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場很小很小的“汽車”比賽落幕,它能進行,已經說明技術有多迷人

世界上最小的“汽車”比賽上月底在法國圖盧茲落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六支隊伍在純金製成的賽道上角逐勝負,其中只有一輛跑完了全程。

這是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舉辦的首屆 Nanocar Race(納米車賽),各支隊伍把分子改裝成馳騁的“機器”,參與到這場“錙銖必較”的國際挑戰當中,並在 36 小時內跑完 100 納米。對分子車來說這個距離並不算遠,但它們畢竟沒有發動機,也沒有線粒體。

六支隊伍中有兩支並列冠軍。來自 CNRS

比賽背後的技術含量不容小覷

參賽的納米車都是單個分子,賽道更是比頭髮絲還細,想要肉眼看到賽場上的緊張情況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賽的轉播靠的是 CNRS 獨特的四探針顯微鏡,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允許四名實驗人員同時操作的顯微鏡。四個探針不僅有觀測任務在身,還要給分子車施加光電脈衝,提供前進動力。但比賽規定,參賽隊伍不能用探針直接接觸到分子車。

比賽用到的四探針顯微鏡。©Cyril FRESILLON / CEMES / CNRS

賽前的準備歷日曠久。這場比賽原本是 CNRS 高級研究員 Christian Joachim 和圖盧茲第三大學教授 Gwénaël Rapenne 2013 年在一篇論文中的設想。歷經四年的籌備,與選擇普適的比賽場地、調節顯微鏡等挑戰,比賽於 4 月 28 日在一片金箔上拉開了帷幕。

而對於參賽者而言,他們面臨的困難更多:怎麼把分子車放上軌道?怎麼在顯微鏡下看到一個分子?車子會不會動?是用滑的還是用滾的?車卡在軌道的凹陷中怎麼辦?會不會有什麼不確定的事情發生?當然,未知的情況總是意味著新鮮的發現,這反而令科學家們感到興奮。

比如,俄亥俄山貓納米馬車隊在賽前發現,用於參賽的幾輛分子車當中,有一輛分子車四個輪子中的一個竟然掉了下來,車子因此沒辦法前進。研究人員很想看看真的讓這輛車參賽的話,在針鋒相對的賽場上會發生什麼,但即便不能參賽,這輛三輪車為什麼不動也能夠解決上面提到的一些疑惑。

比賽時間為 36 個小時,賽程包括兩次定向轉彎和一次衝刺,並且禁止衝撞別的車。由於位於圖盧茲的賽道只能容納四輛分子車,六支隊伍中的兩支——俄亥俄山貓隊美國-奧地利納米大獎賽隊——被允許在自己實驗室顯微鏡下的軌道上參賽,但車手需要在圖盧茲遠程操作。

比賽很早就定下了勝負

比賽過程中,六支隊伍對著電腦屏幕各自操作顯微鏡的探針,用光電脈衝射擊分子車。首先,車手要清理賽道,並讓賽車就位——這一過程就花了 6 個小時。然後,隊伍在屏幕上找到他們的分子車,用探針瞄準發射脈衝推進,並且不能讓探針碰到納米車。一次脈衝可以令小車前進 0.3 納米,所以整個過程需要發射數百次脈衝。

而分子車接受電子之後,要麼能量增加,開始震動或是改變結構,通過形狀的改變顛簸前行;要麼受到靜電排斥,被靜電作用力推著向前行駛。

比賽場地是顯微鏡上方數層樓的一個普通的房間。

比賽開始後,來自萊斯大學的美國-奧地利隊的賽車“偶極競速者”一馬當先,約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比賽,時速達到了每小時 95 納米。這裡並沒有計算錯誤,因為美國-奧地利隊車速很快,他們特別向主辦方申請將起跑線提前了 50 納米。此外,隊伍還獲得批准使用了銀製的賽道,這種賽道對分子車有表面吸附作用,會降低車速。因為測試中在金賽道上車速太快,團隊甚至無法捕捉到小車的前進。

