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復古單車店,定一輛你自己的車?

2014 年 4 月,英國知名設計師 Paul Smith 來到上海。在短短几天的行程裡,他去了一家自行車店,騎著一輛藍色車架的改裝版永久自行車在膠州路街頭溜了一圈。這家單車店就是 Rideal 。

2013 年 8 月開店的 Rideal,到現在仍然是兩位來自上海的創始人在運營。楊揚原來從事 IT 行業,而張博是網球教練。兩個人 10 年前就已經相識,後來因為都“對生活現狀產生了懷疑”,更願意做喜歡的事情,又都是單車愛好者,就雙雙投入到了這個店裡。 

把自己定位為復古單車店的 Rideal 目前有以下幾大類業務: 

1.  入門級的“死飛”,其定製性基本體現在更換塗裝顏色上。 

2.  中高端整車定製。可以根據客人的需要,從最基本的材料、車架幾何、車架尺寸,到車身塗裝、圖案都可以進行定製。品種和規格齊全,而且每種獨有一款也成為它的重要的賣點。 

3.  復古單車。雖然名為復古,但復古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復古單車並不等同於收藏版的古董,它更像是一款搭配,是個人風格標誌,也聯繫到各種情結,比如老上海或八零年代的感覺,在楊揚和張博收集來鳳凰、永久等老品牌的車架上就有體現。這些車架原本性能不算太好,而且舊式的配件和組裝都不一定盡如人意,Rideal 提供的服務就是升級性能的大手術,除了保留基本車架其他都可以搭配定製。除了國內幫國內老車架妙手回春,店中也會銷售一些歐洲更為珍貴限量的手工定製自行車,其製作時間通常要在半年或以上。 

除了單車本身,店門口特地留出的寬敞室外空間也體現這家店鋪在單車文化推廣和單車群體維護上的關注。 

店中有寄售各種和單車有關的服飾——比如 HJUL,一個在上海從事建築設計的東歐人自己的品牌;以及美國的 Chrome,其招牌產品包括信使包,服飾的風格更偏運動一些。店中還有國產牛仔品牌赤雲的產品,這也是張博個人的愛好。隨著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如何平衡個人喜好和顧客需求是他們需要吸取的經驗教訓,同時店鋪的空間亟需擴大,功能分區也需要相應的調整。 

Rideal 開業之時正好趕上了 10 月舉辦的復古騎行活動,雖然國內復古騎行會被詬病為東施效顰,但好在有一群單車愛好者的氛圍,這是推廣特定文化需要的平臺。 

新年 Rideal 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廣上。 

推廣方式之一是集結愛好者的主題活動。城市騎行通常會遇到交通擁堵的問題,所以他們以往的活動通常都選擇在近郊乃至小長途的路線,之後他們希望可以變成一週到兩週一次的頻率。活動內容並不侷限於騎行本身,比如之前跨年騎活動的終點站是大家共聚一堂的酒吧,單車愛好可以和更多趣味性、針對性的活動嫁接起來。 

推廣的另一個角度則是和其他品牌和業態進行合作。楊揚就曾經在 Paul Smith 的廣告片中出鏡,目前銅仁路的一家設計買手店也向他們定製了一輛單車,作為店中陳列。咖啡店、餐廳、服裝店都是他們日後業務的方向,就像之前我的文章提到的,單車定製在國外已經成為企業品牌運營的一個有趣的“流動站”。 

張博認為 Rideal 的目標人群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城市上班族。因為所在的膠州路康定路一帶外國居民較多,他們顧客中 60% 都為外籍。尤其是剛剛過去的 11-2 月的淡季期間,訂單基本都來自他們。中國人的騎行往往更“挑剔”,太冷或太熱的天氣都會影響出行,所以春夏季節才是國內訂單的高峰期。 

據張博介紹,目前上海玩“死飛”的人群大概有四五千左右,而玩復古單車的在五百人左右。這不是一個大的數字。所以 Rideal 之後的計劃,其實是生產自己品牌的單車,而瞄準的則是城市代步這個更大的市場需求。近年來自行車市場的總體是增長趨勢,市場在不斷細化,消費者也趨近理性,國內有越來越多的人興沖沖地加入這個圈子,但不同品牌的成績卻有好有壞。在擁有豐富自行車製造資源的中國,Rideal 的自品牌夢想應該不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