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恨孩子不爭氣時,請記住:你的孩子,其實是來渡你的

作者 | 主創團·牧青野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主播 | 帆書 · 賞新晴

被一位媽媽發的段子笑瘋了。

視頻中,女兒正朝學校走去,媽媽配文:

“她又帶着空空的腦袋,去學校裏裝知識了!我真的好喜歡她這種被知識劃過大腦,又不留痕跡的感覺啊!!!”

評論區的父母們,紛紛調侃起來:

我女兒眼裏,也沒有被知識污染的清澈。

我兒子說知識太粘稠,灌不進大腦……

我娃最厲害,對知識刀槍不入!

用詞詼諧,語句幽默。心酸中帶着一絲無奈,無奈中藏着一點認命。

作爲一個費心養娃多年,娃還一直不咋地的老母親,看完這些,就差脫口而出一句:“家人們,誰懂啊!”

真的,這年頭,只要親自陪娃寫過幾回作業,親眼看過幾回娃的考試成績。

你就不會再考慮該不該雞娃?該怎麼雞娃?因爲孩子的試卷,會給你最美的答案。

大多數老母親最後的歸途,都會變成“純愛戰士”——用愛感化孩子,不求分數、不求名次。

別問,問就是不焦慮,問就是心態好。




朋友和我聊起過一件事,她兒子從小不愛學習,自律性還很差,這讓她很長一段時間都很發愁。

她只能每天在兒子面前車軲轆話:

“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考不上好中學,考不上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

本來希望兒子能明白老母親的苦口婆心,突然開竅。

可每次說到最後,都以她的恨鐵不成鋼和兒子的淚水漣漣結束。

直到有一天,兒子突然說:

“媽媽,我最近有兩個突破了。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上舞臺表演了,還第一次用一個小時就寫完了作業。”

她說那一瞬間,她的心臟彷彿被什麼擊中了。

從那之後,她不再只揪着兒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用放大鏡審視,而是嘗試去多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當她改變了看待孩子的方式,才發現,曾讓自己失望透頂的兒子,其實並沒有她以爲得那麼差勁。

反而是做母親的她,一直在忽略、貶低孩子。

她的心態變了,看兒子也越來越順眼了,以前的缺點也沒那麼可惡了,相反優點倒是多了很多。

孩子一直是那個孩子,他什麼都沒做,也什麼都沒變。

優秀與不優秀,只是父母以自己的要求,去審判孩子的標準而已。

這種情況我們每個父母可能都遇到過。

總覺得孩子身上一堆毛病,總覺得他做什麼都不夠好。

可當某一天被孩子的“不符合我們期待”打敗,換了新的方式去重新養育孩子後,才發現孩子本來就很好。

《家庭的覺醒》中寫道:“孩子只有在感受到他們實實在在被看見和被肯定時,才能樹立堅定的自我認知。”

沒有“差”孩子,只是心有期待的我們,只看到了那一點“差”而已。


“孩子的成績還沒你和老公的鞋子碼數高,怎麼辦?”

一位廣東的媽媽發視頻吐槽,自己是武大的碩士,老公是復旦的博士,兩人都是重點高中老師,帶出了一波波清北學生。

回頭一看,自家孩子數學40,語文30。

別人家裏都是喜瓜,只有自己家裏結了一個大苦瓜。

這種感受,做過父母的大都能體會。

之前網絡上有段黃渤的視頻被瘋傳,大家都評論:

“因爲一個片段,想追一部劇。”

“黃渤的演技,果然一如既往地好。”

點進去之前,這是啥新電影,改天要去看一看;

點進去一看,謝謝,不用了,這個電影我家天天晚上,從喫晚飯演到睡覺。

黃渤演的給娃輔導學習,被逼到發瘋的家長,不就是暴躁本媽嗎?

