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永輝的標品(食品用品)採購總部將遷往廣州,即第一大股東——名創優品的總部所在城市,廣州也是中國標品出口及跨境電商中心重鎮。
2025年來,永輝的商品及供應鏈體系調整頗為頻繁,“2月份的時候,永輝全國20幾個省區部門整合為華東華南等5個區域中心,馬上5箇中心(標品)也將可能要撤銷。未來就是總部集權。”
目前,永輝的這波供應鏈調整,主要集中在食品用品等標品採購部門。據一些永輝採購人士稱,一開始,他們收到永輝發出的通知是,一個區域中心的食品用品採購部門的同事,只有5個名額去廣州平臺中心,本地保留一些名額,其他解散。隨後幾天又有新的通知,本地一個不留,不願意去廣州總部,就地談賠償。
在非食百標品,且有賴本地供應鏈的採購部門,比如生鮮及一些日配品類的採購,相關的調整則相對還沒有那麼“激烈”。
標品部門的全國收權則符合“變革邏輯”,因為標品進行全國統一集採能更好產生議價能力、規模效應與成本優勢。
而在人事方面,永輝自2月來就一直有規模的人事調整與變動,焦點中的焦點則是原永輝商品中心負責人黃林的去向,有永輝採購人士對《商業觀察家》稱:“黃林實際上已經走了,通知還沒出。”
但這未獲永輝官方確認。

整體來看,永輝的供應鏈變革已經進入到了深水區,永輝之前已對其市場定位,用戶群做了升級,要切入到品質商品領域,來避開與海量中小商店的直接價格競爭。進而力圖從品質商品流通體系中找到消費升級的增量市場,與尋求在品質商品供應鏈領域的規模效應。
模式與方向的“切換”必然會帶來團隊與商品供應鏈的“切換”。
在頂層,永輝已經切換。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成為了永輝新任“代理”CEO,他將“主刀”永輝供應鏈的一系列變革。
葉國富之前稱:“超市未來要成功取決於4大品類:1、生鮮;2、熟食加工;3、烘焙;4、自有品牌(標品)。這4個品類是未來超市成功的關鍵點,這4個品類做成功了,超市就成功了。”
現在,在標品部門,永輝已經開啟了全方面的整合與調整,並拉開了與名創優品深度協同的帷幕。
早前,曾有一線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預測名創優品投資永輝的協同價值:“雙方的合作將會集中在非食品自有品牌供應鏈這塊的協同,但這塊銷售佔比應該不會超過永輝10%的銷售額。”
接下來,就看葉國富的“操盤”成績能不能超出市場預期了。
在外部環境方面,目前市場的發展態勢似乎也有利於永輝的供應鏈變革。
由於關稅及貿易爭端,中國的出口產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承壓”,需要找到新的“承接出口”,而最可靠、也最現實的一個“出口”渠道還是國內消費市場——出口轉內銷。
從過往經驗看,中國的每一次“出口轉內銷”都會帶來國內零售渠道的發展機會。淘寶、拼多多的崛起就受益於早前的“出口轉內銷”。
出口產能有更嚴格的品控品質標準,因此,“出口產能”對於永輝的品質零售戰略也是匹配的。
大量的出口產能要轉內銷,則會在商家、商品供給端為國內零售商帶來更多的選擇與議價空間,以及帶來更多的“市場費用增量”與政策傾斜空間。同時,“出口產能”對零售商配合度也會相比過往更好。
更重要的是,供給端的“增量”也將會刺激零售需求,帶來零售端的“增量”。
今天,永輝也非常及時地發出了一份致中國優質供應鏈的一封信,永輝稱:“全球經濟格局風雲變幻,國際貿易戰激烈交鋒,無數中國供應鏈企業對中國製造崛起的執著,是對國內市場的期待。”
“今天,我們像所有在貿易戰浪潮中堅守的中國製造企業伸出雙手:讓我們將中國製造的星光,匯聚成照亮內需市場的銀河。”
“若您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我們開通‘綠色通道’:15天極速上架;若您苦惱於國內市場認知度,我們的‘品質計劃’提供推廣支持;若您渴望產品升級,我們將化身您的‘市場助手’、共同開發新產品。”
看起來,永輝的這波供應鏈變革,似乎也讓永輝變得更敏捷了。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
商業觀察家
實名添加微信sygcj2020加入交流群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長按二維碼 關注商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