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斷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投資中國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

2018年以來,我國持續在市場準入限制上做“減法”,在投資便利上做“加法”,為外資金融機構來華展業興業營造適宜的營商環境。近期,多家外資機構發佈最新研報,看好中國市場前景,表達了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信心和態度。滙豐近日最新發布的《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顯示,中國新一輪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提振了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整體信心,疊加中國科技板塊投資吸引力提升等積極因素,受訪的全球機構投資者尤其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宣佈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世界經濟秩序造成嚴重衝擊,拖累世界經濟復甦。中國則始終致力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不僅是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壓艙石”,也是全球經濟抵禦風浪的“穩定器”。

近日,多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有關負責人在“外資金融機構蘇州行”活動中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採訪。在他們看來,中國市場仍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中國將持續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為全球經濟帶來穩定性,同時外資金融機構也將繼續服務中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依然看好中國市場的韌性和巨大發展空間。”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總裁、上海分行行長楊傳東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對全球貿易帶來顯著影響,但全球貿易仍將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全球化正在被重新定義,貿易走廊正在迅速演變,並可能處於加速變化之中。一方面,南南貿易的崛起,特別是中國在其中的主導作用,為全球貿易增長提供了動力。另一方面,供應鏈的重新設計和加強,以及綠色和可持續貿易的不可阻擋趨勢,都為金融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外資銀行持續加碼投資中國市場,充分展現了外資對中國金融業開放的信心。”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邢煒談到,一個致力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堅定開放共贏的中國,必將為在華外資機構提供更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同時,外資銀行有著豐富的全球網絡優勢,在綠色金融和數字化建設方面都有先進的經驗,期待外資銀行以“五篇大文章”為抓手,發揮所長,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多年深耕 外資機構與中國共同成長

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蘇州的在線旅遊公司,主營業務深耕於三四線城市。早在2017年,滙豐銀行蘇州分行就與同程建立了業務聯繫,陪伴公司一起穿越行業低谷。近年來,同程在繼續保持國內業務增長的同時,也有了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的需求。滙豐銀行蘇州分行積極為同程提供了一系列特色產品與服務,包括為公司在香港的多個主體開立賬戶,搭建便捷的支付體系;為公司海外業務提供保函等業務支持;為配合公司在日本業務發展,為其量身定製相關銀企直連服務,助力公司完成更高效的收付款等等,助力加快全球化腳步。

這是外資金融機構紮根中國市場,服務中國企業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金融業高水平開放,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支持在華外資機構更加全面深入參與中國金融市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完全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在企業徵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機構國民待遇,放寬對外資機構在資產規模、經營年限等股東資質方面的要求……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投入“真金白銀”。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在內地設有機構,境外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有近半數進入內地。

在此次採訪中,多家外資銀行保險公司講述了各自機構與中國市場結緣,並在中國發展壯大的動人故事。

中國銀行業協會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滙豐銀行(中國)副行長王海宏介紹,滙豐是在華投資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160年來致力於在中國與世界的經貿往來之間架起金融橋樑,支持中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也協助國際企業和投資者進入中國,把握市場持續開放的廣闊機遇。目前滙豐銀行在5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覆蓋率達75%。滙豐還在全球建立了26個“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積極支持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1919年起源於中國上海的友邦,在過去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有多個重要的歷史節點、里程碑事件與中國有關;1992年,友邦重回“老家”上海,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獲發個人人身保險業務營業執照的非本土保險機構之一;2020年,隨著一系列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推出,友邦順利完成“分改子”,友邦人壽正式成立,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在採訪中,友邦保險區域首席執行官、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宇對於友邦的中國故事“如數家珍”。在他看來,友邦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見證者、獲益者,也是推動者、建設者。以蘇州市場為例,友邦保險於2002年成為入駐江蘇的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進入蘇州市場之後,友邦將專業、先進的保險理念和管理技術帶入蘇州,為市民提供人壽保險產品和服務,助推蘇州保險行業發展。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長畢明強表示,2010年以來,東亞銀行深耕蘇州市場,緊扣蘇州“產業強市”主旋律,以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升級為己任,積極參與區域金融創新與國際化合作,不斷拓展業務領域。東亞銀行蘇州分行作為東亞中國在江蘇地區的重要分支機構,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跨境分離式保函、跨境直貸等一系列特色跨境金融方案,助力企業出海,為各類企業“搭橋”引路,助推其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過去三年,蘇州分行先後和蘇州及周邊40餘家上市公司和行業龍頭企業實現業務深度融合,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務。

栽桐引鳳 中國市場展現強大“磁吸力”

談及為何願意紮根中國、投資中國,多家外資金融機構負責人均提到了優良的營商環境、有潛力的市場以及快速發展的經濟。

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堅定不移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有力推動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穩健發展。金融監管總局建立了與外資金融機構的常態化溝通機制,把“聽得見、聽得進、聽得懂”市場聲音當作優化服務、提升監管效能的重要抓手。同時,對外資銀行開展了適度差異化監管探索,豁免了外資法人銀行對母行集團大額風險暴露要求、外資銀行對集團內銀行的關聯交易比例限制、外資銀行員工輪崗和成長地迴避要求等。

