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晝夜溫差增大,惡劣天氣頻發,雨雪、大霧、大雪等對車輛行車安全造成諸多隱患。

如何保證安全駕駛?除了練就過硬的駕駛技術之外,面對一些不可避免的突發狀況時需掌握一定的防禦性駕駛技巧。下面就來分享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為大家分享的冬季行車安全防禦性駕駛技巧↓




什麼是防禦性駕駛?

防禦性駕駛的核心在於預防措施,通過系統總結和歸納相關的駕駛技能和習慣,形成一套科學的安全駕駛體系。‌

這種駕駛方式旨在幫助駕駛員更全面地觀察並瞭解駕駛環境,更準確地預測不確定的潛在危險因素,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這種以“預防為先”為核心的駕駛理念和技巧,就是防禦性駕駛。




防禦性駕駛有哪幾招?


第一招:預估風險


安全行車風險主要來自於駕駛人健康狀態、乘客、車輛技術性能、道路、天氣和其他道路參與者。
在駕駛時根據天氣、路況以及目測的事物等各種要素提前分析可能會對駕駛安全造成的潛在危險。
要特別注意匝道、收費站、服務區、窄路、交叉路口、隧道橋樑及超車讓車、緊急停車帶、應急車道等場景。



第二招 放眼遠方



駕駛人在駕車過程中,前進方向是主觀察方向。根據駕駛人觀察視距的遠近,可以把車輛前方環境劃分為三個區域:
第一個區域為6秒內的區域,即執行區,該區域為必須採取行動的區域,在該區域若出現危險源,駕駛人必須果斷採取應對措施。
第二個區域為6~15秒的區域,即觀察區,在該區域出現的危險源,駕駛人必須時刻關注其動態,保持高度警惕。
第三個區域為15秒以外的區域,即計劃區,在該區域出現的危險源,駕駛人必須能觀察到,做到心中有數,保持警覺。只有放眼遠方,才能大範圍地觀察道路交通情況,為研判信息、制定預案、採取避險措施預留充足時間和空間。



第三招 時刻掃描



駕駛車輛時,駕駛人要“眼觀六路”,循環往復地掃視不同的方向。每進行一次這樣的掃描,需要5~8秒的時間。在觀察過程中,目光在任何事物或方向上停留的時間不要超過2秒,避免“凝視”現象。

掃視時目光雖然存在轉移,但車輛前方的道路應始終處於駕駛人的視野範圍之內。



第四招 留有餘地



駕駛人平時應避免在車群中行駛,即使無法避免,也要與前後左右的車輛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如果遇到突發情況時,駕駛人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採取應對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第五招 引人注目



駕駛人應充分利用喇叭、燈光等各種信號裝置向其他交通參與者發出信號,必要時還可以發聲、利用目光接觸或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交流,向他人正確傳遞你的意圖,並等待他人的回應,否則不要貿然前進。


防禦性駕駛的八大原則


保持足夠視距 觀察周圍環境
視線持續移動 保持緩衝空間
有效使用信號 合理控制車速
平和禮讓行車 一心不可二用

來源:上海發佈

編輯:松江區融媒體中心廣富林街道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