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了甯浩,留下張震,升級後的《繡春刀 2》再戰江湖

時隔兩年,《繡春刀》導演路陽在開機發佈會上宣佈,電影第二部《繡春刀·修羅戰場》將於 2016 年 4 月 3 日正式開拍。

《繡春刀 2》繼續由張震擔綱主演,飾演錦衣衛沈煉,同時延請甯浩擔任監製。甯浩否定了前四個劇本,直到第五個才點頭通過。深諳電影市場規律的甯浩不僅在創作上嚴格把關,也能在電影營銷和發行上助力。當初很多人將《繡春刀》的“叫好不叫座”歸結為發行策略上的失當。

《繡春刀》於 2014 年 8 月 7 日上映,成為當年暑期檔的“現象級”電影——因為其票房與口碑的相悖。

《繡春刀》取得了業內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故事邏輯清晰,人物形象鮮明,道具用心,在時光和豆瓣上的評分均超越了同期其他國產電影,被稱為“暑期檔良心”。姚晨、陸川等業內人士也紛紛在微博上為它搖旗吶喊,同時也為它的低排片低票房鳴不平。

8 月 7 日,《繡春刀》 上映首日,全國排片率 18%,首日票房 720 萬元。由於票房表現和上座率不及預期,排片下滑。最終,《繡春刀》只拿下了 9322 萬的票房,雖然路陽稱已經為出品方賺到了錢。但那時國產片過億也早已不算鮮見,《繡春刀》的票房顯得格外慘淡。

內地導演何平在微博說道:“一部業內、影評及觀眾口碑很好的影片,排片不利導致不該有的提早衰竭,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發行失誤案例。當所有影片創作人完成了創作預期,製片人(或許是投資人)和發行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創作人呈現在銀幕上的分分秒秒推廣給觀眾。沒做好,應有愧於為你付出努力的創作團隊。製片人發行人應該反思。”

有人稱《繡春刀》為“零宣發”,雖然言過其實,但影片上映前確實無聲無息。製片人王東輝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在電影行業也是新手,並不清楚宣傳策略部署,也沒有宣發經驗。因為沒有及時通知演員和主創人員,導致需要宣傳路演時候,演員早已進其他的劇組,甚至導演也在起早貪黑拍攝新的電視劇。

缺乏前期營銷宣傳,導致電影上映前缺少應有的聲勢,而電影上映後,宣傳依然僅僅放在“誠意”上,對網上的熱烈討論視而不見,沒有分拆深挖宣傳上的閃光點,引導輿論,無法進一步吸引觀眾進場。

何況,“繡春刀”三個字太過晦澀生僻,觀眾可能只知道這是武俠作品,卻難以獲得進一步的信息作為消費參考,而武俠電影已經開始沒落了。從這個角度講,《繡春刀》也是為武俠電影這一類型買單。

中國電影市場隨著武俠電影而崛起。《臥虎藏龍》和《英雄》推開了中國的大片時代,“武俠熱”一直燒到 2006 年。大牌導演、大牌演員、鉅額投資、豪華道具,成為當時武俠電影的標配。但武俠電影慢慢抽空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只成為展示視覺效果的工具,“好萊虎”撲向中國,他們的大片投資往往在國產大片十倍以上,工業體系更令中國難望項背,在他們面前,中國的大片落伍了,只剩一個空殼子的武俠電影自然沒落了。隨著中等成本情感、青春、喜劇類電影的崛起,曾被認為承載著中國文化的武俠片反而成了冷門題材,並且越來越走魔幻、奇幻路線,以製造視覺奇觀。

武俠片正逐步走向沒落,不少導演也在探究“新武俠”的出路,而在這之中,路陽的《繡春刀》本來最可能成功。它保留了武俠的精神,又加入現代人文的思考,在動作和剪輯上也有了新的創新。徐皓峰說,武俠片從未真的成為一種類型片。《繡春刀》作為難得的延續俠義精神的電影,反而成了異類。

不過雖然票房並未大賣,但路陽獲得了業內的認可,因為他很省錢。《繡春刀》預算三千萬,在武俠片中算是低成本,但電影絲毫沒有粗製濫造,畫面紮實細緻,道具精良考究,格鬥乾脆利落,顯示了路陽對這一題材的駕馭能力。

僅僅 2015 年一年,電影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好片票房“逆襲”已經有了成功範例。

在發佈會現場,主持人反覆提到“二次元”,說《繡春刀》在二次元受眾群體中廣受歡迎,很多二次元粉絲自發以《繡春刀》為素材再創作。兩年前片方沒能抓住這一點,但去年“自來水”營銷已經成為經典模式,張震的號召力也與日俱增,這次的發行不至於出現先前的失誤。

之前的電影想要票房大賣,多數策略為面向更廣泛的受眾,粉絲電影則是提高門檻,把握核心觀影人群。但現在,另一種發行策略給了《繡春刀》們一次機會,即以優質物料吸引受眾,通過他們的再創作,實現再傳播,最終輻射到大眾群體。倘若《繡春刀 2》能延續先前的質量,票房收入必然飛躍,這大概也是甯浩願意參與電影的原因。

印度神話中,阿修羅王與帝釋天大戰之處,就是修羅場。《繡春刀 2》進入這片戰場,在武俠電影的落日下,能否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