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巡飛彈,國產蜂群1號無人作戰車輛系統

兩本九折,三本八折,四本七折,更多優惠歡迎蒞臨兵工科技商城

隨着人工智能、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列裝,巡飛彈已經成爲現代戰場無處不在的“精靈”,從2020年爆發的納卡衝突到2022年的俄烏戰爭,巡飛彈在城市戰、高價值目標(高級戰場指揮官)獵殺等作戰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期俄烏衝突中,“彈簧刀”“立方體”等巡飛彈系統屢建奇功,在戰場上表現優異,成爲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在2021年、2022年珠海航展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還將巡飛彈與另一個最近極其熱門的前沿武器概念“蜂羣”技術相結合,推出了一款名爲蜂羣1號的無人作戰車輛系統,將“蜂羣”無人機智能編隊與巡飛彈的殺傷優勢來了一個“強強結合”。

蜂羣1號系統 

據悉,巡飛彈載車是猛士3代CTL181A,是一種6×6驅動的雙排防護型越野底盤,車頂有一個碟形天線。猛士底盤後部安裝有龐大的巡飛彈儲運發射箱,需要打開蓋板,然後向上抬起一定角度發射巡飛彈,其發射管按照4x12管的配置裝載於框架內,在巡飛彈發射時可以聽到清晰的爆發聲和看到煙霧,說明是使用發射控制盒擊發燃氣發生器推動巡飛彈飛出發射管,發射間隔大約1秒一發。可搭載48架固定翼(蜂羣)無人機,發射速度非常快,全部發射時間小於3分鐘;該平臺能夠同時完成偵察、干擾、打擊等任務;智能化水平高,具備集羣自主控制能力,單人可實現對集羣任務的管理和控制。

蜂羣1號發射系統中放置的是管式發射巡飛彈(無人機)。提到巡飛彈,實際上巡飛彈其實就是從小型無人機演變過來,能夠根據規劃彈道自主飛行,帶戰鬥部能夠在作戰區域長時間滯空巡弋,執行戰術使命的新型彈藥,兼具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的特點。它的優點在於響應速度快、具備打擊移動目標和時間敏感目標的突出特長。同時集打擊與偵察、監視功能於一身,是一種非常突出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

蜂羣1號的48管發射系統

發射前,蜂羣1號巡飛彈可以把機翼摺疊,放置在一個大約不到1米直徑的發射筒內,該發射筒重量、結構和外形都與步兵迫擊炮相當,系統重量輕、尺寸小,便於步兵單兵或車載攜帶。蜂羣1號彈射出筒後,機體前後的兩組機翼迅速展開,形成平行的機翼結構,在尾部還有一組垂直平行彈翼豎起,可充當垂直尾翼作用,保證巡飛彈在飛行中具有良好的航向穩定性。

蜂羣1號巡飛彈的機頭是一個較大面積圓形的光電轉塔,可以根據需要安裝紅外、激光、微光和白光攝像頭/傳感器,用來實現目標偵察,而頭部偵察系統之後,則安裝有幾千克重量的小型戰鬥部,用於在偵察系統發現和鎖定目標之後,對目標進行鎖定攻擊。從技術角度講,攻擊時,既可以採用人在迴路中模式,由後方通過頭部偵察系統進行微調和目標選擇,還可以在攻擊前臨時選擇終止攻擊目標,以及在攻擊時更換其他目標;也可以採用自動模式,由巡飛彈自行選擇目標進行打擊。

根據現場展示的資料來看,該巡飛彈無人機可換裝偵察監視、攻擊、干擾等多種載荷,適應不同任務;可由地面人員控制任務執行,具備中止攻擊或重新攻擊能力;可打擊視野外的地面固定和移動目標、低空低速目標;精確打擊,附帶傷害小,適合城市巷戰、反恐作戰;飛行器採用電池提供動力,尾部電動螺旋槳推進,環境適應性高,可選擇採取傘降方式回收使用。

蜂羣1號的無人機,整體佈局非常類似於美國的“彈簧刀”,整機可摺疊

有趣的是,該巡飛彈和可以用直升機攜帶採用懸停投放和飛行投放兩種方式,採用了很特殊的設計。懸停投放的直升機估計掛載了一個發射筒,將帶彈筒的巡飛彈向前發射出去,展開一對尾部的水平彈翼和一對垂直彈翼保持彈筒穩定,然後後蓋打開出現減速傘,巡飛彈出筒並展開彈翼。飛行投放的則省去了發射步驟。

除了管式發射巡飛彈平臺外,蜂羣1號最大的長處和特點來自於其蜂羣智能無人機組羣技術和概念。所謂無人機蜂羣概念,實際上就是通過集羣控制算法、網絡化集羣通信、任務規劃技術、路徑規劃技術、編隊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將幾十架乃至於上百架、上千架無人機組成一個協調、協同化的類似於蜜蜂蜂羣的無人機集羣,這些無人機相互之間、與後方指揮控制中心之間高速互聯,智能協同,將大量個體融爲一個無孔不入的作戰集羣。它們可以相互協作完成覆蓋廣泛的偵察監控任務,也可以攜帶小體積爆炸物摧毀目標,實施打擊任務。蜂羣無人機不僅通過數量、智能化技術和協同,使得無人機集羣能力大大放大和提升,同時有效規避和克服了傳統針對單個或少量無人機的防禦/反無人機手段,使得無人機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強。蜂羣無人機,實現了1+1遠大於2的目標,達到了“無人機多力量大”的目的,是無人機智能化技術的一個前沿應用方向。

蜂羣化無人機/巡飛彈能夠做到車載快速部署、密集發射、空中懸停投放、機動投放、精確編隊、陣型變換、對地察打、抵近干擾、精確打擊等全流程任務能力,通過對各類目標實時進行情報處理,形成目標清單然後進行目標排序,形成任務規劃、目標分配,最終發揮其各自性能組成一個蜂羣同時打擊多個目標,在飛行中可以變化隊形躲避打擊,大大提高了解放軍打擊縱深目標和時間敏感性目標的能力,增強了部隊的作戰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其廉價性也比較突出。

無人機蜂羣作戰攻擊想象圖 

此前,美軍和以色列方面對於巡飛彈,更傾向於輕便式的、單一目標的打擊,每次出動的巡飛彈少則一架,多則幾架,對於防禦一方而言,可以選擇使用反無人機系統和低空防空武器系統予以攔截和破壞。但是,中國電科這款蜂羣1號,一上來就是48管發射裝置,理論上也就意味着,最多可以一次性發射48架無人機/巡飛彈,這些巡飛彈通過蜂羣智能技術在空中完成編組,可以執行比單機更爲複雜得多的任務,譬如可以同時覆蓋監視多個目標和更加廣闊的地域,將目標信息實時回傳;可以通過飽和式攻擊,規避反無人機武器對單機的打擊和攔截,從而讓更多的無人機/巡飛彈成功實現突防,最終命中並殺傷目標;還可以對同一個目標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側重點的事無鉅細的縝密偵察,完整細緻地掌握目標所有信息情況。

可以說,蜂羣技術和巡飛彈相結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合和威力倍增效應,這種輕型野戰武器系統的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值得看好!




感興趣的讀者朋友,趕緊點擊下方鏈接購買吧,印刷數量有限,售完爲止!(2024全年包原價720元,限時優惠價576元)

購買鏈接:

歡迎關注下方公衆號:↓↓↓

重要提示:由於微信改版,建議星標關注+點贊,系統會將你標記爲長讀用戶,否則可能收不到下篇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