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悄悄填了一份求職表,華為人力資源部批覆:此人不適合在華為工作!



者 | Funqitun

來源 | 風起堂觀察、藍血究(lanxueyanjiu)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城市合夥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01

任正非悄悄填了一份簡歷


任正非說,人纔不是培養出來的,是選出來的。


任正非打了個比方:有的人剛招進來時是一株小草,你去給他施肥、澆水,但是小草只會長成大草,卻不會長成大樹。你只有對留下來的那些小樹苗,去施肥、澆水,他纔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


但是,如何確保招進來的都是“小樹苗”,而不是“小草”,其中學問太大,即使華爲,也無法確保沒有誤差。


據華爲研究專家餘勝海書中記述,任正非就曾在華爲,針對人才招聘機制做過一次測試。


任正非悄悄拿了一份華爲的求職應聘表格,填了一份之後,再悄悄交到人力資源部。


當然,既是悄悄,具體細節,比如何人代領、代交,不得而知。


結果,人力資源部對這份求職表給出的意見是:此人不適合在華爲工作。


可以腦補一下,當老闆拿到自己填的這一份簡歷反饋之後,會作何感想?人力資源部得知自己給老闆批了個“此人不適合在華爲工作”的意見,心理活動又會如何?


……


其實,類似現象並不少見。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也曾對自家HR設計的招聘需求表示強烈不滿:按照這個要求,我們公司一大批項目經理都無法被錄用進來,甚至連我自己都進不來。


另有國內某著名央企,要招一個負責電商業務的總經理,該央企HR是華爲前全球招聘總負責人冉濤的好友,就請冉濤幫忙看看他們設計的崗位描述。


冉濤看完之後說:恭喜你,中國有兩個人符合你的要求,一個是馬雲,一個是劉強東。


……


這是很多企業招聘人才的通病,動輒要有“項目成功經驗”,總希望天降奇兵,力挽狂瀾。


當然,有需求就有供給,各種簡歷優化、注水也就成了行業慣例,很多企業也確實通過完美簡歷,進了很多人。


至於後續,大致無二,企業和員工兩相生厭,離職率居高不下。


02

華爲招人的教訓


華爲,平均下來每年進人大幾千,當然也曾有過沉痛的教訓。


即使被譽爲華爲最優秀人力資源的任正非,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多次在招聘人才時“看走了眼”,把那些“僞人才”(任正非稱之爲“不優秀的人才”)招進了公司,甚至“給公司造成了慘重損失”。


任正非一直對特異人才尤其偏愛,早期特喜歡招少年班的天才,曾經招了十多個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的畢業生,比如李一男、聶建林等,只是可惜,這些天才在華爲發展的大多不順利,多數早早就離開了華爲。


2000年的時候,華爲曾一次性地從名牌大學招聘了300多名應屆生,但是不到一年時間,這些人才“跑” 了個精光。


但是,無數次的教訓之後,華爲也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選拔人才的有效辦法。


在華爲,招聘人才有兩個維度,一是能力素質是否匹配崗位要求,二是價值觀是否與企業一致。


但在實操上,華爲前人力資源副總裁吳建國認爲:價值觀的重要性遠超於能力素質。


吳建國在自己的書中寫道:隨着工作的逐漸深入,價值觀的差異會讓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嫌隙逐漸放大,對於企業而言,這無異於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發就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而且員工能力越突出,對企業的負面影響越大。


任正非希望進來的新鮮血液,都是未來“能上戰場”的華爲奮鬥者。


任正非曾痛批“大呼隆招聘……導致大規模進人又大規模走人”的現象,錄用一個員工,不能像“選內衣模特,挑啊挑,可結果不會打仗”。


“一個青年的青春是有限的,耽誤人家幾年,對得起人家嗎?”任正非如是說。


任正非對華爲招聘機構提出要求:我們要不斷充實隊伍,也要選對需要的人,人家也需要選對人生的道路,請各招聘機構適當整風。”


對於華爲如何選用育留的用人機制,本文不做贅述,但本文想說說,華爲到底要什麼樣的人,和不想要什麼樣的人。


03

華爲不需要完美的內衣模特


任正非說: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


據華爲老員工透露,早期華爲招聘時,曾有過幾條不成文的規矩,比如對名牌大學的尖子生不考慮等。


任正非在一次報告會上透露:“我們注重人才選拔,但是名牌大學前幾名的學生不考慮,因爲我們不招以自我爲中心的學生,他們很難做到以客戶爲中心。”


