉折由此開始。
此後,不到半年的時間,兩萬兒郎去三千殘軍回。上萬紅軍戰士埋骨高原,陳昌浩不得不化妝潛回延安,他的妻子不幸被俘,他們的兒子剛剛出生就活活凍死。

輾轉多地來到延安已經是七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陳昌浩作爲第一領導人爲幾乎全軍覆沒的慘劇承擔起不可推卸的責任,被免職處理直到1938年到中宣部任職。
此時,陳昌浩的身體已經在多年戎馬生涯的勞累中受到了嚴重摧殘,飽受胃病等疾病的困擾。然而,當時的延安條件極其惡劣,缺醫少藥無法緩解他的病痛。
1939年經中央批准,陳昌浩帶着二兒子一起登上飛機飛向蘇聯,那裏有更好的醫療條件。途經新疆之時,他帶着愧疚去探望了留在那裏的西路軍倖存者。
只是,當時大概怎麼也沒有想到再回來已經是十四年之後了。

二、闊別多年重歸故土,從事編譯默默無聞

這是陳昌浩第二次來到蘇聯,上一次還是12年前他被組織選中送去留學,彼時還是一個剛剛二十出頭的青澀小夥兒。
而這一次到了蘇聯沒多久,戰火就席捲了這個橫跨歐亞的龐大國家,身在那裏的陳昌浩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爲了安全,蘇聯方面把他緊急送到了一個偏遠的小鎮上待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那裏的條件很艱苦,不要說醫生和藥了連食物這種基本的生活所需都要靠在採石場做勞力來獲取。
1942年底,時隔五年,陳昌浩再次奔赴戰場。這次,是作爲共產國際的一員爲蘇聯的衛國戰爭盡了一份力。

在外的時間越來越長了,但陳昌浩始終心繫祖國一直想要回來參與到轟轟烈烈的解放事業之中。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歸國之事耽擱了很久。
在蘇滯留期間,陳昌浩在蘇聯從事翻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份工作成了他後半生的事業,在回國之後延續了下去。
事情的轉機發生於蔡暢赴蘇前來探望,陳昌浩委託她再次向中央表達了回國的迫切願望。1952年,這個積壓已久的心願終於實現了—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請求。
再度踏上故土,不管是物還是人都已經不是昔時的模樣。離開的時候,山河破碎國家危亡;歸來之時,日寇已逐國黨潰敗,全國上下正熱火朝天地投入建設之中。
可惜自己錯過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帶着這份遺憾,陳昌浩拒絕了黨內和軍內的職務。先是投身黨史研究到馬列學院工作後,轉年又撿起翻譯工作到編譯局當了一個副局長,一干就是14年。

相比於那些曾經的老部下如許世友等人的名滿天下,陳昌浩這個昔日手握三大主力之一的高級領導泯然衆人矣,昔日縱馬馳騁豫皖蘇川陝之間的威名遠揚也好兵敗祁連的黯淡也罷都已鮮爲人知。
不過他也甘於這種平凡,在編譯局工作的時期不但爲人才梯隊的建設做出重要貢獻,還主編了《俄華大辭典》爲學習俄語的師生提供了一份參考,翻譯出版了多本馬列研究作品。
1967年7月30日,陳昌浩服用了大量安眠藥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六十一年的人生路。
十三年後,中央爲他舉辦的追悼會在北京召開。“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陳昌浩的功過得到了肯定,骨灰盒也移葬八寶山。

三、戰地夫妻一別兩寬,昔時女將今日副部

陳昌浩回國之後,老戰友徐向前在自己家設宴爲他接風洗塵,四方面軍那些在京的同志們也紛紛到場歡迎老領導回來。其中,有一個身份特殊的人,陳昌浩緊緊握住那雙久違的手,愧疚萬分:“我對不起你呀!”
那人名叫張琴秋,時任紡織部副部長,是新中國第一代女領導人。當年在四方面軍時期,她和陳昌浩同爲主要領導人,擔任過政治部主任、西北局委員。
在這份戰友情誼之外,他們還曾經是夫妻!1936年7月,時年32歲的張琴秋與30歲的陳昌浩結爲夫妻,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在西路軍一次戰敗撤退的危急關頭,張琴秋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兒子。可憐的孩子來得太不是時候,萬般無奈之下張琴秋含淚把他放在寒冷的曠野之中,自己來不及處理好身上的血跡就騎馬追趕大部隊因此留下終身難愈的疾病且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3月,陳昌浩化妝潛走,張琴秋隨部突圍失敗不幸被俘。戰友爲她編造了一個假身份,掩護她不被敵人發現,可惜後來還是遭到叛徒的出賣而暴露。
幸好當時國共正在就第二次合作進行談判,得知她的情況,周恩來專門進行交涉把包括張琴秋在內的一批被捕幹部營救出來。
當年年底,夫妻倆前後腳回到了延安。
不過,團聚沒多久,陳昌浩就帶着二兒子遠赴蘇聯治病且一去數年不回。經過慎重考慮,張琴秋認爲與其繼續着這段只有名義的婚姻不如好聚好散給予雙方自由,組織也支持了她的決定。

