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兇狠的小口徑高射炮,沒能完成換代工作的MK 303

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的小口徑防空炮選擇了20毫米、37毫米兩種口徑,儘管這是當時國際上的主流選擇,但德國軍方認爲應該研製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自動炮,這樣才能在威力和重量之間做到平衡,於是便有了研製30毫米自動炮的想法。

 MK 101

在1935年,萊茵金屬-博爾西格公司提議開發一種30毫米自動炮,它被命名爲MK 101。該炮發射30x184B彈藥,有高爆彈、穿甲彈兩種彈藥型號,它的鎢芯穿甲彈在300米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鋼裝甲,是非常兇狠的航空火炮。改進後的版本被稱爲MK 103,少量戰鬥機通過外掛的方式安裝過它,二戰後期很多火炮被改成高射炮,或安裝在自行高射炮上使用。

 MK 103

不過這兩款自動炮主要是作爲航炮使用,總體來看實戰運用較少,因爲它的尺寸、重量、射擊後坐力都很大,大多數單引擎戰鬥機很難安裝,這也是後來被當成高射炮的原因。同時期德國空軍裝備的MK 108 30毫米航炮雖然彈藥初速度更低,但更適合安裝在戰機上,空戰時表現更佳,根據測試平均4發高爆彈就能擊落B-17這類大型轟炸機。

在1941年底,捷克一家公司與德國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一種30毫米自動炮,這就是後來的MK 303。起初打算把它作爲航炮使用,它被描述成一種威力大、射速快的空戰武器,這倒是很符合元首的興趣愛好,但MK 101/103證明了這類武器不實用,因此後來改成了高射炮。

 MK 303

MK 303其實是從實驗武器MG 301 20毫米自動炮改裝得來,使用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兩門火炮並聯組成一座高射炮,可以提升彈藥輸出能力。該炮發射大威力的30x210毫米彈藥,高爆彈彈頭部分重330克,威力比20毫米高射炮大得多,它的炮管長度約1.5米,據稱彈藥初速度能達到驚人的1100米/秒,單門火炮理論最大射速將近500發/分鐘,有效射程和37毫米高射炮差不多。

 MK 303

一座完整的防空炮重量達到1.6噸,具備360°射界,炮管俯仰角度在-10°~+85°。因爲射速較快,當時德國無法提供可靠的彈鏈,並且考慮到以後安裝在軍艦上面對潮溼、鹽霧的環境,設計師選擇了更可靠的10、15發彈匣供彈,儘管火力持續性差了很多,好在可靠性有保障。爲了降低後坐力,設計師減少了炮彈發射藥量,炮管長度增加到2.2米,發射高爆彈時初速度降低到910米/秒,對空作戰有效射程2500米。

最終定型的火炮被命名爲3 cm MK 303(Br) M44或3 cm Flak M44,鑑於它優秀的作戰性能,陸軍打算用它替代手裏的各型20毫米高射炮,海軍則打算把它安裝在潛艇上作爲自衛武器。在德國投降前,捷克布爾諾兵工廠生產了約222門MK 303,其中一些被安裝在德國XXI級潛艇上。

 M53

二戰結束後,布爾諾兵工廠並沒有放棄生產這款火炮,設計師以它爲基礎重新開發了一種牽引式防空炮,被命名爲ZK.453,通常稱它M53,因爲它在1953年投入使用。該炮使用10發彈匣供彈,在發射曳光穿甲燃燒彈時初速度爲1000秒/秒,在500米距離上可擊穿55毫米鋼裝甲,對空有效射程3000米,戰鬥重量1750千克。

M53非常成功,出口到了古巴、越南等多個國家,還曾把它安裝在輪式底盤上製成自行防空炮,不過提供了新的50發大容量彈匣,確保火力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