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殺伐決斷是高手的基本素養

《資治通鑑》第30卷,漢紀二十二

漢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 

【原文】

立至柯諭告夜郎王興,興不從命;立請誅之,未報。

乃從吏數十人出行縣,至興國且同亭,召興。

興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立數責,因斷頭。

邑君曰:“將軍誅無狀,爲民除害,願出曉士衆!”以興頭示之,皆釋兵降。

鉤町王禹、漏臥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勞吏士。立還歸郡。

【譯文】

陳立抵達柯郡,下令給夜郎王興,興不聽從命令;陳立請求朝廷允許他誅殺興,沒有得到回覆。

於是他帶領數十名隨行官吏巡察屬縣,抵達夜郎王興控制地區的且同亭,召興會面。

興帶領數千部衆來到且同亭,由幾十名地方官陪同與陳立見面。陳立指責他,並藉機將他殺死。

地方官們說:“將軍殺了這個罪大惡極的人,是替民除害,我們願意出去通知部衆!”他們將興的人頭拿給部衆看,部衆全都放下武器投降。

鉤町王禹、漏臥侯俞十分震驚害怕,因此進獻粟米千斛和牛羊來犒勞官吏將士。陳立返回郡城。

【解析】

險象環生,勇者勝。

本文的主人公陳立,有膽有識。

面對強敵,他毫不畏懼,單刀直入,果斷斬首,震懾四方。

而且你看,他這麼一搞,不但沒出啥事,還把對方幾千人給震住了。

之所以有如此的效果,有以下原因。

一、心理戰

陳立這傢伙,心理素質極佳。

面對幾千個敵人,一般人早就嚇尿了,他倒好,還能保持鎮定,這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他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架勢,讓對方一看就知道,這個人,不好惹。

陳立殺死夜郎王興後,將興的人頭展示給部衆,使得部衆全都放下武器投降。

這一舉動不僅展示了陳立的武力、決心,也利用了人們的從衆心理。

通過展示夜郎王的頭顱,他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反抗者不會有好下場,從而迅速瓦解了對方的抵抗意志。

二、先禮後兵

陳立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動武,而是先下令給夜郎王興,這是典型的先禮後兵的策略。

他給了對方一個服從的機會,顯示出自己的寬容、仁慈,這樣做既符合朝廷的禮法,又能在動武前爭取到道義上的支持。

三、首惡必除,脅從不問

陳立只殺了造反的頭子王興,對其他人一概不追究。

這就是典型的“首惡必除,脅從不問”策略。

人都是自私的,只要不關自己的事,誰願意去拼命?

陳立這麼一搞,就是把矛盾集中在了王興身上,其他人一看,這事跟自己沒關係,自然就不會傻到爲了別人的事去拼死拼活。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分化瓦解敵人的策略。

而且,陳立這麼做,減少了敵人的數量。

如果他不分青紅皁白,見人就殺,那肯定會激起更多人的反抗。

但他只殺王興,其他人一看,自己還有活路,自然就不會那麼拼命了。

陳立這招“斬首行動”,是把人心研究得明明白白。

收拾殘局 

陳立殺了王興之後,事情還沒完。

外面還有王興的數千部隊,這是個大難題。

不過,陳立這傢伙,收拾殘局,也是有一套。

他先是安撫敲打那些邑君,讓他們知道,現在局勢變了,得聽他的。

這些邑君本來就有一定的地位,他們的部衆就在那些士兵裏。

他們一出面,再加上王興已經被斬首的消息,那些士兵自然就更容易接受新的領導了。

而且,陳立這麼做,也算是給了這些邑君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他們之前可能跟王興有過勾結,但現在,只要他們能幫陳立穩住局面,那之前的罪過就可以一筆勾銷了。

這種做法,既給了邑君們一個臺階下,又讓他們有了新的動力去幫陳立。

陳立把人心和局勢都算得清清楚楚。

總結:

陳立之膽略、智慧,令人敬佩。

其成功,非偶然,他善於審時度勢,果敢決策。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方能掌控全局;分化瓦解,以柔克剛,方能克敵制勝。

讓我們以陳立爲範,修殺伐決斷之術,成人生戰場上的高手。

添加微信:qm56793,領取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