(圖源網絡,侵刪)

話說,但凡在輔導娃學習時崩潰幾回,老母親老父親們的中年就完整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要欣賞孩子本來的樣子,要認可孩子真實的自我。

也告訴自己爲人父母是一場修行,唯有淡定方能避免乳腺癌、子宮癌、各種結節……

但世界無奇不大,孩子無奇不有。

這種佛系的釋然狀態,基本只存在於“剛罵完孩子”,“看到別人孩子比自己孩子更差,覺得自己娃又行了”,“娃睡着了、娃不在跟前了的母愛父愛爆棚期”……

但,基本只要孩子又在眼前了,父母又要管孩子的學習了,那大約就開始重新間歇性崩潰,持續性鬱悶了。

我們總認爲孩子什麼都不如我們的意,換個角度,我們難道就是孩子眼中的完美父母嗎?

有次聽到一位家長的分享,很感同身受:

很多父母最大的痛苦,是想卷孩子吧,但又沒有學霸父母科學的雞娃方法;

想花錢請別人幫自己指導孩子吧,經濟條件不允許,只能四處碰壁,還浪費一堆冤枉錢。

找不到方法,又給不了經濟支撐,最後只能把惱恨自己的怒火,轉頭髮泄在孩子身上,埋怨他,自己都爲他付出這麼多了,爲什麼他還是不夠優秀?不夠努力?

看過朋友分享的一段書中內容:

所有的糾纏,究其本質,是我們既不願承認對方跟我們有差異,也不願就此放手。

既不願意承認我們滿足不了對方的期待,也不願意承認對方滿足不了我們的期待。

拼了命想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並因爲改造失敗,而責怪對方不配合我們。

心理學家莎法麗·薩巴瑞也說:“養育孩子,意味着向一種新的步調妥協。”

孩子會考驗和挑戰我們的耐心,如果遇到這種時候,停一停,告訴自己,孩子有自己該走的路,有自己真正要過的人生。

有人拍過一段孩子走在上學路上的背影,說:“這條路要走二十年,他才能成爲一個普通人。”

放過孩子,就是放過自己。

決定孩子未來怎麼樣的,從來不是孩子自己的行爲,而是父母怎麼對待孩子這樣的行爲。

整理好我們自己的期待和心態,孩子的“真我”,才能真正發光。


網上曾有一個父親,聊到自己的兒子,說兒子從小愛玩,直到上了大學,才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開始轉專業努力學習。

他說:“孩子的自我醒悟、自我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這點真的深有感觸,作爲一個當了十幾年老師的媽媽,我觀察到的那些優秀孩子,很少有被父母硬推着往前走的。

教育,有時候也需要機緣,時間不到,父母怎麼使勁都沒用。

花開得早晚,和看花的人無關,只取決於花自己。

就像那句笑談,孩子的存在,就是告訴父母,你的人生不是能爲所欲爲的。

都說育兒是一場修行,這場修行,修的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

有段話說:

“你的孩子是來渡你的,你也在渡你的孩子。

不願成長和改變的父母,渡不動孩子,也渡不了自己,只能和孩子一起痛苦、一起掙扎。”

(圖源網絡,侵刪)

有段時間,我狀態很不好。最痛苦的時候,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女兒哭。

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看女兒也哪哪都不對,她任何一個無意的點都能挑動我的神經,爆發一場歇斯底里的崩潰。

每次發泄完,又自責對不起她,一遍遍抱着她道歉。

女兒安慰我:“媽媽,你一直很愛我,你是一個好媽媽,我們一起加油。”

從那之後,我和女兒幾乎隔一小段時間就會深聊一次。

我在她的幫助下一點點被治癒,她也在和我的相處中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愛別人。

更意外的收穫是,在一次次的溝通中,我們找到了平衡我們情緒的最好方法,兩個人都變得更加情緒穩定了。

我們彼此鼓勵,給了對方無條件的愛、信任、支持,一起慢慢走過了那段灰暗時光。

你看,所有的養育,最終都是一場宿命般的輪迴。

我們一直在和孩子相互成就,相互成長。

你託舉他去往更好的遠方,他託舉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點個「在看」,與家長們共勉。

作者 | 主創團 · 牧青野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爲家庭的習慣。
排版 | 餘景
圖片 | 圖蟲創意;網絡,侵刪
音樂 | 《淡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