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租賃房屋安全標準,治理甲醛超標“串串房”| 新京報快評

鑑別難、取證難,是租客遇到“串串房”時的維權痛點

▲“串串房”對租客的身體會產生巨大傷害。新京報資料圖

 | 江城


最近,“串串房”開始進入輿論視野。據《法治日報》報道,“串串房”,也被稱爲“陷阱房”“販子房”——炒房客以低價收購舊房子或者毛坯房,用極度節省成本的方式對房子進行裝修,之後作爲精修房高價租售,因甲醛等有害物質含量極高,又被稱爲“白血病套房”。


“白血病套房”的說法非常刺激眼球,但也確實點出了“串串房”的危害所在:有毒、危險,對身體健康可能造成巨大傷害。這也就凸顯了治理“串串房”的必要,它應當受到明確的限制,從市場上被清除出去,進而保障租客的權益。


對人們而言,“串串房”很難鑑別。比如房屋的裝修時間,幾乎全憑房東或中介的“一張嘴”,普通人幾乎無法分辨這是不是新近裝修。因此社交平臺上甚至流行了一項業務——“鑑別串串房”,網民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比如網紅風格、設施牌子等,來判斷是不是“串串房”。


這當然很難準確進行判斷,而房東也會準備一些僞裝套路,比如故意放一些老舊傢俱家電,用來迷惑房客。因此,大多數人還是靠自己的身體來檢測“串串房”的——感到不舒服了,纔想起可能是房子的問題。


另一個難點則是取證困難。懷疑自己租到了“串串房”,但如何證明卻很頭疼。自己測量的指數不一定會被認可,而選擇專業的檢測和鑑定成本又非常高。


即便檢測結果出來了,責任究竟由誰承擔又會陷入難點:房東、中介抑或是傢俱商、裝修公司?這些尚未有清晰規定。


根據《2023中國城市長租市場發展藍皮書》顯示,中國有近2.6億租房人。如此巨大的羣體,他們的權益不能懸空。“串串房”的存在,顯然就成了房屋租賃市場規範的一個具體落點,應當得到重點的整治。


治理“串串房”不能只靠“房東良心”,需要精準施策,以儘快填補行業的空白。比如,監管部門當推動房屋租賃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和服務規範;再如,要求將房屋裝修時間、選材質量等作爲必需事項列入合同,進而明確出租一方的信息公佈義務。


當然,不排除房東或中介有說謊的可能,但一旦被發現,就屬於合同欺詐,租房者維權就有了更加充足的依據。


此外,則要進一步完善租賃房屋的安全標準。根據現行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不符合安全、防災等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房屋不得出租。這其中並未提到空氣質量,這也就給出租方鑽空子的可能。


因此,對於房屋的空氣質量,相關方面有必要出臺相應規範,將之作爲合格房屋租賃的一項前提條件,在檢測合格後方可掛牌,這也是賦予租房者日後追究侵權的法律基礎。


同時還可以輔以簡化維權程序,支持社會檢測機構提供相應服務等方式,以降低維權取證門檻,方便租客在發生糾紛時快速找到求助渠道。


而從更長遠看,規範家裝市場、提升整體產品質量,或許纔是更根本的治理之策。仔細想想,很多“串串房”也只是裝修時間短、“晾曬”時長不夠所致。但爲什麼時間短就有問題,這是否本身也說明建材市場良莠不齊?


這並非多慮。2020年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了2019年南京市居民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結果,結果顯示,240戶新裝修家庭僅有116戶室內空氣質量達標,合格率僅爲48.3%。


這或許也是“串串房”橫行的一個大背景,在家裝市場亂象頻發的當下,“串串房”只是一個表徵。因此加強家裝市場的整體行業治理、提升產品合格率,或者如業內人士建議,將2021年出臺的《人造板及其製品甲醛釋放量分級》中的E0級(甲醛釋放限量值爲0.050mg/m3)從推薦標準轉爲強制標準等。這些措施都不妨深入探索其可行性,來從根本上杜絕“串串房”的出現。


撰稿 / 江城(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


推薦閱讀:
9歲男孩玩遊戲充上萬元,平臺要把好“充值關”| 新京報快評
“伊斯蘭國”將黑手伸向歐冠,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 | 京釀館
婚喪辦酒要報備,社區錯哪了?| 新京報快評
消費投訴信息公示,讓監督效力最大化 | 新京報社論
“飛的”首獲生產許可證,低空經濟即將“起飛” | 新京報專欄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註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