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 股上市看上去有很多好處,但回來的公司會失去什麼?

好處很直接,公司回 A 股容易拿到更高估值。360 回 A 股半年股價漲了 6 倍。

還有一個不那麼直接的好處是,企業在境外交易所主要面對更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在 A 股則主要面對散戶投資者,相比之下企業主回 A 股後在投資者關係事物上的壓力更小。

馬雲曾一直用容易膨脹的 GMV 作為衡量阿里巴巴經營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但華爾街投資者更關注阿里巴巴在賣貨這件事上到底掙了多少錢,而不是經手多少錢。

GMV 繁榮的故事當時說不下去了。2015 年第二季度阿里營收同比增長 28%、主營業務交易額增長 34%,增速均為三年最低;之後,公司的股價很快就跌破了 60 美元,相對於表現最好時幾乎腰斬。

還有一些中概股存在數據造假問題,使海外投資人對中概股業績產生諸多質疑 —— 即便有些公司業績真實,但其股價也會被做空機構“誤殺”。

但就像“約束理論”提到,在這樣一種市場裡,企業只有給自己施以更嚴標準,才有可能取得投資人信任。

Christopher Beddor 曾在一家政經智庫擔任合夥人,現在在路透和長江商學院撰寫專欄文章。他提到由於 2010 年前後一批中概股被發現財務造假或誇大業績,整個中概股板塊遭到投資人大量拋售,因此有的公司選擇退市去另外一個市場碰運氣。畢竟回到 A 股這樣的市場,像雅百特這樣因上市財務造假(虛增收入 5.8 億元、虛增利潤 2.6 億元)而受到的頂格處罰,也不過是罰款 60 萬元。

但也有公司選擇繼續留在監管更嚴的市場裡。“(那些退市)公司的另一種選擇是改善他們內部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公眾形象、確保公司運作符合市場要求,以防止被機構做空和降低估值。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這樣做,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改革可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Christopher Beddor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