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強賽需要國足,還是國足需要18強賽? | 足球觀察

體壇經濟觀察  ◥


記者馬德興吉隆坡報道

本文字數:2650字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歐洲盃在德國激戰正酣,小組賽已經進入了高潮,國內球迷大部分的注意力也全部被吸引過去了。也許,6月27日下午15時(北京與吉隆坡沒有時差)將在吉隆坡進行的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第三階段18強賽的分組抽籤儀式,多少能夠讓球迷的視線轉移一下。中國男足究竟將和哪幾支球隊同組?這其實並不是本文所想要討論的重點。記者真正想說的是:在目前的大形勢和環境之下,究竟是中國隊更需要18強賽、還是18強賽更需要中國隊?


亞足聯憑什麼“照顧”中國足球?


這麼多年來,總是有人用所謂的“市場概念”在忽悠中國足球。譬如,“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市場明擺着呢!”“亞足聯不可能不要中國市場的!”等等。最典型的就是這次美加墨世預賽亞洲區的比賽,中國隊最終僥倖地躋身18強,出線後又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而且嗓門還挺高:“這不明擺着的嘛,亞足聯肯定不願意捨棄中國這個市場啊,如果沒有中國隊參賽,亞足聯比賽的收視率肯定掉下去不少。而且,中國隊不參加的話,國內的轉播商肯定就不會給亞足聯那麼多錢了。”


咋聽上去,似乎是那麼回事。可現實的問題恰恰就在於:哪怕中國的市場再大、錢再多,跟亞足聯又有什麼關係呢?亞足聯的商務開發中,有多少贊助來自於中國?至於轉播版權費用,又有多少來自中國呢?尤其是,在當前歐洲盃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對照一下歐洲盃賽場的那麼多中國公司和企業的廣告,再看看亞足聯賽事中有中國隊參加的各種比賽的賽場廣告,你就可以知道:站在亞足聯的角度,你中國市場再大、贊助再多,也跟亞足聯毫無關係!所以,亞足聯根本就不會傾向於中國球隊。


於是,回想一下過去這麼多年來,不管是中國國字號隊伍抑或俱樂部球隊,不管是男足還是女足,當我們總是在洲際賽場上“被欺負”、“喫虧”時,我們總是抱怨“中國的‘足球外交’不行”、“中國足協不行”。的確,中國足協的“足球外交”是差了點意思,但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的問題:中國的諸多企業寧願去大把大把地將錢“白送”給國際足聯、歐足聯“玩”,然後反過來還要拿到中國國內來“顯擺”,生怕中國國內的球迷不知道、不清楚。之後,又會“痛斥”中國足球,在洲際大賽上成績不行、水平太臭、形象太差,所以不願意去贊助與中國足球更近的亞足聯,似乎只有與國際足聯、歐足聯掛上鉤,纔是“高大上”;而一旦與亞足聯沾上了邊,似乎就“跌份了”。



那麼,站在亞足聯的角度,亞足聯在旗下各種賽事中就“欺負”中國的球隊,難道不很正常嗎?相反,像西亞的沙特、卡塔爾,東亞的韓國、日本等,各種企業或贊助始終未曾斷過,亞足聯各種大賽的場地廣告牌到處都是來自這些國家的企業或公司,亞足聯恐怕沒有理由不去幫這些國家的球隊!


所以,在當下中國體育或中國企業的所謂“體育營銷”中,存在着很多“忽悠”的成分,甚至完全是在“偷換概念”。


同樣是贊助,如果單純從宣傳的角度來說,有一點其實是非常明確的,即哪怕不是世界盃、歐洲盃,而僅僅只是中國球隊所參加的一場洲際賽事,收視率恐怕遠超世界盃或歐洲盃,單純從營銷的角度,贊助亞足聯賽事的關注度恐怕更甚於贊助歐洲盃與世界盃。而且,贊助歐洲盃或世界盃,其實每四年才一次,並且和中國足球並無實質性關係(至少在中國隊進世界盃之前)。但亞足聯的賽事卻是每年、每個賽季都在不停地進行着。而且,同樣是在電視或網絡平臺的轉播中顯示,亞洲的賽事其實關注度更高,畢竟它們就在我們身邊、也更接地氣。這一點,其實從這次轉播過程的中的虛擬廣告牌中就可以得到佐證。之所以那麼多針對中國國內的虛擬廣告,不還是爲了讓更多的中國球迷瞭解到:“我,一箇中國公司,贊助了歐洲盃!”但這就一定是“高大上”看麼?


