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員工的“失控”,正在汽車圈瘋傳?!| 功夫汽車



最近,一則Manner店員向顧客潑咖啡粉的新聞衝上了熱搜。


起因是顧客催單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後,聲稱要投訴店員,結果店員突然失控,將手上的咖啡粉潑向了顧客。


與此同時,另一家Manner門店發生了男性員工與女性顧客的衝突,似乎同樣也是因等餐時間發生爭執。



看起來都是小事,引發這樣的事屬實不該,更多也應該是店員的個人問題。但仔細盤一下事情的始末,最大的感受就是,太難了。


其實如今的汽車行業也差不多,太卷,以至於人人都處在失控的邊緣。在這兩起事件中,我們更多看到的其實是自己。


1

失控的店員,以及失控的工程師


說實話,剛剛看到咖啡店新聞的時候,本能地以爲又是一起顧客“刁難”店員的事件。但看了一下視頻始末,發現並非這樣。


顧客來買咖啡,點完單,店員就一直在叮叮噹噹砸東西。然後顧客催單,與旁邊的店員也說好了。結果這名店員過來插嘴說退單,有點向顧客撒氣的意思,才起的衝突。



單純看事件本身,就是服務員極度不專業,帶着情緒上崗。但更深層次的,可能還是當前各行各業的特點,極度內卷。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開咖啡店應該是一件很輕鬆的事,面對不同的人,大家客氣有禮貌,店員慢條斯理地衝着咖啡。但現實情況是,咖啡店員工的工作狀態,其實和“打仗”差不多。


Manner店員的普遍工作時間是早上7點到晚上10點,總長達到了15小時。然後全天的工作過程中,平均每製作一杯咖啡的時間是2.7分鐘。大家可能覺得2.7分鐘不短,正常生產一杯咖啡只要四五十秒。但要知道這個時間包括了原料準備、咖啡製作、清潔整理以及顧客服務,其實整個狀態都是緊繃的。


至於爲什麼是2.7分鐘,這個也是早就計算好了,這個時間就是人工利用的極致。長期處在這種高壓狀態下,情緒崩潰很正常。簡單來說,就是太不把人當人了。



最近,功夫汽車有位工程師朋友從一家汽車大廠離職了。38歲的年齡裸辭,業內頭部企業的關鍵崗位,在所有人看來他都不應該走這條路。但他表示自己去醫院檢查已經是重度焦慮症,再不離職恐怕連命都沒了。


未來怎麼辦?有下家了嗎?他的回答是先休息一陣再說,想換一種生活方式,總會有出路的,充滿了迷茫。


可見,不管是大多人眼中“性價比”不高的咖啡店員,還是很多人豔羨的汽車工程師,都各自有各自的苦惱,都在各自的賽道上被卷得苦不堪言。


2

看不見,最要命


這位工程師朋友在車企裏擔任的是項目經理的職位,從業已經有15年,當項目經理的時間也超過8年,按理說算是絕對的老江湖了。


但據他所言,現在的汽車行業,他已經開始看不懂了,不知道會走向何方。



用他的話說,在他剛開始成爲項目經理的時候,基本上是兩個人管理一個項目。大家分工協作,整個團隊每個環節的工程師也算經驗豐富,項目推動起來也算順風順水。


甚至那時候每年的帶薪年假都能正常請,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就行了,因爲另外一個人必要的時候也能推動項目往前。


但現在的情況是一個人帶四個項目,而且人員流動極大,很多環節的工程師對於業務的鑽研都是不夠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工作要反覆。


但上級只管節點的達成,解決不了的,就讓他拼命推動解決。


隨着任務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重,人員流動越來越大,工作的執行也越來越難。



現在的汽車行業太捲了,如果目標不是比行業優秀5%以上,那這個項目根本立不了項,在領導這個層級就通不過。


因爲哪怕立項了,以現在一年改款兩年換代的節奏,這樣的產品出來也是沒有競爭力的,因此必須走在對手的前面。


但實際情況可能是很多環節都不具備條件,工程師的經驗不夠,試驗的設備和標準不夠,供應商的能力也達不成。


想在一年的時間追上別人可能10年的積累,太難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是硬推了,他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看似簡單、合理的目標,其實拆解下來,看不見的地方有太多的不確定了。結果就是幹不成,或者幹成需要付出半條命。



其實咖啡店的情況也大差不差,看似一杯咖啡有2.7分鐘的時間,但真正高峯期這個反應時間連一半也沒有。


除了製作咖啡以外,安撫顧客,溝通這些事,往往不在公司所計算的時間以內,卻要耗費大量“額外”的精力去管。


因此遇到“不依不饒”的顧客的時候,其實店員也會計算要佔用自己多少時間。這位喊出“退單”的店員確實本身的情緒有問題,但對她而言,這或許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很奇怪,一家咖啡店店員最希望的事,居然是不賣咖啡,有點荒謬對吧,但現實就是如此。


3

進退兩難,路在何方


這位工程師朋友也講過,希望公司的效益不好,這樣就不會這麼捲了。


但效益不好會不會連工資都發不出?效益不好會不會活更難幹?畢竟公司是靠效益存活。面對這樣的問題,他選擇了沉默。



訂單爆滿,所有的人都像陀螺一樣忙得飛起,雖然拿到了一定的回報,但感覺一點生活都沒了,每天做夢都在做事。


然後過幾天,訂單少了,企業就開始打算裁員了,各種規矩,各種考覈。小領導爲了自己的成績拼命折騰員工,只求在彙報的材料上能多上一筆。


再或者效益一直不好,周圍能幹的同事都走了。自己作爲極少數有能力的人留下,然後事情鋪天蓋地扔過來。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如今的汽車行業每天在發生的事。


效益好的企業也不快樂,效益不好的企業更差,似乎所有的人都承擔着巨大的壓力,這就是現狀,卻不知該如何破局。


4

功夫拍案


不光是店員,也不光是工程師,現在車企連老闆都卷得不行。雷軍坦言在小米SU7發佈,到訂單公佈之前,幾乎都沒睡過一個好覺。


像魏建軍、尹同躍這樣國內的初代汽車行業創業大佬,最近也都出來直播了,而且是肉眼可見的疲憊。


甚至於汽車銷售,也表示現在要學得比以前多得多,任務的繁雜度也越來越高,經常處於崩潰的邊緣。


我們這麼卷,究竟是爲什麼?或者說,什麼時候是個頭?



點擊圖片,直接看往期精選文章


歡迎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