以蘇州為例,這裡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始終堅持以開放促發展,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江蘇省政府提出設立蘇州科技金融國際合作發展區,形成了《蘇州科技金融國際合作發展區工作方案》,近期已正式印發。蘇州金融監管分局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主動反映外資銀行本土化發展訴求,加強政策宣傳,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持續探索“搭平臺、促合作、強宣傳”的聯動方式,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梳理外資銀行特色服務產品,依託蘇州外資銀行業務專業委員會等平臺,組織專題路演、銀企對接等活動,增進企業對外資銀行的瞭解,更好服務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支持外資銀行推出個性化、定製化的金融服務,如匯率風險中性管理產品、直開印度的跨境分離式履約保函等,幫助外資企業應對風險,為國內企業拓展海外業務開拓新渠道。

據瞭解,截至2024年末,蘇州共有外資銀行主體21家,佔全省70%;下設營業網點41個。在20家外資和港澳臺銀行分行中,一半都是全省唯一分行。蘇州外資銀行資產、負債、存貸款等各項指標整體平穩,不良率保持低位。截至2024年末,轄內外資銀行總資產1156.13億元,較年初增長6.25%,其中各項貸款餘額468.95億元;總負債984億元,較年初增長6.22%,其中各項存款餘額934.01億元,較年初增長10.73%。

“蘇州是一片開放的熱土,是中國外商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是吸引外資的‘強磁場’。作為中國製造業體量最大、配套最齊全的城市之一,蘇州的產業配套完善、政務服務高效,投資營商環境一直以來都為外資企業所稱道,非常有吸引力。”王海宏在採訪中道出滙豐銀行深耕蘇州的原因。近三十年來,滙豐始終與蘇州同頻共振、穩健成長,深度參與蘇州的經濟發展,目前已成為蘇州網點最多、跨境收支結算總量最大的外資銀行。

“蘇州的開放基因與改革銳氣深深滋養了友邦的成長。友邦積極回饋,助力蘇州實體經濟的發展。”張曉宇表示,該公司依託蘇州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域的領先優勢,積極服務蘇州經濟發展。近三年來,友邦累計為蘇州百姓提供風險保障7000億元;近三年投資餘額不斷增長,分別為7.93億元、17.66億元和36.07億元,同比增長100%以上。

“蘇州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其經濟發展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特別是在開放型經濟方面表現突出。”楊傳東談到,“渣打非常看好蘇州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機遇,也非常願意通過我們的金融專長與全球網絡,支持蘇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加碼投資 攜手走向更加開放的未來

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不確定性,各方普遍關注中國如何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為全球經濟帶來穩定性。在採訪中,外資金融機構紛紛對中國“點贊”,在被問及是否願意繼續在華投資、展業時,他們都給出了肯定的回覆。

王海宏表示,未來滙豐銀行將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聚焦綠色金融,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同時,發揮跨境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支持中資企業出海;提供全方位人民幣服務,助力熊貓債市場和跨境理財通市場發展。此外,還將探索通過科創金融支持新經濟產業的發展,通過專項支持計劃提升對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服務質效。

畢明強表示,面對國際貿易局勢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東亞銀行將進一步深化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優化跨境資金管理,強化外匯風險對沖機制,確保客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高效配置資源,穩定資金流向。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機遇與挑戰,在OneBank策略下,東亞中國將進一步發揮優勢,與東亞銀行其他業務部門緊密合作,服務中國本土企業走出蘇州,吸引外商投資走進蘇州,為其提供精準、定製化的金融解決方案,為蘇州經濟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當前,外向型企業面臨著更加複雜嚴峻的外貿形勢,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在採訪中,楊傳東建議外貿企業可以從三個方向入手積極轉型:一是多元化市場佈局,加速拓展新興市場,比如“一帶一路”市場;二是加強供應鏈管理,為跨國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反應速度;三是關注匯率風險管理。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海外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日益提升,同時市場波動可能仍將持續,企業需要更全面地管理海外資產的匯率波動。“渣打銀行將繼續利用全球網絡和專業能力,為企業提供差異化的跨境服務,特別是在綠色金融、供應鏈融資和貿易融資領域,以支持企業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楊傳東說。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金融監管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彩霞表示,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還將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對話,持續瞭解外資金融機構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讓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施展所長,紮根生長。江蘇金融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熊濤表示,江蘇金融監管局將持續優化金融監管,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助力吸引全球眾多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在蘇展業興業,也希望外資金融機構紮根江蘇這片沃土,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助力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金融動力。

大家都在看

國家醫保局:覆蓋24.67萬家,金額達1657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發布!涉及20部規章→
金融監管總局重磅部署!明確多項貸款增長目標→

圖片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記者:徐貝貝
編輯:劉能靜
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金融時報公眾號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