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 TCL 拿下好萊塢中國劇院的冠名權,後來它得到了什麼

Amin 是個洛杉磯當地的 Uber 司機。在開往好萊塢大道 6925 號 TCL 中國大劇院的路上,他說,二十多年前,這個好萊塢最有名的劇院是他和太太約會的地點。“但那時候還不叫 TCL。” Amin 說。
這個地標建築在 1927 年由好萊塢當地頗有聲望的演藝界人士西德尼·格勞曼 (Sid Grauman) 牽頭建造,在此之前,Graunman 先在邊上建了個埃及劇院。 之後又幾番易主。2013 年 1 月 11 日, TCL 花了超過 500 萬美元從新主人那裡買下了 10 年的冠名權,這項交易中還包括 TCL 支持好萊塢和中國大劇院做國內和海外的推廣。 

即使沒有冠名方 TCL 的合作推廣,也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大劇院。它就是那個位於星光大道邊上、門前有超過 200 個明星的手印的大劇院。

Frank 做過一段時間編劇和演員,退休後也成了個 Uber 司機。他說,過去他總是想著有一天電影能在中國大劇院首映——從上世紀 20 年代起,這裡就以舉辦影片的首映禮著稱,現在差不多每週還是會有紅毯首映禮、電影節開閉幕式和其他特別活動在這裡舉行。

2011 年之前, Alwyn Hight kushner 是一位製片人,那時候她對大劇院有類似的印象:“電影產業的中心,標誌性的名片。” 直到 2011 年,Alwyn 開始擔任中國劇院的董事長和首席運營官,她將其稱為“比全世界其他劇院和其他地標都更有知名度”,在過去三年, TCL 中國劇院被改造成為全球最大的 IMAX 放映廳。
“ 媒體總是會報道我們,” Alwyn 在大劇院二樓的辦公室裡說,“ TCL 總是會和我們一起上頭版。不管什麼活動,人們都會看到它的名字。”
TCL 因此願意加一把力,而在“支持推廣”這件事上, 它也駕輕就熟。從 2011 年開始,這家中國電子產品製造公司還參與了好萊塢電影的聯合推廣,公司體育、娛樂營銷負責人張笑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借勢來增強營銷效果,而這個在全球 140 個國家與地區銷售的中國品牌海外知名度有待提升。
在海外的門店終端, TCL 希望通過集中的呈現,讓潛在的客戶意識到:好萊塢在為其背書。“尤其對於新進入的國家和市場,這很有幫助。”張笑說,和好萊塢扯上關係,“能讓別人短時間就覺得,你是一個挺高大上的品牌。” Alwyn 認為,這種效果最開始會在北美市場通過媒體報道顯現出來。她說,至少在洛杉磯,每個看報的人都知道 TCL 。
但事實和 Alwyn 想的不太一樣,Amin 和 Frank 這兩位當地人對“誰是 TCL” 一無所知。儘管大劇院一直強調,他們為這位中國冠名商在劇院的各項標識和設施上都提供了非常直接而充分的露出,但這並沒有真正引起遊客的注意。那些衝著大劇院來的人,並不在乎誰買下了它的冠名權。

每年有超過 500 萬的遊客在劇院門前逗留,與明星手印或劇院門前的明代石獅合影,可當被問及 “誰是 TCL” 時,他們大部分都答不上來。只有大劇院門口的保安把這段“易名史”背得很溜。

張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說:“這是我們現在要攻克的。而不是說,來了,看我們一眼,就沒了。” TCL 和大劇院協商後,暫停了大劇院左手邊的 TCL 展廳,打算將其改造得更具互動性。

Alwyn 並沒有提及這項 TCL 展廳的新計劃。在她看來,重要的是,大劇院如何給影迷們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以及繼續保持頂級的名聲,而冠名者將會從中得到長久的回饋。這是個經典理論。

不過, Alwyn 和她的團隊很可能會重新去考量“冠名權”的邊界,特別是好萊塢及其周邊產業正對中國市場抱有前所未有的興趣,冠名商和運營商之間的交涉變得較從前容易。張笑稱,大劇院正考慮在香港、上海開設同樣的影院,和杜莎夫人蠟像館一樣,“這需要藉助 TCL 的力量”。

在整個採訪中, Alwyn 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客客氣氣的主人,她說:“我們和 TCL 的合作很順利。如果真有什麼更多的期望,我只是希望我能更經常地去中國。” 今年 6 月,她第一次去了中國上海。“我很喜歡那裡,” Alwyn 說,“沒有哪個美國的城市和它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