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圖片


如果說亞裔精英有模板,那麼這一位就是亞裔中最有代表性的傳奇人物之一。

最近,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罕見地介紹了一位亞裔,標題是《海豹突擊隊隊員、哈佛博士、NASA宇航員。別把這位超級成功人士的事兒告訴媽媽》。

文章的主角Jonny Kim是一個典型的亞裔移二代,標題中的三個身份分別是他人生中的三個轉折。



從灰暗的童年到突破一個又一個天花板,現在,他被稱為“全體亞裔媽媽的夢想”。

他是叛逆的,跳出父母為他設定的路徑,他也是成功的,每一次離經叛道的選擇都做到了最尖端。


來源:Letsight

ID:letsight520

上世紀80年代,Jonny和弟弟以及父母一起從韓國移民到美國。他們懷揣著對美國夢的憧憬,但剛到洛杉磯中南部時,他們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父親經營著一家酒類專賣店,媽媽則要兼職小學代課老師,而Jonny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下開始了自己的求學。


Jonny有著典型的亞裔孩子的特質,內向、羞澀、學業上十分努力,卻總是感到孤獨和被忽視。


作為一名黃皮膚的孩子,他總覺得自己與周圍的白人孩子格格不入,整個童年Jonny似乎都沒有適應美國的生活,甚至經常因為口音和膚色而受到排擠。


IMG_256

圖源:NBC


儘管如此,Jonny在學業上始終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他憑藉著過硬的成績,順利進入了加州聖莫尼卡中學。這所私立學校以其嚴格的學術要求和100%的升學率而聞名,畢業生幾乎都能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等名校。


在高中,Jonny始終缺乏身份認同,找不到歸屬感。每到午餐時間,他總是獨自坐在餐桌的一角,根本沒有交到要好的朋友。


不過他的學術成績依然表現出色,幾門AP課程的成績也都十分優秀,而且還在游泳和水球上展現一定的天賦。


按照傳統的亞裔家庭期望,他未來很大可能會走上成為醫生或律師的道路。


圖片

圖源:NASA


但是沒想到,一場悲劇降臨在這個普通的家庭。


Jonny的父親不僅酗酒成性,還經常酒後家暴。某天,父親酒後與母親發生激烈衝突,並威脅要殺死她。


16歲的Jonny想要阻止這一切,卻被父親用辣椒水噴得眼睛劇烈刺痛。


在一片模糊中,Jonny聽到母親說父親手上有槍,於是他拼盡全力去奪走那把槍。結果卻被父親用啞鈴砸破了頭,鮮血瞬間湧出。


後來發生了什麼,他已經記不清了。Jonny只記得父親拿起槍朝天花板開了幾槍,屋子裡頓時一片混亂。


就在這時,Jonny撥打了911報警電話。不久後,警察衝進了家中,一陣激烈的槍聲之後,他的父親倒在了血泊中。


經過這件事,Jonny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感覺弱小的自己無法保護家人。


年少的他迫不及待想要變得足夠強大,於是他想到了去參軍,選擇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特種作戰部隊之一的海海報突擊隊。


但是Jonny的母親並不能接受這個決定,當場就哭了,在她看來,亞裔孩子成功的路徑除了醫生就是律師。


放棄讀大學而去參軍,相當於當初全家移民到美國的努力和辛苦都白費了。


而且這還是高風險的決定,如果沒有通過海豹突擊隊的嚴苛的訓練,那麼就只能在部隊普通崗位服役。


IMG_256

圖源:sandboxx.us


母親提議他可以去讀軍校,既可以免費讀大學,又可以參軍。


但是Jonny此時已經鐵了心要加入海豹突擊隊,每天放學他都按照網上查到的訓練標準,進行魔鬼般的自我訓練。


18歲那年,由於拗不過兒子,Jonny的母親還是把他送到參軍報名點,直到最後一刻,母親還對他說,你現在跟我回家,還可以繼續經營你父親的店鋪。


儘管他曾經有過猶豫,但他還是走上了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要成功加入海豹突擊隊談何容易,學員必須要熬過最艱苦、最苛刻的訓練。


每天浸泡在刺骨海水中的抗寒訓練,負重30公斤的極限行軍,在真槍實彈中搶救戰友...


