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了一輩子架的爸媽,用我看不懂的愛彼此依賴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讀者:曉蕭
母親生日這天上班前我明示父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你得對我媽有所表示。父親聞言滿臉寫滿了“我懂了”三個字,雖然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覺得他的懂絕對不是我想象的那種懂,但因爲着急上班,我便沒有再給他具體的建議。待中午時,我發信息詢問父親給母親送了什麼禮物,他的回覆很簡潔:“巧克力!”隔着屏幕我都感覺到了父親難以言表的自得和滿意,同時,我也腦補到了母親的無語。自打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飽受牙痛折磨,我從未見過她喫任何甜品的畫面。
父親的槽點可不只侷限在送禮物這個領域,以至於當母親試圖回憶和父親的戀愛細節時,幾乎想不起任何浪漫的橋段。唯一令她津津樂道的便是第一次約會時,兩人一言不合,父親便憤憤地丟下她轉身離去的場景。雖然母親用講笑話的口吻回憶着,但我還是從中聽出了一些苦澀的滋味。當然,很多年來,我只是感到不解,結婚的唯一原因難道不是因爲愛嗎?這樣木訥的父親,爲何還會讓母親選擇走進婚姻。

《父母愛情》劇照
在我和男朋友談婚論嫁時,當時的他還是一個“沒房沒車沒存款”的窮小子,母親爲了告訴我“有情不能飲水飽”的道理,纔將她選擇嫁給父親的內幕透露給了我:當年爺爺是她的直系領導,而父親似乎對她情有獨鍾。之所以是似乎,是因爲結婚後,母親自己也不確定她的感受是否準確。母親的勸說在我看來並沒有多少說服力,因爲我親眼見證了故事的後半段。母親爲了工作上能有更好的發展而選擇進入了婚姻,但恰恰是這段婚姻將她深度捆綁到了家庭之中。爺爺不再將她視爲有潛力的員工,而是希望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上去。直到退休時,她也沒有得到過任何晉升。
當我試圖尋找父母相愛的證據時,腦海中會出現一個始終揮之不去的畫面。小時候,我們一家住在大院子裏。不知爲何父親突然當着我和姐姐的面,叫了母親一聲“老婆”,母親的臉騰地紅了,轉頭一臉震驚地望向父親,彷彿那是一句讓空氣都變得灼熱的禁語。一旁已懂點人事的我和姐姐,早已笑成了一團,這肉麻的稱呼實在令我們難以忍受。
在我們的記憶中,父母都是以“哎”這樣的字眼稱呼對方,萬一“哎”不奏效的時候,最多會用姐姐的小名加上母職或者父職的方式來搭話,比如說“彤彤媽”“彤彤爸”。同小朋友玩耍時,我和姐姐將家裏發生的這一幕添油加醋地傳播了出去。在沒有祕密的大院裏,“老婆”成了父母人生中的“黑歷史”。自那以後,他們又恢復了沒有帶一絲感情色彩的互稱,而我再也捕捉不到他們相愛的痕跡了。
在我的記憶力,父母沒有任何親密的肢體接觸,家裏的任何角落裏也沒有他們的合影或是婚紗照。小學時,家裏打算換房,父母將他們鎖在櫃子裏的結婚證拿了出來。這本結婚證多少有些與衆不同,首先它是用透明膠帶一片片拼接起來的,再仔細一看,上面的兩個年輕人一臉嚴肅,表情中多少透露着一絲不情不願。

