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石詩中的赤膽忠誠

李少石(1906—1945年),原名李國俊,又名李振,廣東省江門市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近20年時間,為黨的事業先後工作和戰鬥在上海、香港、重慶等地,曾任中國工人通訊社負責人,在重慶工作時任周恩來的英文秘書。他不幸犧牲後,毛澤東親自為其題詞:“李少石同誌是個好共産黨員,不幸遇難,永誌哀思。”李少石擅長舊體詩,其詩格律嚴謹而正氣充盈,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英雄氣概和赤誠情懷交融。1979年,李少石遺孀廖夢醒將他的詩作整理為《少石遺詩》公開齣版。

“此生原自為他人”

李少石齣生於香港,曾在廣州就讀小學,後考入香港皇仁書院。他非常欣賞校友孫中山,以改造社會、振興國傢為己任。在廣州嶺南大學讀書時,認識瞭廖仲愷和何香凝之女廖夢醒,兩人一起參加反帝反軍閥鬥爭。1930年,李少石與廖夢醒結為革命伉儷。同年根據黨組織安排,李少石在香港建立地下交通站,負責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與江西蘇區的聯係和接送工作。

1933年,李少石調到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工作,任中國工人通訊社負責人。次年2月,因叛徒告密,李少石被捕入獄。在獄中,李少石遭受瞭嚴刑摺磨,腿被打傷,肺遭重創。他堅貞不屈,始終保持共産黨人的氣節。獄中三年,李少石留下詩作15首。不論是抒懷明誌,還是寄贈親友,均體現瞭他對黨的忠誠和對革命事業的赤誠。

《南京書所見》寫道:“丹心已共河山碎,大義長爭日月光,不作尋常床簀死,英雄含笑上刑場。”革命誌士心係祖國前途命運,凜然大義堪與日月同輝。寜願慷慨捐軀,決不庸碌度日。詩人歌頌瞭在南京獄中英勇犧牲的戰友,同時也錶露齣自己以身許黨的堅定決心。“不能獅吼忍羊馴,十載勞勞慣臥薪。今日豈辭縲紲苦,此生原自為他人。”《詠懷》這首詩抒發瞭詩人熾熱而樸素的情感。國傢長期積弱,像綿羊一樣忍受外侮。十年來,詩人與戰友們一道為國為民辛勞奮鬥。今天又怎麼會害怕牢獄之苦呢?詩人早已立下濟世為民的宏願。

無情未必真豪傑。詩人在獄中並非無牽無掛,他思念妻子、母親和女兒,寫給她們的詩篇同樣打動人心。在給廖夢醒的《寄內》中寫道:“一自結褵驚愛厚,五年同夢見情真。布裳夜綴憐卿苦,粗糲長甘諒我貧。”“生當憂患原應爾,死得成仁未足悲。莫為遠人憔悴盡,阿湄猶賴汝扶持。”詩人迴想著過往經曆,不禁感慨夫妻之間的深情,希望妻子理解自己獻身革命、捨生取義的選擇,振作精神好好撫育女兒。“赴義爭能計養親,時危難作兩全身。”“欹枕不教重入夢,怕看慈母淚縱橫。”“記否渠渠學語時,為爺常誦木蘭詩?”忠孝雖難兩全,傢國本是一體,詩人對母親和女兒的思念,情深而入夢,詩作的畫麵感極強,感人至深。

“神州遍地見紅旗”

全麵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開展閤作抗日談判, 1937年8月,李少石獲釋。百感交集的他寫下瞭《齣獄》一詩,詩中寫道:“彈指三年阿鼻獄,傷心何日太平民。縈懷不盡興亡思,野草岩花看未真。”縱然覺得外界新鮮,卻也無心欣賞眼前景物。隻因日寇大舉入侵,國土半數淪陷,同胞們不知何日纔能過上太平日子,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貫穿全詩。

不久李少石與廖夢醒一起被派到香港工作。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因日軍搜捕甚嚴,在一個風雨之夜,李少石與廖夢醒乘漁船偷渡離港到達澳門。他的組詩《香江雜事詩六首》繼承瞭古代現實主義詩歌以詩為史的優良傳統,記錄瞭香港初陷時的情景。“東風有意落繁英,駭浪驚濤一夜生。”以東風、繁英,代指日本、英國,一夜之間日寇登陸香港,局勢分外險惡。“月下敲門倭虜笑,韆傢屏息聽鳴鉦。”呈現齣一幅日寇囂張跋扈,居民惴惴不安的圖景。“自笑何如文相國,孤舟黑夜渡零丁。”慚愧自己不能如文天祥一樣奮起抗擊敵人,所思所想仍是革命事業。

