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2.本人與文中提到的學校無任何利益關係

3.本文文字內容原創,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

本文數據來自官微以及xhs@阿波羅 做出的系統性整理。

本文作為上一期(港中深本科解讀)的延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相當於什麼層次的985?

本文將解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金融碩士為例的商科碩士的2023年就業情況,就業水平歸因,擇校優先級以及港中深商科本碩道路的可行性探討。

一、就業水平

結論:以目前的行情,港中深(深高金)的商科碩士就業質量僅次於清北復交人,略高於兩財一貿、中科大、南開檔次。

我們以23屆的就業去向為例。

金融碩士:

信息管理與商業分析:

經濟學:


市場學;

除此之外,還有會計學碩士、數據科學碩士等項目。


本著控制變量的原則,今天我們重點以金融碩士為例,對比兄弟院校的金融碩士項目就業情況。

108個金融碩士中,在2023年券商招人較少的情況下進入了25人(23%)

其中,頭部券商中信證券超過6人,中金公司超過兩人。

雖然沒有公佈崗位,但這一類公司無論是高含金量的前臺崗(投研,投行,銷售交易等)和門檻相對較低的中後臺崗位,都非常不錯。

買方方面,公募,私募,vc進了13人,加上招引理財,平安理財,浦銀理財,一共16個去向,佔比超14%。

銀行方面也有農行總行,招行總行,國開行等頭部去向。

這份去向的水平到底如何呢?我們用公佈就業報告非常詳細的中科大金融專碩和人大蘇州金融專碩來對比一下。

下面是中科大金融專碩23屆去向(長圖預警)。

這兩份就業報告的各去向佔比出奇的一致。中科大的券商24%,買方15%,這兩個數據都和港中深非常接近。

從三中一華,頭部買方,銀行總行看,這兩份就業報告可以說非常接近了。

但是,我為什麼說港中深會略強呢?

這是因為港中深靈活的學制導致一部分學生選擇在年底畢業,參加24屆秋招,而24屆就業比23屆要“慘”不少。所以這兩份近似的答卷,港中深含金量會更高一點。

人大蘇州23屆就業報告:

人大蘇州的就業去向則更好一些,62個就業去向中有11個三中一華前臺,買方方面也有華夏基金,泰康資產,東方紅資管,天弘基金等,更有郵儲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總行等。

在頭部就業的比例方面,人大蘇州是明顯更強的。

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了:港中深雖然不是大陸傳統商科項目,但就業可以略好於兩財一貿檔次,略低於復交人檔次的普通項目。

二、就業歸因

港中深就業好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四點:

  1. 港中文學歷放大器的作用


對於中下985及以下的學校,申請港三商科碩士具備一定難度,就業認可度也比本校本碩更好。港中深的大陸就業title和港中文幾乎無區別,本科學歷放大器的作用仍然明顯。、


2.靈活的學制

實習是商科學生就業的重中之重。港中深靈活的學制保證了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不受學校課程限制,前往企業實習。這對就業水平的提升很重要。

同時,其平均兩年制的時長,也比港三碩士更具含金量一些。(市場學學制18個月)


3.對本科生源的把控

商科就業是極其吃本科背景的。

81%的985/211本科比例在這一檔學校中屬於很高的,更有28%的北大,清華,上交等c9生源這和招生風格比較卡本科有關係

作為對比,中科大雙非本比例40%,兩財一貿的金融專碩接近50%。


4.家庭背景篩選

港中深金融碩士兩年28.8萬的學費雖然低於出國花費,但也是絕大部分學校的金融專碩的3倍左右。這對學生的家庭背景做了一定的篩選。


三、報考建議

  1. 對於頭部985本科而言,港中深商科碩士是保研不順利的情況下的優解。本科學歷放大器的作用導致不會學歷降級,又沒有考研的風險。


對於清北復交本而言,綜合背景後30%的學生申請到港中深商科碩士的案例非常多。

2.對於普通985/頭部211而言,港中深可以成為保研本校之上的選擇。但如果有上保的機會(到兩財一貿南開等),上保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這些學校申請港中深碩士的難度也不算大,均分85以上就有很大機會。

3,對於港中深本科而言,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了,是就業好,成本低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