70%淘汰率的訓練營裡,他成功加入了海豹突擊隊,成為最年輕的亞裔隊員。


IMG_256

圖源:watson.ch


在此期間,參與了100多次戰鬥任務,包括兩次被派往中東,參與與基地組織的作戰,也曾擔任特種作戰軍醫、狙擊手、導航員和指揮員,並獲得眾多榮譽獎章。


Jonny雖然叛逆地脫離了傳統的亞裔教育路徑,但也為他自己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他曾說:進入海軍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好的決定,因為它徹底改變了那個感到害怕,沒有任何夢想的男孩,我從那時開始成為一個相信自己的人。


在海豹突擊隊執行任務的日子裡,Jonny無數次直面生死,死亡的陰影從未離開過他。


每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開始反思活著的意義,不僅是求生,而是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


在一次戰鬥中,Jonny的隊友在激烈的槍火中受傷,臉部中彈,瞬間倒在了血泊裡。


Jonny拼命地喊:兄弟,你堅持住!但最終無濟於事,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隊友停止了呼吸。


在那一刻,Jonny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戰爭的殘酷。


曾經拿起槍支彈藥的特種兵,開始默默許願,決定要為這個世界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IMG_256

圖源:Threads


他又一次跳出了原定的人生規劃,轉身投入醫學,用最直接的方式拯救生命。


25歲退役後,他重拾課本,用三年時間完成了本科課程,以接近滿分的成績拿到聖地亞哥大學的數學學位。


在這裡,他還遇到了自己的摯愛,也是現在的妻子,也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孩子。


Jonny的大學生涯並不輕鬆,為了湊夠學費以及撫養孩子,Jonny在學業之餘兼職在聖地亞哥大學發停車罰單。


在這樣的環境下,Jonny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順利從哈佛醫學院畢業成為一名醫學博士。


IMG_256

圖源:NBC 7 San Diego


白天,他在醫院中實習、搶救生命,夜晚回到家中則成了一個全職爸爸,給三個孩子講睡前故事。


為了追求自己的醫學夢想,他常常凌晨3:30起床,挑燈夜讀,繼續為自己的未來奮鬥。


如果你認為醫生就是Jonny的終身職業,那麼就錯了。


在哈佛醫學院,Jonny遇到了前NASA宇航員Scott E. Parazynski,他分享了自己五次航天飛行和七次太空行走的經歷,這一下子吸引了他。


他發現,探索宇宙不僅能為世界帶來突破,還能給孩子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圖片

圖源:NBC


而宇航員的訓練和他在海豹突擊隊的經歷非常相似,他再次做出離經叛道的決定,申請NASA的宇航員候選人資格。


果然,上天會眷顧每一位努力到極致的人,他在1800人的海選中成功入選,正式成為一名NASA宇航員。


憑藉海豹突擊隊的經歷,Jonny在飛行訓練中表現出色,學習了太空行走、機器人技術、空間站系統操作,甚至俄語。


從飛行學院畢業後,他成為少數既是海軍外科醫生,又是飛行員的宇航員之一。


2025年4月8日,Jonny搭乘俄羅斯聯盟MS-27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這是他第一次參與太空任務,未來還將參與阿耳特彌斯登月和火星任務,繼續他新的征程。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和Jonny的媽媽一樣,希望孩子按部就班從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然後成為一名律師、醫生或者程序員。


他們習慣性將自己的期望和社會對“成功”的定義相結合,認為這是孩子通往未來的最佳路線。


他們不希望孩子脫離這條被驗證過的成功路徑,甚至有時候無意識地打壓孩子的更多可能性。


而Jonny的經歷證明了,人生沒有固定軌跡,每個轉折點都可能帶來全新的開始。


從海豹突擊隊員到醫生,再到宇航員,Jonny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最終成為了亞裔媽媽心中完美的育兒模板。


有時候,孩子的天花板並不是自己設定的,而是父母的眼界和遠見設定的。


試想一下,如果Jonny的母親當初一哭二鬧三上吊,阻止孩子去參軍,那麼我們也不會看到這個超人一般的亞裔精英。


圖片


在很多情況下,亞裔父母過於強調傳統的成功路徑,對孩子有過多的約束和期待,其實無形中就給孩子設限,導致他們不能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與潛力。


相反,如果孩子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情,並願意為之努力時,他們才有機會真正實現自我,達到更高的成就。


Jonny在接受NBC採訪時提到,自己小時候是學校裡唯一的亞裔,社交上很自卑,但這讓我更想證明自己,打破別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這種動力在亞裔中並不少見,但只有他發揮到了極致,在亞裔人較少的領域,他成為了標杆般的存在。


他不只是卷智商,更是靠能力、意志力和膽識,重新定義了亞裔的“內卷”。


或許Jonny的人生不可複製,但是他的經歷卻提醒著每一位父母:


我們應該放下過度的控制與焦慮,要有足夠的寬容和遠見,允許孩子嘗試不同的路,鼓勵他們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參考資料:

1.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全體亞裔媽媽的夢想",我發現三大特點成就這個"牛娃" ...

2.從海豹到星空:美國亞裔的內卷之王誕生

圖片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