美國-奧地利隊用了兩輛分子車同時比賽,都在 2 小時內跑完全程。

但組織者 Christian Joachim 告訴 NPR,“偶極競速者”的分子結構在金賽道上不夠穩定,這才是更換賽道的原因。基於這個考慮,主辦方把金賽道上的第一名——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瑞士隊的“瑞士納米改裝車”列為並列冠軍,後者在約 5 小時內完成了 133 納米的里程。

參賽隊伍密切關注屏幕上的賽況。

其它四支隊伍則表現出重在參與的氣度。其中兩輛分子車成功值回票價——法國納米車俱樂部隊的“綠色嬰兒車”和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材研魔力隊的“材研魔力車”因為結構太臃腫,幾乎沒怎麼動。另外兩輛賽車——俄亥俄山貓和德國納米風車公司隊的“風車”也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跑完全程,分別只跑了 45 和 11 納米。

分子車的結構是勝負的關鍵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分子機器的化學家 Steve Goldup 沒有參加這次比賽,他提出了偶極競速者獲勝的關鍵:隊伍在分子量最小的情況下,讓分子的極性最大,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電脈衝產生的力。

偶極競速者在結構上佔有很大的優勢。

團隊也在賽前採訪中透露,賽車的兩個輪子是在五六種結構中選擇出來的。

分子量的巨大優勢在這裡體現出來。同樣有車輪的結構,主場作戰的圖盧茲第三大學的綠色嬰兒車,車身巨大,由一個連一個的芳環骨架構成,輪子則是四個三蝶烯結構,三個葉片繞軸旋轉。法國隊希望綠色嬰兒車將來能運輸碳60,即足球烯,所以才把車身做大。

而俄亥俄大學山貓納米車的車身雖然比綠色嬰兒車輕便,但受累於它的四個輪子,4-苯基吡啶外部圍繞著巨大的葫蘆脲結構,但並沒有化學鍵將其連接——這也是為什麼它會像開頭提到的那樣脫落。而巨大的輪子使得山貓納米車比綠色嬰兒車要重上 4 倍。

研究人員葫蘆脲結構的模型,背後的電腦屏幕上是山貓納米車 ©Rob Hardin / 俄亥俄大學

另外三個根本不像車的分子車則上演了一出小馬過河,各自顯示了結構選擇的重要性。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瑞士納米改裝車跳出了桎梏,根本沒有做車輪。團隊利用了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力來減少摩擦,讓賽車像磁懸浮一樣在賽道上前進,因此勇奪第一。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風車更像是一枚手裡劍,四個乙烯基聯苯通過氫鍵連接成風車的形狀,因為結構對稱,它不需要特意轉向,每個方向都是前方。也正因如此,走直線對它來說似乎有點困難。

日本隊的材研魔力車有點像平衡車,但車輪並不能轉動,只能像毛毛蟲一樣蠕動,好在綠色嬰兒車在起跑線出了故障,讓日本隊不至於墊底。儘管如此,材研所的化學家還是對以新方式探索這種分子的前景感到興奮——不僅僅是科學上的合作,團隊也得到了豐田的贊助。

儘管車輪不能轉,但在科研上還是很有意義。

豐田不是唯一一家對這場比賽感興趣的公司,大眾和標緻雪鐵龍分別贊助了德國隊和法國隊。

納米車賽不僅是一場比賽,也是對分子機器的性能測試和控制實驗。未來幾年中,分子機器將有望用於組裝電路、分解垃圾或是捕獲能量,並且是在單個原子的水平上。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授予了分子機器的先驅者們。

比賽冠軍美國-奧地利隊的領隊、萊斯大學的化學家 James Tour 說,“這是一個開端,預示著納米層級對障礙物與速度的控制,並將為更快的速度鋪平道路,最終做到貨物運輸和從局部到整體的裝配。”

比賽不僅成功實現了一些分子操縱的實驗,也很好地傳播了單分子顯微鏡的相關知識。Joachim 說,四探針顯微鏡的分辨率和表面化學上得到的成果將作為論文發表,而社交網絡上超過 10 萬人對比賽的關注也令人難忘。

在 NanoCarRace 的 YouTube 頻道上可以回顧這場比賽。祝你愉快。

題圖及文中圖片均來自 CN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