《金婚》劇照
我和姐姐不敢追問結婚證遭遇了什麼,但自那以後我們每天晚上都會憂心忡忡地討論,父母離婚後,我兩跟着誰比較好。父親訥言而暴躁,母親嘮叨而暴躁,似乎跟着誰都不是最佳選擇。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和姐姐不想離開彼此。那時的我,從父母身上,並沒有學會什麼是愛情,但我能舉出很多的例子,來說清楚對方不愛你的十個、甚至是二十個表現。
在我讀大學前,他們一直是小吵不停,大吵偶發,時常冷戰,偶爾和好的狀態。吵得最兇的一次,母親將家門反鎖後,發信息給父親揚言要自殺,接着便直接關機。父親雖然沒有叫停他接下來的行程,但大約是出於對母親的瞭解,還是聯繫了自己的朋友,出動了消防隊纔給這場幾乎震驚了整個小區的鬧劇收了場。我不記得母親到底有沒有將她的自殺威脅付諸實踐,因爲被鎖在家門外不能進去的我,還沒等到消防隊,就先因爲高燒被送到了附近的診所裏。
不過就像那個被撕碎會又仔細粘貼到一起的結婚證一般,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縫縫補補一番後,又能堅持許多年。如果說我和姐姐從中學會了什麼,除了敏銳地捕捉家庭氛圍,堅決不引火上身外,我們開始變得麻木不仁了起來。沒有人再擔憂父母是不是真得會離婚,關於未來的想象中,也不再給父母留一個位置。只是多少有些不同於同年齡段的孩子,我一邊渴望着浪漫的愛情,一邊又將自己對婚姻的期待降低到了最低值:浪漫如果不可得的話,至少我不能成爲母親那樣永遠都在抱怨中度日的妻子,也不要嫁給父親那樣粗糙、不知冷知熱的大男子。
成年之後,我將父母分別視爲父親、母親,不再執着於將他們綁定到一起,他們還是維持着之前的相處模式,重複着“吵架——冷戰——和好”的循環。這樣的局面在早父親幾年退休的母親,去另一個城市幫姐姐帶娃後才發生了改變。
六年的時間裏,父母相處的時間屈指可數。一開始兩人都宣稱,早就該分開了,但真的分開後,距離反而拉近了他們的關係。不在一起時,兩人幾乎每天都要通話聊天,除了聊天內容都是些家長裏短,沒有任何甜言蜜語之外,他們聯繫的頻繁和緊密程度簡直堪比一對熱戀中的網友。短暫的線下相聚裏,他們也開始唸叨起對方的好來,臨別前總是依依不捨,給對方百般叮囑。

《人世間》劇照
隨着父親的退休,這段長達六年的“異地戀”也落下了帷幕。在我的想象中,經過漫長的分離後,他們應當帶着距離賦予的濾鏡再和諧地生活幾年。但父親退休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之間爆發的矛盾已經遠超過去六年的總量了。兩人還是習慣性地看不慣對方,只是省略掉了吵架的步驟,每次直接進入冷戰階段。
至於父母控訴對方的點,這麼多年來好像沒有太多的變化。年輕時,母親幾乎包辦了家裏大大小小的家務,好不容易熬到父親退休,母親明示暗示要家務平分。誰知道父親顯然沒有這種自覺,不用去上班的他,依舊有一個密密麻麻的規劃表,他寫清楚了幾點起牀、散步、看書、練書法、喫飯、睡午覺、釣魚,至於掃地拖地、做飯洗碗這類沒有含金量的事,自然沒被列入他的計劃,同退休前一樣,他任由“不就是家裏的那點事”將母親從頭到腳淹沒。
父親眼中的母親呢,以前兩人就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在他看來母親的最大優點,便是能打點好家庭事務,甘於做背後的女人。但這樣的優點隨着兩人24小時貼身相處,也不復存在了,母親成了一個阻擾他開啓第二人生的“攔路虎”。
一開始,父親還想拉着母親一起享受人生,不過從年輕時就圍繞着老公、孩子、家庭存摺轉的母親,已經把“勤儉持家”刻進了骨子裏。所有要花錢的活動,經過她等價兌換一把菜、一件打折衣服的價格後,她便說什麼也不肯再去了,順便還要阻攔一下父親。時間長了,兩人不但沒有形成夕陽紅聯盟,反而讓父親不敢光明正大地享受人生了。比如說他每次去釣魚,從收拾東西到出門,用時極短,關門時也是表現出了他作爲丈夫的高光時刻,極盡體貼地輕輕關上門,以免被母親發覺。
已經有三十多年婚史的兩人,像是第一次同居似地,重新開始了婚姻必經的磨合階段。冷戰不足以宣泄心中怒火時,兩人紛紛開始尋找傾訴的對象。不用說,年少時我還可以選擇視而不見,但現在只能化身爲知心女兒,耐心地聽着老兩口前後腳發出的控訴。