1943年春,李少石調往重慶,公開身份是《新華日報》記者兼編輯,實際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組成員,是周恩來的得力助手。李少石以為黨工作為第一生命,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一些重要文件從中文譯成英文,發給外國記者,傳播黨的政治主張。還常在《新華日報》發錶政論文章,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偶有閑暇,繼續以詩歌抒發情感,詩中始終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正氣丹心孰與儔,黃安一老自韆鞦。”熱情稱頌董必武崇高的革命風範和對黨的事業作齣的卓越貢獻。“不負埋頭雙苦鬥,神州遍地見紅旗。”錶達瞭與廖夢醒攜手同心投身革命,定會迎來最終勝利的信心和決心。“此是吾曹佳史料,英雄兒女蜀江濱。”作詩贈送給一對在紅岩工作的革命夫妻,贊揚他們艱苦奮鬥的精神將載入史冊。

“正色寜容紫奪硃”

抗戰後期,國民黨頑固派排斥異己,掀起反共高潮。因特務監視嚴密,李少石常住辦事處,並經常參加守夜。李少石嚴守周恩來囑咐,即使與當時擔任宋慶齡秘書的廖夢醒在路上偶遇也裝作不認識,迴到傢中也要女兒稱自己“伯伯”。他以詩歌為武器,鞭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和反共陰謀,展現齣對黨領導的正義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

1943年,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齣版,李少石讀後心緒難平,寫下瞭《詠史》一詩:“萬韆邏卒獵街衢,偶語寜辭殺不辜,安內難忘傷手足,攘夷偏惜擲頭顱。天之未喪斯民主,人盡能誅是獨夫。二世亡秦前鑒在,祖龍何事怒坑儒。”首聯寫成韆上萬的軍警特務在大街小巷大肆搜捕革命者,濫殺無辜。頷聯寫國民黨政府對內同室操戈,對外膽怯畏縮,揭露瞭其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反動實質。頸聯寫民主事業不會停滯和斷送,獨夫民賊必定逃脫不瞭廣大人民群眾的嚴厲懲罰。尾聯以秦始皇施行暴政,二世而亡的教訓,警告國民黨政府不可違背民意,鉗製輿論,抓捕和殺害革命誌士。《含血》同樣格調激昂。薰蕕一香一臭,涇渭本來分明,謊言當然不能作為評判,“含血何遑較莫須?薰蕕涇渭自殊途。”詩人堅信,革命力量定會發展壯大,正義事業絕對不會孤立無援,“且看龍虎風雲日,便信從來德未孤。”

“何須良史判賢愚,正色寜容紫奪硃。”《何須》一詩開篇即通過擲地有聲的反問,強調邪不壓正,中國共産黨的正確、光榮不容汙衊。“半壁河山存浩氣,韆年邦國樹宏模。風雲敵後新民主,肝膽人前大丈夫。”我們黨在敵後建立瞭嶄新的民主政權,在人民心中樹立瞭偉大楷模形象。“莫訝頭顱輕一擲,解懸拯溺是吾徒。”不要為我們勇於流血犧牲而驚訝,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正是共産黨人的責任。全詩一氣嗬成,熱情贊頌瞭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業績和共産黨人的高尚品格,充滿瞭甘願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誌。

1945年10月8日下午,李少石在重慶街頭不幸遭國民黨士兵暗殺,送醫搶救無效後犧牲,踐行瞭自己“此生原自為他人”“莫訝頭顱輕一擲”的錚錚誓言。10月11日,李少石追悼會舉行。除何香凝、廖夢醒等親屬外,周恩來、宋慶齡、郭沫若、柳亞子等眾多知名人士參加。在小龍坎八路軍烈士墓園,由周恩來開第一鍬土,安葬瞭烈士。李少石忠誠於黨和人民事業的精神以及他的詩作曆久彌新,始終給人以激勵和鼓舞。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3月29日第4版

本期編輯:董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