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報道:抓改革促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6月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新聞聯播》“新思想引領新徵程欄目推出報道《抓改革促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爲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我國教育領域開啓了一場全面、深刻、系統的綜合改革,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中國教育事業如何回應14億多人民的期待,如何肩負起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走進校園,看校舍建設、聽教學進展、問師生感受。在北京市八一學校,他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重慶中益鄉小學,他提出,“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他多次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希望孩子們真正做全面發展的人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終都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國之棟樑。”


習近平總書記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和勇毅果敢的改革氣魄,引領開啓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教育綜合改革。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扭轉“教育功利化”到深化“五育並舉”……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孩子們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人民羣衆最樸素的期待。瞄準影響教育公平的沉痾頑疾,一系列改革舉措破冰前行。


國家連續實施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免試就近入學、劃片規範入學、陽光監督入學,做強優質教育資源,緩解“擇校熱”;

推進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穩步提升農村師資水平;

建立覆蓋所有學段的資助體系;實施三個專項招生計劃。

一系列改革政策組合拳,正在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羣體教育差距。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銀灘復興學校校長 王曉寧:隨着國家教育數字化的推進,我們鄉村學校也實現了從“一方黑板、三尺講臺”到“智慧教室、數字教室”的歷史性跨越。現在老師可以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資源,結合農村實際進行備課;城裏學校的好課我們也能上,極大縮小了數字鴻溝,也讓我們的孩子更有自信。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系統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正在全面構建。


“分數是一時之得,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臺,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生態發生深刻變革。


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教育發展的“風向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2020年,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出臺,破立並舉,加速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自恢復高考以來,最系統、最全面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高考綜合改革已在全國29個省份啓動,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助力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石中英:作爲堅定的改革引領者,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指出,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教育事業改革創新,持續增強教育事業對於強國建設以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力、支撐力和牽引力。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教育信息

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下載中國教育發佈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