《人世間》劇照
眼看着他們沉浸在對彼此的嫌棄中無法自拔時,父親突然生病了,需要住院做一個微創手術。雖然醫生已經明確表示,父親的情況最多只需要一週就能出院,但母親依舊充滿了擔憂。在父親住院期間,也許是自己搜索了一番後,被動輒就是癌症起步的網絡無實物診斷嚇到了,母親時不時會給正在上班的我發條微信,詢問終極人生問題,“哎,我們以後該怎麼辦?”母親不僅忘記了父親的一大堆問題,自己的人生境界似乎也跟着昇華了,悟出了“身體是本錢,其餘都是浮雲”的道理。
身處醫院的父親也是定點給母親彙報,順便也噓寒問暖幾句,這樣簡單的關心在母親看來,雖然來得晚了許多年,但依舊帶給了她肉眼可見的感動。不過,在我看來,“愛情”這樣的詞離他們依舊很遙遠,他們更像一對無法再離開彼此的生活伴侶。
一旦生活重歸平靜後,母親轉瞬便忘記了自己對人生的佛系思考,父親也停止了他曇花一現的關懷。只是我沒想到,他們的吐槽會來得如此之快。父親出院的第五天的下午,我就收到了一段圖文。還是熟悉的配方,母親力求用事實說話。這張偷拍的照片拍攝角度顯然有些刁鑽,但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父親正躺在牀上沉浸式刷手機,“整天除了打電話就是刷手機,你爸打出院後就沒離開過牀。讓他去買菜也要喊好幾遍。”父親自然也感覺到了母親不再噓寒問暖,看向他的眼光中又開始帶上審視的意味了,這讓還以病人自居的他滿腹委屈。他們之間的好感總是這樣,來時扭扭捏捏去時又轉瞬即逝。
雖然一直以來我以旁觀者的身份自居,但不知不覺間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當年我不停地告訴自己“不能成爲母親那樣的女人,也不要嫁父親那樣的男人”,要成爲一個獨立的、幸福的、包容的妻子,一位能提供給伴侶和孩子情緒港灣的母親。照現在來看,我對自己的諾言只實現了一半,我的愛人能看到我,但看不到家務。而我呢,曾上演過半夜離家出走這樣抓馬的劇情,也總是兩人中主動挑起爭吵,也習慣發起冷戰的那一方。好在我們都沒忘記以各自的父母爲鏡,時常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這也是我們父母身上所缺乏的東西,他們總是以完美受害者的形象出現,從頭到尾都在替對方反思。
這也不是我父母獨有的相處模式,在我生活過的縣城裏,從很多父母同輩的60後夫婦身上,我都看到過這樣的痕跡。他們接受了新思想的薰陶,又拋不開傳統思想的束縛。從不一定是因爲愛情的結合開始,一個家庭觀淡泊,一心撲在事業上的男人,和一個羞於表達自己對愛的訴求,在家和事業的夾縫中苦苦掙扎的女人,磨合了一輩子後,依然無法收穫一個滿意的愛人,但同時也很難與“少年夫妻老來伴”這樣的傳統觀念切割。

《歸來》劇照
在見證了父母之間斬不斷的牽絆和一輩子都以“鬥爭”爲主旋律的婚姻生活後,我依舊不知該如何準確定義他們之間的感情。如果說兩個從未靠近過彼此靈魂世界的人,在婚姻中互相攜手到老算愛情的話,那就是吧。
我想給父親推薦一本叫做《我本芬芳》的書,惠才和呂的婚姻幾乎也是我父母的真實寫照。書的最後寫道“她終於知道,這六十年的婚姻——大家眼中的鑽石婚——的確也是固若金湯的婚姻,只是她和他都沒能獲得幸福。她有她的傷痛,他有他的傷痛。”不過身爲局外人,盲目地給別人的感情下定義多少有些越界。既然父母決定以他們的方式攜手走完這一生,作爲女兒的我,又何須再去糾結兩人的相守是不是源於愛情呢。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審覈:同同

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衆號 

徵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個人故事必須爲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視頻均可),且願意接受覈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覈實本人真實職業信息、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徵稿長期有效,投稿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將投稿與【作者投稿原創承諾書】一同上傳至附件,並在郵件主題標註【標題+字數】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擊👉【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衆號長期徵稿】


稿件示例
  • 從北京回到老家“躺平”的七年  

  • 被騙七萬後,我再也不說電信詐騙“雨我無瓜”了

  • 痔瘡手術和生娃,哪個更疼?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擊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爲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