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為何“搬家”?理財產品規模增超2萬億元→

近日,普益標準發佈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28.42萬億元,環比增加2.34萬億元。與此同時,據央行近期公佈的數據,4月單月人民幣存款減少3.9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縮減了1.8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縮減了1.87萬億元。存款“搬家”理財市場現象明顯。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4月理財規模大幅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市場,債券價格上漲帶動理財收益提高,吸引投資者購買理財。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手工補息被禁止等降低了存款收益,也促使投資者將存款轉向投資理財,這也是理財規模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霞表示,近期多家中小銀行宣佈下調定期存款利率,這一舉措或將引起投資者的資產配置變化,出現存款“搬家”現象

手工補息、高息攬儲行爲被監管禁止,使得銀行存款收益率進一步下行。今年4月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維護市場合理競爭秩序,強化存款利率調整效果,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興業研究相關研報顯示,對銀行手工補息採取嚴監管之後,銀行存款的收益率下降。從“價”的角度來看,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存款利率的變化會使銀行的負債成本率發生改變。手工補息嚴監管使銀行整體負債成本率下降。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後續來看,理財存續規模預計延續上升態勢,二季度末存續規模或逼近28萬億元,2024年末或達30萬億元,現金管理類和短期限固收類產品有望發力。隨着存款自律約束趨嚴和保險通道監管調整,銀行理財在資產配置方面的“存款化”趨勢有望緩解,信用債配置比例或觸底回升。理財機構要充分發揮理財在銷售渠道和資產配置方面相較於債基的比較優勢,推動理財市場實現量價齊升。

專家認爲,存款和理財之間的相互轉化爲正常現象,雖然4月份人民幣存款規模減小,但目前居民和企業儲蓄意願並未出現根本性、趨勢性變化,微觀主體特別是居民總體上仍表現出較高的儲蓄意願以及低風險偏好的投資意向。目前銀行理財主要配置是以現金管理類和債券型理財產品爲主,更加追求穩健收益。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銀行理財規模擴大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康發展,銀行需要合理規劃設計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提升客戶投資體驗;同時注重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識別,嚴禁虛假宣傳,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優化市場跟蹤、風控管理等流程制度。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彭江),原標題《存款爲何“搬家”理財市場

監製/潘笑天
審覈/杜秀萍 
編輯/陳婧琳
校對/閆歡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