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的選舉,仍需等待的結果

其實,這場選舉本不應該這麼早到來,但萊希突然逝世,加速了伊朗政壇的變化。(另見本號文章《歸去萊希》)

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原定於2025年舉行,萊希意外死亡後,這場選舉被迫提前舉行。

6月29日,選舉首輪投票結果出爐,曾擔任外科醫生的改革派政治家佩澤什基安得票率位居第一,超過保守派候選人、種子選手賈利利和卡利巴夫,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進行投票。

根據伊朗內政部公佈的選票數據,佩澤什基安得票佔比42.5%位居榜首,第二名的賈利利得票佔比38.6%,第三名卡利巴夫得票佔比14.4%,第四名普爾·穆罕默迪得票佔比0.8%

由於四位候選人得票均未過半,伊朗將於7月5日舉行次輪選舉。

今年3月伊朗議會選舉後,保守派勢頭明顯更盛,甩改革派好幾條街。

因此,佩澤什基安一度被輿論視爲此次大選的“陪跑者”,但在首輪投票中卻化身“黑馬”、拔得頭籌。

佩澤什基安何許人也?

他爲什麼能擊敗強大的保守派,把伊朗總統大選的懸念留到最後?

佩澤什基安。

醫生出身的政治家。

佩澤什基安1954年出生於西阿塞拜疆省,年輕時學習醫學,在兩伊戰爭期間擔任軍醫,戰後成長爲一名心臟外科專家。

他先後擔任伊朗不裏士醫科大學校長和衛生部部長、議會第一副議長等職務,曾參加2013年總統大選但中途退出。

相較於在軍政界盤根錯節的卡利巴夫和受到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認可的賈利利,佩澤什基安在政治上的履歷並不突出,即使受到前外長扎裏夫和前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等改革派政客支持,也難以動搖保守派在伊朗的根基。

主張“自由”與“開放”的改革家。

自6月12日以來,佩澤什基安積極開展競選活動,提出取消互聯網控制、不強力干涉女性着裝、改善對外關係尤其是不主動尋求與美國對抗等政策主張,展現出“進步”“親民”的改革派形象。

但是這位改革家也深知總統只是伊朗的“二號人物”,在大選前夕多次強調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纔是國家的最高決策者,政府必須與其指令保持一致。

佩澤什基安雖然政治基礎薄弱,受到保守派壓制,但出人意料在首輪選舉中排名第一,其實是時勢造英雄。

保守派爲何沒能在首輪勝出

首輪投票中,保守派得票率均落後於改革派的佩澤什基安,其背後有多重原因。

保守派內部分裂無法集中選票。

由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年事已高且疾病纏身,此次總統大選關係最高領袖傳位大事,因此競爭尤爲激烈。

賈利利和卡利巴夫雖同屬保守派,但賈利利屬於強硬的鷹派人物,而卡利巴夫則相對溫和。
兩個老對手都想接班,誰也不讓誰。
因此,支持保守派的選民被分流,大部分支持賈利利,小部分支持卡利巴夫和普爾·穆罕默迪

伊朗民衆期盼改革改善民生。

伊朗經濟結構單一,石油是支柱產業,佔外匯收入一半以上,加之近年來受美製裁,伊朗經濟停滯不前,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高企,民生問題突出。

佩澤什基安選票來源主要是青年、婦女和少數民族,他們對自由、正義和生存更加渴望。改革派釋放出的打擊腐敗、解除制裁等信號恰好符合他們的期待。

伊朗政治存在深層次問題。

伊朗是政教合一國家,政府管制疊加宗教戒律滋生性別歧視、文化質疑等諸多問題,許多城鎮民衆在西方文化影響下開始質疑本國體制。

近年來,頭巾事件、萊希墜機等危機直擊底層民衆心靈,很多人開始對伊朗政教合一的體制提出質疑,伊朗現政權執政的合法性有所鬆動。

對此,美國心知肚明,近年加大了對伊朗的滲透力度,持續對伊朗策動“顏色革命”。

看到改革派在首輪選舉中得勢,笑得最開心的恐怕就是美國了。

接下來的故事將如何展開?

很快,伊朗第二輪投票將於7月5日舉行。

從目前形勢看,改革派未必能扳倒保守派,強硬對美依舊是伊朗的主旋律

無論誰當選,都不會大幅改變伊朗的內政外交。

最高領袖短期內不會變。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擁有軍事、外交和內政上的絕對權力,總統執行最高領袖的意志。

況且,此次參選的所有候選人都是經過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精心挑選的,而憲法監護委員會對哈梅內伊負責,佩澤什基安哪怕贏得大選,估計也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

佩澤什基安(左)與賈利利(右)。

不過,受形勢所迫,新一任總統大概率將回應民衆關切,提振經濟,促進就業,增加婦女權利。

對美政策大概率不會變。

伊朗作爲中東大國,總統選舉必將影響地區局勢,尤其是新一任總統對美態度會牽動全球注意力。

當前,美國急於推動巴以停火,拉攏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和解,促中東回到美主導的“新秩序”,進而最大程度上壓制伊朗的生存空間。
如果特朗普上臺,美對伊政策不確定性將大大增加。
所以在此次選舉前夕,哈梅內伊再次明確表態,敲打幾位候選人,稱“任何相信‘所有進步之路’都來自美國的人,不應該得到支持,這樣的人治理不好國家”。
也就是說,無論改革派還是保守派上臺,伊朗對美基本政策大概率不會變,變的只是對美鬥爭的手段和方式。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掃碼關注“九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