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2024高考英語試卷我沉默了,果然英語才是拉開差距的決定學科!

分析英語高考試卷已經成了我每年的保留項目,今年也不例外。

我把今年高考英語的全國甲乙卷、新課標12卷做完之後,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動真格了。

如果說前幾年課改還在摸索中,那麼今年的命題方向很能說明問題了。

倘若你的孩子正在上小學或初中,這篇一定要看,英語教育方向偏了現在調整還來得及。

一、

由單向輸出

到文化融合

據說今年新課標一卷的填空題,難倒了不少人。

我看了下,內容主要是通過介紹英國“絲路花園”的設計和玻璃溫室,體現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

這篇文章來源一個設計網站:Inhabitat。

網站展示了很多可持續設計,感興趣的可以去看。




新課標二卷,就更妙了。

通過戲劇家湯顯祖雕塑在英國莎士比亞故居落成,彰顯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衝破中世紀精神枷鎖;古老的東方大國湯顯祖的《牡丹亭》正在控訴封建禮教統治。不懂文化背景,理解起來會很困難。



還有這些年比較大熱的中西醫話題也在文章中出現了。



新課標一卷B篇:中醫的按摩鍼灸與西方的療法結合起來,產生了意料不到的治療效果——

去年的閱讀理解還是傳統文化單方面的宣傳,而今年側重講述中外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選題也很廣泛,建築、文化、醫學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咱們的傳統文化外國人理解起來是有門檻的,但如果巧妙的把中西方的文化通過一個線把它串連起來,文化輸出事半功倍。

今年的閱讀理解對孩子們的文化素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瞭解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即使單詞認識也很難喫透文章意思。

瞭解的話,不用看,已經懂了一半。

👉想讀懂這種文章不是死記硬背就可以的,一定是在大量的泛讀之後,纔會發現這種奇妙的連接

另外我還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點,以前語篇來源基本上取材於國外的一些期刊雜誌。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盛頓報》 BBC等。

這兩年開始出現咱們自己的原創文章。比如,去年的全國乙卷語法填空題,就來自《中國日報》:

這是我們國家自己的聲音,我相信這樣的聲音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這也提醒我們堅持原版化大方向的同時,也要接觸一些國內的英文雜誌或者是報刊

這樣既能瞭解國外是怎麼看中國的,也瞭解中國是怎麼觀世界的,在觀點的交流和激盪中避免觀點片面化。

我想,可能這是學英語的真正意義所在。

樹立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寫作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讓考生弘揚中國文化。



——北京卷: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的發展


——全國甲卷:從科技角度講中國故事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並不容易。


我們以爲正確的表述,到了國外很可能因爲文化和語言差異被誤解。


所以,想讓世界聽到咱們的聲音,國家就需要既瞭解傳統文化又能說得了一口地道英語的人才,所以未來的英語考試趨勢就很清楚了。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應對——

👉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瞭解

比如歷史人物,典故,美食,非遺傳承,建築等等都要儘可能多涉獵,這不只是爲了考試,這也是孩子尋根的過程。

以後不管飛多遠,有文化自信的孩子會走得更堅定。

👉提高英語交流能力

英語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應用。不在於背多少單詞,做多少題,只有用在交流上,纔算是真正的知識。

藝術和審美

不再是可有可無

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晦澀難懂的“技文”平均每套試卷基本上只保留了一篇,而藝術和審美文章佔比明顯增加

很多選題都是之前沒有出現過的,比如,審美方面的畫廊博物館,文學方面關於續寫的探討,還有從未出現的生物棲息地的修復。

是不是足夠新穎?


甲卷——

閱讀理解A“校園藝術節”+閱讀D“文學作品”


北京卷也有兩篇——

完形填空的“戲劇表演”+閱讀B篇“繪畫藝術”


新課標一卷D篇:生物棲息地的修復

要知道,關於藝術類的閱讀理解,前兩年也才一兩篇——

2021年甲卷的攝影,新高考Ⅰ捲鋼琴演奏。

2022 年有甲卷劇院和乙卷畫展。

可見今年英語考試對於學生的審美、藝術、文學方面的造詣要求有多高。

如果沒有基礎,真的寸步難行

2024新高考I卷作文(回憶版)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我的理解是:接觸不同的文化孩子視野更寬闊,容易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有利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合作交流。
這也符合國家“講好中國故事”的迫切需求。

很慶幸,這些年我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饅頭花捲從小到大跟我一起看的展、館、劇也是不計其數,由此種下了藝術啓蒙的種子。

卷卷通過繪畫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哥哥也激發了對昆蟲和小語種的熱愛。

👉如果條件有限沒有博物館之類的,可以給孩子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書,儘可能彌補地區和教育上的差距。好書有很多,選對了效果也是一樣的。

英語考試

越來越注重實用性


學習本質是應用,很顯然出題人也意識到這一點,今年可着勁往實用上靠攏


天津卷英語作文低碳和環保”,提醒孩子從小事做起。


就連對語法的考察也融進了對語言的理解當中,有的閱讀理解一句話乾脆是一整段,如果沒有語法基礎的話很難看懂。這比單純考察語法高級很多。


聽力就更明顯了,話題基本上都是生活常見的話題,比如,打電話、坐車晚點、天氣、快遞等等。

長對話也很出彩:比如通過上學方式的變化,指出孩子在戶外呆的時間越長,身體素質,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都更強——

還有社交媒體和分享欲——

訪談類話題——

如果你感受不到,可以對比2019年看。那一年話題是醫院探病、求職、聽音樂會、破產、老年人迴歸學校、雖然也很日常,但是離學生的生活多少有點遠

顯然今年明顯更接地氣。

不管是作文,語法,還是聽力,考題設置都是奔着交流去的。很多比較敏感的學校早就不推薦看語法書了,只有信息比較滯後的學校還在埋頭背。

英語教育,不僅在課堂,更多的還在課外。

老朋友都知道,分享英語啓蒙這麼多年,我給了很多建議。但歸根結底也就六個字:多聽多讀多說多寫。

大南南有話說:



今年英語考完,很多孩子吐槽“太難了”


能不難嗎?傳統文化要懂,審美也要跟上,閱讀廣泛涉獵,聽力又快又地道,要求真是不低。


情況大家也看到了,用上一代人死記硬背的那套已經行不通了。


現在的孩子處在文化交流融合的時代,他們面對的世界環境比我們要複雜得多,要求自然更高,也算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吧。


家長也要放棄臨陣磨槍的幻想,早做規劃,讓孩子踏踏實實多聽多讀多說,纔是正解。


今天這篇寫了很久,覺得有用的話,請點贊收藏,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寶藏大南南的文章值得分享,哈哈!


By 大南南~


【關於作者】

大南南,英語啓蒙暢銷書作家,獲獎童書譯者,國際會議口譯員;

著有《孩子,歡迎來到英語世界》,《減法育兒》;

譯有《你是世間所有美好》《哈哈哈!有趣的動物》《思考世界的孩子》《名人傳》及《小怪獸》系列、《小丹妮》系列、《我們的孩子還好嗎?》等作品

與網易有道聯合出品英語閱讀課程《大貓分級原版書精讀》;

大南南減法育兒分享英語啓蒙、兒童成長乾貨

👇關注我,這裏都是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