在婚姻之外,張琴秋的人生更加精彩、跌宕起伏。
她是中共早期黨員,與首任丈夫沈澤民是一對有着共同理想和追求的賢伉儷。1925年,接受組織的安排到莫斯科留學,同期的還有張聞天、楊尚昆等人。
當上政治部主任那年,張琴秋才27歲。剛開始,人們還對這位漂亮的女洋學生抱着懷疑的態度,但很快能文能武的張琴秋就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他們。
文的方面,僅僅紮實的理論和出色的口才就足以讓同志們伸大拇指點贊,她還會寫劇本能跳舞上臺演出也不怯。

武的方面,敵軍突襲敵衆我寡也不怕。張琴秋沉着鎮定地利用地形排兵佈陣前阻援兵後截退路,再加上有針對性的宣傳攻勢,帶領一個由500婦女組成的營打敗了敵人一個團的兵力,繳獲了豐富的物資。
1932年底,張琴秋和一衆將領聯合起來反對張國燾的錯誤政策並取得勝利。然而,沒有想到他們從此遭到了張國燾的記恨,曾中生等人被軟禁、殺害,張琴秋因爲留蘇經歷而倖免於難但也被降職處理,先是到紅江縣當書記後又調至醫院。
被解救回延安之後,張琴秋投身教育事業,培養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女幹部;後來又爲婦女解放而奔走。
新中國授銜之時,張琴秋曾經的屬下如陳賡許世友成爲了大將乃至上將,她自己由於已經離開了部隊系統而沒有被授銜,但張琴秋作爲公認的紅軍級別最高的女將領而寫入了權威的軍事著作之中。

三、長子初代核工專家,次子奠基汽車行業

在遇到張琴秋之前,陳昌浩在老家結過婚,這段婚姻爲他帶來了兩個兒子陳祖澤、陳祖濤,這兩個孩子長大之後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奉獻,成爲行業令人敬仰的先輩。
長子陳祖澤參加革命的時候還不到14歲,歷經了抗日和解放戰爭。1949年,他作爲推選出來的代表到北京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一起參加了開國大典,親眼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此時,百廢待興的中國正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術的人才投入到國家建設之中,陳祖澤順應時代的需要回到學校繼續進修,先到東北大學後赴蘇聯留學。

結束八年的勤學苦讀之後,他立刻回國從基層開始做起,一步一步積累技術和經驗。1974年調任至719所,在研發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裝置上立下赫赫功勞。1982年,成爲核工一研院的副院長。
1982年,陳祖澤被任命爲105所的首任所長,在他的帶領下該所誕生了國內首臺核蒸汽發生器、反應堆穩壓器等一大批關鍵性的設備,在中國核工業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比於哥哥一生與父親離別多團聚少,二兒子陳祖濤10歲的時候被送到延安後又隨父赴蘇享受了一段短暫的天倫之樂。
1951年,報國心切的陳祖濤苦讀之後得以提前畢業回國。彼時,正值蘇聯援建工業項目之時,專業是汽車相關的陳祖濤向周恩來自薦參與一汽的籌備從此紮根汽車工業。

陳祖濤參與一汽的全部籌備過程,跑遍了蘇聯的汽車廠做參考,還在基層負責過難度極高的技術,積累下大量、實用的經驗。
所以,在六十年代國家決定創辦二汽之時,陳祖濤被點將成爲負責人。揹負着沉重壓力的陳祖濤帶領着團隊翻山越嶺選好廠址,爲了設計和建設披肝瀝膽。
雖然中間一度因爲時代的原因被迫停止創辦,但1972年時又在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懷下再度提上建設日程,陳祖濤等人振作起來拼搏了七年把二汽打造成了國內數一數二的汽車單位。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內的汽車工業,同呼吸共命運七十載,奠定了行業基礎。當人們開着汽車奔跑在大街小巷上之時,是不會忘記陳祖濤這樣的開路人的。

結語

2022年8月,陳祖澤兄弟二人先後在三天內接連去世,走完了他們平凡又光輝的九十多年人生。他們的身份,不僅僅是陳昌浩之子,更是爲國家兢兢業業奉獻了一生的先輩。
張琴秋與陳昌浩這對前任夫妻於六十年代末先後離世,不過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當浪潮退去重回發展正規,人們終究是給出了公正的評價,一位是女將領、女部長,一位是優秀黨員。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


點亮在看,與朋友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