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上市就跌破發行價了,投資者們到底是怎麼看它的?

一家來自中國的快遞公司,成了美國股市今年最大的 IPO 項目——但在首日交易結束時,它不僅跌破了發行價,跌幅還高達 15%。

這說的是中通。在“三通一達”和順豐都想著上市的時候,只有中通最終選擇去美國的紐交所掛牌。而比它早一些借殼成功、在上交所掛牌的圓通,則是在上市後連續收穫了 5 個漲停。

此次上市,中通募集到了 14 億美元的資金,市值超過了 120 億美元;19.50 美元/股的上市價格,也比之前投行給出的指導區間高了一些。14 億資金中,超過一半將被中通用於購買建造分揀中心的土地使用權,購買各類分揀設備、擴張運力、建造信息系統。

對於這個“上市即破發”的效果,中通的 CFO 郭健民倒是顯得很淡定。在接受 CNBC 採訪時,他表示這樣的波動非常正常,而且“中國的快遞市場有非常大的潛力,我們希望能從中國持續增長的電商生意中繼續賺錢。”

這也是投資者看上中通的原因之一。2014 年,中國的兩大電商網站京東和阿里巴巴先後赴美上市,後者更是創造了史上最大的一樁 IPO 交易。京東採用自建的物流體系,和美國人熟悉的亞馬遜模式基本一致;而阿里不存貨、沒有物流體系,大量的包裹運送都要依靠第三方機構完成。

在 2015 年,中國就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快遞市場,當年總共產生了 207 億件包裹,是美國市場的 1.5 倍。加上物流行業能夠直接觸及消費者,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值得賭一把的機會。

但過度依賴電商業務(特別是來自阿里的)、加上行業競爭過於激烈,也是中通的兩大軟肋。

目前,中通日常超過 3/4 的業務量來自阿里。但在這個允許討價還價的交易平臺上,“包郵”的需求,進一步壓縮了整個行業的盈利空間。根據中通在 IPO 申請中披露的數字,他們還是整個行業裡最賺錢的,不怕打價格戰。但如果低價競爭的局面長久持續下去,上市募集的資金,可能很快也會被花掉。

說到底,中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流市場。根據艾瑞諮詢的統計數據,目前在中國,沒有一家物流公司能獨佔 15% 以上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美國本地市場幾乎全部被 DHL 拿下,聯邦快遞和 UPS 則是主攻跨境物流生意。

別說服務品質了,就是對於整個行業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消費者數據,“通達系”對其的掌握程度,可能都還沒有幫他們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那些小型快遞公司厲害。 

題圖來自 Analit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