華爲需要的是不完美的戰士,不需要完美的內衣模特。


任正非希望進入華爲的新員工們,“要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要過多關注缺點,多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優點”。


比如餘承東,被其清華大學研究生的導師認爲“不適合到企業工作”,認爲以餘承東的個性,只能適合在大學裏搞研究。


但餘承東不甘心,抱着試一試的想法,去華爲面試,並且還想好了,如果在華爲實在待不下去了,就去美國留學。


今天,我們都看到了,餘承東和華爲,即使用互相成就來形容也毫不爲過。


04

華爲需要的是奮鬥者


華爲員工感慨道,選擇華爲,要準備好麻袋裝錢,要準備好喫苦,準備好大起大落。


準備好喫苦,其實就是要在價值觀上認同華爲的奮鬥者文化。


華爲的價值觀是“以客戶爲中心,以奮鬥者爲本”,相對於強調人才的技能,華爲認爲,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懷,胸懷有多大,天就有多大。


據多位華爲前管理人員回憶,華爲的招聘,有個一票否決規定。


新人面試華爲時,都要經歷一道選擇題:“請問你入職華爲後,希望被分配到哪裏?


四個備選項分別是:A國內大城市;B國內任何代表處;C國內外任何代表處;D國內外任何代表處(含艱苦、疾病和戰亂國家)”。


這其實就是華爲對員工價值觀的第一層篩選,無論你簡歷看上去有多完美,但只要你沒選擇D,你就被一票否決了。


因爲華爲要的是,你艱苦奮鬥的一個態度和格局。


有“老華爲”總結稱,華爲招人很少選擇那些大城市長大、家境富裕、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大學生,認爲這類人往往個性自由散漫、富於幻想,喫不了苦,受不了委屈,頂不住壓力,這些人即使加入了華爲,也無法理解、接受和踐行華爲的奮鬥者文化。


華爲招聘尤其喜歡要那些出身貧寒、能喫苦耐勞的畢業生,任正非甚至明確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多招經濟不發達省份的學生。


任正非對此總結的較爲精闢形象:因爲他們(大學生)“剛走出校門,個個都是一窮二白,都希望能找到好工作、掙到很多錢、買房子、娶媳婦、過好日子,每個人對物質和美好生活的慾望,就像一個個餓狼”。


所以,華爲員工極少有“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大多來自“農二代”、“貧二代”,他們身上都肩負着改變自己甚至改變家庭命運的神聖使命。


05

華爲並不需要完美奮鬥者


華爲的以奮鬥者爲本,也並不意味着要求奮鬥者就必須要完美。


華爲一位高管說:“在華爲,所有坐在第一排的人都犯過無數的錯誤,領導力、創新力是用錢砸出來的……”


華爲現任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監事、公司諮詢委員會主任呂克,就曾因工作失誤經歷過兩次被降職調崗的大起大落。


餘承東,吹牛說錯話得罪人是常有的事,不僅華爲外稱他是“滿嘴大話”,華爲內的部分高管也一度認爲餘承東是譁衆取寵,“像鳳姐一樣”。


但這樣的餘承東,從基層研發工程師到領導無線部門,帶出了“聖無線”,再到空降終端,又把差一點被賣掉的華爲終端業務帶成了“神終端”,成爲華爲最能打硬仗的干將之一。


能有今天,是“因爲華爲有一個偉大的老闆……任總給我擋過很多箭,否則我沒有今天的機會。”餘承東如此表示。


任正非說:我們一定要把英雄選出來,沒有英雄就沒有未來,英雄犯了錯就下去,改了再上來。


犯了錯不要緊,改了再上來!這就是華爲用人的灰度。


華爲管理顧問吳春波教授是這樣闡釋“華爲不需要完美奮鬥者”的:


“奮鬥者並不完美,會有各種缺點或錯誤......應該寬容奮鬥者犯的錯誤,允許其持續地改進工作,不斷地挑戰高績效目標,接受奮鬥者本身就與挫折和錯誤相伴的事實。"


所以,任正非要求華爲的“幹部政策灰色一點,橋歸橋,路歸路……不要嫉惡如仇,黑白分明……幹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問題很正常,沒有人沒有問題……”


其實,不需要完美的奮鬥者,這也是華爲奮鬥者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