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瀋陽就開始躺平,名將衛立煌死守戰略是否正確?

NO.2198 - 死守瀋陽

作者:孤寂寒光 / 編輯:冷小軍

投稿,轉載商務閤作,請聯係微信號potereio

冷熱防務長期招募(兼職)成熟作者、寫手,要求熟知軍事史和軍事知識,在公眾號或其他媒體發錶過文章者優先。具體事宜請聯係小編微信potereio。

到瞭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壓力山大。


從軍事角度看,經曆瞭兩年戰爭後,國軍損失嚴重。從開戰之時的430萬銳減到365萬人。而且不是單純數量上的減少,也是質量的下降。因為兩年中消耗的實際兵力要更多,補充上來的很多都是拉的壯丁。從經濟角度看,國統區物價飛漲,中小地主和中等企業主相繼破産。國民黨的統治已經到瞭崩潰的邊緣。


也就是在這個狀態下,三大戰役爆發瞭。蔣介石兵敗如山倒,最終被趕齣大陸。在這過程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遼瀋戰役衛立煌死守瀋陽的戰略。這與蔣介石集中兵力圍殲東北野戰軍,完成中心開花的戰略完全相悖。那麼,作為國民黨八大金剛之一,也是後期僅有幾個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之一,衛立煌到底為啥要死守?


衛立煌

事情還得從1948年1月22日衛立煌到東北開始講起。衛立煌是個比較正直的將領,在抗日戰爭期間與我黨關係較好,互相之間還配閤打瞭忻口戰役。後來衛立煌又是滇西反攻的指揮官,在雲南給瞭53軍很多裝備。53軍原是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到處流浪,到瞭1944年的時候裝備陳舊、軍裝破爛。是衛立煌重新給瞭53軍生命,此後53軍也在滇西戰場為衛立煌齣瞭大力。


這樣一個人物在國民黨體係裏當然格格不入,當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的時候,衛立煌就極力反對並消極避戰。蔣介石隻能把他打發齣國,眼不見心不煩。但是到瞭1948年的時候,東北局勢糜爛,陳誠更是搞瞭一齣“火車南站通北站”。衛立煌調到東北收拾爛攤子。


陳誠給衛立煌這個爛攤子簡直爛到傢瞭,所以衛立煌在接手之後計劃加固東北所有據點防禦,通過消耗東北野戰軍實力來平衡兩軍的力量。因為此時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瞭東北地區國民黨軍,衛立煌失去戰略進攻的能力。


蔣介石

此時的蔣介石也沒有能力嚮東北增兵。關內形勢也好不到哪裏去。西北鬍宗南被西北野戰軍幾萬人馬盯得死死的,華中桂係被中野繞得焦頭爛額。華東地區情況更差,整編74師都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殲滅瞭。在東北野戰軍鼕季攻勢第二階段,國民黨軍丟城失地,包括四平、本溪在內的一大片城市都被東北野戰軍解放。


衛立煌深知手下部隊的野戰能力,所以在四平戰役期間並沒有派一兵一卒救援。在遼瀋戰役開始前,衛立煌的戰略就是固守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大城市及其周邊,等到戰場形勢發生變化。


這一狀況就是遼瀋戰役開始前的具體情況,而遼瀋戰役中衛立煌也是秉持這樣的戰略思想開始的。按照遼瀋戰役開始後的思路,範漢傑作為中心開花那個誘餌吸引東野主力來錦州進攻,然後華北地區的東進兵團和瀋陽的西進兵團閤圍東野攻錦主力,完成東北戰局逆轉這一“壯舉”。


東野炮兵

其實,範漢傑這一戰術是國軍解放戰爭中最拿手也是最能勝利的戰法。南麻戰役、榆林戰役,國軍都是利用城市絞肉咬住解放軍,然後各路援軍突破阻擊陣地,最終換取勝利。


在東北戰場,第三次四平戰役也是這麼打的。當時陳明仁扛住瞭東野的圍攻,鄭洞國領著新一軍、新六軍、53軍、52軍等幾支部隊南北對進解瞭四平之圍。這一戰也是東北國軍在野戰中的最後一次勝利。原屬東北軍的53軍在四平外圍打齣瞭最後一次運動戰的勝利。


範漢傑

但是陳誠軍改中,東北國軍戰鬥力持續下降。雖然杜聿明和鄭洞國組織東北國軍打贏瞭四平保衛戰,但東野在夏季攻勢裏收復大片城鎮外還殲滅瞭6萬國軍。所以,陳誠接手的第一要務就是恢復東北國軍的實力。杜聿明作為蔣介石嫡係將領中唯一能打的大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洞察局勢。


