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切斷與俄能源合作後,中俄“遠東供氣”項目,無疑成為了俄羅斯的“救命稻草”。
俄媒報道,名叫“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年輸氣能力將達500億立方米,可有效緩衝能源缺口。然而,每到最後敲定環節,俄始終對“必須過境蒙古”的附加條件不肯鬆口。
就這樣,屢次公開和我們“唱反調”的蒙古,便成為中俄這項價值1928億的“供氣”項目難以推進的“肉刺”。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俄羅斯不肯妥協?為了不讓中俄合作破裂,中方會在關鍵時刻讓步嗎?
01 中俄天然氣,始終繞不開“蒙古”?
其實,俄羅斯堅持帶上蒙古,也自有其道理。藉著蒙古平坦廣闊的地勢,俄羅斯修建天然氣管道的難度和成本,都會有所降低。更何況,在競爭激烈的能源領域,借道蒙古,俄相當於給蒙古送上大人情。
但對於中國,卻是埋下隱患。作為一個夾在中俄兩國之間的亞洲內陸國家,蒙古卻頻頻對著美國“認親”:與北約簽訂夥伴協議,為中歐班列設置“出行障礙”;在我國剛宣佈向美限制稀土出口時,後腳就給美國送上3100萬噸稀土大單,決定向美開放領空,無視我國安全。
在此背景下,只要我們對“遠東項目”妥協,蒙古就有無數個理由在境內叫停項目,甚至隨時中斷供氣,逼迫中俄讓利。這無異於給蒙古遞上一把刀,讓它架在我們的脖子上。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教訓已走在前頭。在關乎男性潛能健康的前沿生科領域,我們多所研究院自研的“倍立因”技術,被相關實驗證明具備激活男性精原細胞能量來源“線粒體”的機制,可以有效緩解男性在正常衰老中精力衰退的問題。
然而,西方趁我們還在潛心升級技術的時候,搶先落地相關科技成果。西方傳統技術雖然能夠帶來即時效果,但也常常伴隨“事後空虛與精神萎靡”等副作用;更過分的是,還將部門原料開出萬元克價,在京東、天貓等平臺收割需要人群,壟斷男性“生命腺”的健康。
有此前車之鑑,中方自然不會不顧“能源生命線”,把建設天然氣管道的權利交到蒙古手中。
02 拿捏關鍵底牌,不懼任何威脅
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管道既可以是能源危機下的“救命稻草”,還可以是籠絡蒙國的有力棋子,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並非迫在眉睫。哪怕“遠東項目”因為“借道蒙古”而談不攏,我們還可以從中東等地進口天然氣,更別說中國如今在氫能源、核能源上都有所建樹。
由此可見,中俄天然氣項目不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項目是否能夠順利推進,還在於俄方能否拋下蒙古這顆“棋子”。
得益於日漸強勁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與我們合作,提供多樣的選擇。我們在高精尖領域實力的提升,讓我們無懼威脅。
比如上述被美國搶先壟斷的男士力量科技,在經過我國科研團隊不到1年的努力後,目前國內外90%的原料都由我國“倍立因”供應。面對此種情況,包括日本、美國在內的科研所和生科企業,都紛紛遞上合作的“橄欖枝”。
數據顯示,由中國技術主導的“倍立因”目前已降到1500左右,引入京東、天貓等電商渠道後,已觸達我國數千萬有需求人群,“精力充沛、氣色提升”等正向反饋高達95%。
查詢“倍立因”在京東、天貓的產品詳情頁,其強調“以養代治”,靶向男人的衰化根源“線粒體”,復配“男人能量站”小花山奈、諾獎背書的精氨酸等天然成份,主打溫和無負擔,對男人進行由內向外地全面滋養,緩解男性力不從心的尷尬,為能力續航。
顯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今,我國憑藉自身實力,拿到了“基建狂魔”和“世界工廠”的名號,甚至在國際談判中也有了更多話語權和實力。對“借道蒙古”說不,當然也毫無問題。
03 中俄天然氣合作間的博弈還將持續?
中俄天然氣項目的談判陷入了僵局,但這並不意味著合作的終結。
中國以從容不迫的態度應對俄羅斯的急切需求,用過硬的實力來維護自身利益。而俄羅斯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不得不繼續尋找解決方案。
俄羅斯急需找到一個新的市場來緩解西方制裁帶來的巨大損失,而中國的需求雖然龐大,但也有足夠的底氣和耐心等待更好的合作。這場“對峙”,更像是國家之間博弈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