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甚解的精神

聽女科學家講她怎麼用AI工具讀四篇文獻的,如何提問,如何遞進,如何探討,如何歸納總結,如何記筆記。本來是安排一個碩士、一個博士讀這四篇文獻,在組會上聽完彙報,覺得哪裏不對頭,或者說差點意思。這個領域對TA們都屬於探索性質,她直接指導不了,但既已覺得有些問題,她決定自己學一下,以期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然後在一種正確的方法論中,她讀完這四篇文獻,查了不少資料,做了不少筆記,也如願地找出了最初她憑直覺與經驗判斷有問題的地方,給出正確應對措施。

這還不算完。她覺得這只是授人以魚,還得授人以漁。於是帶着這倆學生,系統地講了一遍自己如何運用AI工具讀這四篇文獻的,AI只是工具,方法論是根本,講的就是方法論。一張圖,應該看什麼,怎麼判斷這張圖,在這個位置出現了這樣一種拐彎,作何解釋?這一小段,提到三種技術方案,你們用了A,那麼B、C的優劣是什麼。這一小段,提到的幾種技術名詞,細節是什麼?有些地方,本來她也不知道,讀完文獻、查完資料,她就知道了,多問WHY,追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女科學家點評,科研是個求甚解的過程,不求甚解、似是而非是大忌。倆學生聽完後,(略)。

我聽完後,對其中的方法論深表認同。不過我遲疑了一下,她注意到後,立馬反應過來,說,你是不是覺得本來就該這樣?我說,是,如果這些還需要講,只能說明TA們之前的學生階段缺失了很重要的東西。事實上,這一類方法論,應該在TA們的中學階段、本科階段就得到訓練,有些人有這方面天賦,會自覺運用這種方法論,沒天賦的,遇上正確的人,通過訓練也能運用這種方法論。


AI運用這事,我是真覺得她比我強,我用得不如她複雜,用得真溜,真心誇讚。AI做爲科研助手,名不虛傳。AI嘗試解決我的問題時,經常被我問得停止回答、失去響應,可能某些用法不對,也可能學科差別。當然,AI也幫過我不少,比如初次接觸Go開發wasm時,問它js相關細節,AI+Google省我太多事兒。但我聽完她讀那四篇文獻的經歷,覺得我用得太低級,她用得更高級,強是有道理的。

說個跑題的,在方法論這個意義上,女科學家和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被研究對象們,是一類人。二十多年前遇見那個尚在雨季的小姑娘時,未曾想過,還有這樣一種共鳴,命運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