東北國軍分成三部分,第一是新一軍、新六軍、52軍這樣的精銳主力。第二是13軍、53軍、71軍這種次主力。第三是前僞軍和剛組織起來的保安團。由於蔣介石在1946年和1947年關內的騷操作,東北國軍在兩年的時間裏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充。所以,在1947年“三下臨江,四保臨江”結束後,兵力對比已基本持平。


杜聿明在四平戰役勝利後離開東北,陳誠開始大規模改革。第一刀砍在瞭反腐上,第二刀砍在瞭軍改上。這兩刀刀刀緻命。


陳誠

腐敗是一個政治體係走嚮滅亡的標誌,但相對的腐敗有時是一個極度官僚化體製運行的根本。陳誠在東北官場反腐就如同蔣經國在上海整頓金融一樣搞笑。這把火燒到瞭沒有後颱,不懂官場的陳明仁身上。陳明仁因手下熊新民貪汙被調離東北,但熊新民安然無恙。陳誠整頓東北官場的結果就是離心離德,沒人為他賣命。


第二刀砍在軍改上,讓國軍徹底喪失瞭野戰能力。東北國軍在經曆一年半大戰後,主力部隊急需恢復元氣。但蔣介石無力增兵那就隻能東北國軍自己想辦法。陳誠的辦法就是將大量僞軍和保安團整編到正規軍編製內。有時候將一群烏閤之眾編入正規軍會起到副作用。這些僞軍很快成瞭正規軍的纍贅,東北國軍士氣進一步下降。


陳明仁

更要命的是陳誠對軍事指揮的外行。經曆東野鞦季攻勢後,東北國軍再次損失7萬人。陳誠抽調主力與保安團組成新三、六、九軍。如此以來,東北精銳國軍二次被稀釋,徹底失去野戰能力。


這就是衛立煌接手時的情況,總兵力上是50萬對東野90萬。武器裝備上,是國軍不斷被稀釋的炮兵部隊對日益強大的東北炮縱。到瞭錦州戰役的時候,東野可以集中上韆門火炮集中射擊,錦州守軍的火炮寥寥無幾。衛立煌坐守瀋陽跟東野攻擊部隊死磕還能牽製一部分力量,如果傾巢而齣死得隻能更快。更何況,廖耀湘的東進兵團是集中瞭所有能打野戰的精銳部隊,無論是攻擊力還是行進速度都有保證。


如果是衛立煌帶著瀋陽守軍傾巢齣動,行動速度會慢上很多。因為衛立煌不得不帶上軍官傢屬、行政文員,瀋陽到錦州五百裏的路程,中間還要跨過幾條河流。衛立煌到錦州單純行軍都要十幾天,何況中間還要與東野阻擊部隊作戰。到時候錦州攻剋,西進兵團撤退,瀋陽國軍還可能在路上。


東北野戰軍

這裏也得順帶說說範漢傑的戰略思想。自從陳誠稀釋瞭東北國軍作戰能力之後,包括新六軍在內已經沒有一支部隊具有野戰能力。範漢傑的中心開花計劃實際上是寄希望於蔣介石的協調能力。國軍隻有抽調各部隊的精銳組織進攻兵團纔具備東西對進的能力。範漢傑以錦州為誘餌,本質上就是自己的部隊不具備野戰能力。因為東野進攻錦州的時候,錦州守軍齣城突圍可能比守城死得更快。


那蔣介石知不知道這個情況?從他調集東進兵團來看,他是知道的。但是,放棄長春十萬守軍以及瀋陽行政人員的鍋必須有人背。衛立煌不想背這個鍋,所以,你蔣介石抽調西進兵團隨你便,我的作戰思想就是死守瀋陽。


1947年重點進攻結束到豫東戰役爆發前,整個國內戰場是很沉寂的。因為這一時期,國民黨並沒有錶現齣頹勢。國民黨真正不行還是從豫東戰役、濟南戰役開始後,這些國軍將領突然發現解放軍爆發齣瞭驚人的攻堅能力。


東野進攻錦州

從意識形態來說,美國並不想這麼大一個國傢變成紅色。國民黨高層希望堅守大城市,最終拉著美國進來打三戰。其實從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強大的參戰意識來看,插手中國事務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國民黨並沒有等到那天。因為1948年爆發的柏林危機,讓美國無暇東顧。也是在這一時期,三大戰役相繼爆發,國軍主力部隊全部被殲滅。到瞭1949年美國迴過頭來,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