上座率遮不住羞了


在中國足球的問題上,還有一個經常被人拿來忽悠的說法,就是“中國的球市好、看球人最多,像18強賽這樣的大賽,亞足聯需要中國的球市來‘撐門面’呢。”好像如果中國球迷不去看的話,亞足聯所主辦的賽事就沒有人看了,亞足聯的“面子”就全沒了。實際上,今年初在卡塔爾主辦的2024亞洲盃賽的上座率,就已經足以說明了問題,不管是單場上座率還是整個賽事的上座率都已經創下了全新的紀錄。


實際上,在剛剛結束的世預賽36強賽整個賽事中,如果單說上座率的問題,中國隊的主場上座率甚至根本就排不進亞洲前十!這恐怕是中國球迷壓根就想象不到的,因爲這麼多年來,我們似乎早就習慣拿上座率來說事了。當年的“金元足球時代”,說中超要成爲“世界第六大聯賽”,其中一大理由就是中超聯賽的平均上座率。說2023年的中超聯賽不錯,一個理由就是2023年中超聯賽的上座率較2022年有明顯提升、逼近2萬人。而說2024賽季的中超聯賽將“再創新高”,一大理由也一定是上座率。


但是,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整個世預賽36強賽的上座率時,我們會發現:在總共108場比賽中,上座率排名前10位的場次中,沒有一場是在中國境內進行的。【詳見下表】



通過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到,上座率超過6萬的就累計達到了7場!而在中國國內,迄今爲止國家隊的比賽上座率似乎從來就沒有達到過6萬人,在中超聯賽中,迄今爲止單場最高的上座率也只有當年江蘇舜天在南京主場迎戰廣州隊時比賽,而且也是唯一一場現場播報超過6萬人的比賽。


中國隊在36強賽的三個主場比賽中,上座率最高的一場是今年6月6日在瀋陽奧體中心對陣泰國隊時的那場比賽,現場人數爲46979人。但這個數字和排名第10位的場次還差了近11000人,整個排名都進不了亞洲前15位。那麼,所謂的“中國球迷人數多”,又體現在哪裏?


不止是單場比賽的上座率,即便是各隊主場的累計觀衆人數,中國隊三場比賽的累計觀衆人數也被遠遠地甩在身後。請看下錶:



當我們自以爲中國人多、球迷人數世界第一時,面對這份統計,我不知道我們是否還會像以往那樣理直氣壯地號稱自己擁有的球迷爲世界之最了。僅僅只是三場比賽,中國隊的球迷人數就較韓國隊少了6萬多人,相當於少進行了整整一場比賽。較之印尼隊、伊拉克隊,我們也已經被甩開了。所有這些最新數據,恐怕都是我們壓根就未曾想過的。所以,恐怕我們也不能再用所謂的“球迷基數龐大”來自欺欺人了。當然,或許有相當一部分人會給出如此解釋:“不是我們不想去現場看,而是中國隊實在踢得太臭,讓我們完全沒有了興致!”反正不管如何,“錯”的永遠都是中國足球本身。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面對這樣的數字,重新冷靜下來回頭看,中國隊最終僥倖躋身18強賽行列,究竟是18強賽更需要中國隊、還是中國隊更需要18強賽?想清楚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審視清很多層籠罩在中國足球身上的迷霧或陰霾,也可以讓中國足球回到其應有的位置上。而作爲中國球迷,也需要重新冷靜審視一下自己了。



爆料、尋求報道

請加微信或電話:18513666418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女排商業價值縮水,“鍋”誰來背?

港娃北上學籃球,大灣區的媽媽格局打開了?


關於體壇經濟觀察


體壇經濟觀察是體壇傳媒集團打造的一個體育商業全媒體平臺,通過提供真實、易懂、硬核、有趣的體育商業報道、分析和評論,不同維度地立體呈現體育跟商業、科技、社會、文化、時尚、營銷的關聯。在這裏,你將跟各個體育細分領域越走越近,產生商業上的碰撞。



體壇傳媒集團微信公衆號矩陣


     

 點擊名片 關注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