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夫妻改造200m²老宅:減少工作與社交,鬆弛地愛自己

▲ 點擊藍字,設爲星標,以防失聯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3年前,70後設計師吳極中和家人
搬進溫州市中心的一處老小區。

他將原本採光差、結構普通的200㎡房子,

變成靜謐的大地色洞穴,

30㎡的院子像小小的山林。

上大學的兒子總趁着節假日往回跑,很戀家。

吳極中與太太楊素麗

直通院子的客廳
吳極中說,事業拼累了要找得到重獲慰藉的家。
房子的佈置根據自家人的喜好來:
研發質樸的牆面材料;
選全屋最聚氣的茶室待客;
小餐廳喫飯更有氣氛,
炭火爐慢燉3小時的一鍋湯是凝聚家人的力量;
早晚在陽光浸染的客廳發呆、養生……

夫妻倆過平淡日子,真實地相處。

一家人也不愛社交,

在溫州七都島上租一處牛棚,

改成純放鬆的茶室:

喝茶、起柴火、一碗鍋巴飯,就滿足了。

溫州七都島,牛棚改成的茶室

剛過50歲的吳極中刻意減少了工作,

更關注生命的質量:

“只有成功纔是人生巔峯,

只有掙到錢你纔是厲害人物,

這些價值觀肯定是不對的。”

5月,我們探訪他的家和茶室。

以下是吳極中的自述。

自述:吳極中

編輯:雯   敏

責編:徐   瑩

院子

我是吳極中,我的愛人叫楊素麗。我們之前一直住在一套學區房裏,兒子高中畢業後去成都讀大學,就剩下我們兩個人了,加上我在山裏長大,想找一個帶院子的房子。

這個家位於溫州老城區的中心,周邊生活便利,也安靜。

推門進來就是30㎡的院子,小小的像蝸牛殼,但每天都讓人體驗山野生活。

在院子裏擺開茶席

梅花開時的家宴餐桌
院子裏,一部分是水磨石地面,另一部分是水池,還種了兩棵老梅樹。我們兩個老是擺上茶席,有鄰居路過,經常加入進來。每年冬天都設一場梅花家宴,邀請朋友喫飯。

來自山裏的石頭和植物

植物主要種在西面,都是落葉植物,夏天它能形成樹蔭,到了冬天所有的葉子全落光,確保陽光能進到屋子裏來。

水池上堆了一座小山,石頭和樹都是從山裏挖來的,儘量保持它們在自然裏的樣子,樹就是這麼長的,石頭是老皮殼的,給人特別安靜、內斂的力量。我閒時下水撈撈落葉,小時候,玩水是我們山裏孩子最大的樂趣。

陳設時有變動,不變的是,處處有窗景
兒子也戀家,節假日總愛往回跑,其實小孩能感受到自然帶來的舒適,而不是看重房子多豪華。與其用很多的心思去做裝飾,不如好好經營一個能從中得到心靈慰藉的地方,重新回到慢設計。

生活節奏太快了,一定會刺激慾望,大家都覺得不夠、不夠好。但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大多時候很緊張,放鬆不下來。慢設計就是找回質樸、輕盈的家,讓陽光與房子做遊戲,從每個窗戶看出去,都能望到景。

從一層上到二層

從二層向外望
室內是200㎡的兩層複式,核心部分其實是一層半的錯層區域,平常大部分的待客、交流都在這兒的茶區,因爲它跟餐廳、廚房挨在一起,比較聚氣,能讓人停留下來。

二層的家庭核心區

今天,很多客廳的會客功能,也許還不如一間小茶室。面對面喝茶聊天,能坐很久,但換到客廳大沙發上,可能過15分鐘就待不住了。

餐廳

新脫殼的米、炭火爐慢燉的湯,夫妻倆注重養生
餐廳也很小,家裏平時就兩三個人一起喫飯,如果做個大餐廳,就沒氛圍了。
好多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事業上去,覺得喫飯不重要,但我們家對喫比較上心。煙火是很治癒的,美食是快樂源頭,還能凝聚整個家庭。
米是從松陽的農場訂的,農場主把稻穀一袋一袋寄給我,我放在小機器裏把殼除掉,那個米很新鮮、有香氣。我們還會用雲南舊木臼改造的炭火爐來煮湯,慢燉3個半小時,喫出幸福感好久。

拼事業的時候誰不傷痕累累?有人選擇去旅遊、去玩,但所有的“逃離”都是短暫的,你能回到讓你治癒的地方嗎?在我看來,一定是家。

幸福的一家三口
平常只要兒子從學校回來,絕對讓他好喫好喝,確保他往後是常回來看的。他學的物理,我說去做設計,他不做;我說沒事,讀完物理出來做設計,他還是不做(笑)。
做他擅長或者喜歡的東西就好,爲自己的熱愛付出,就有價值、有樂趣,能做到老。不要純粹爲了掙多少錢而去做什麼事業,這個我特別不認同。

兒子的理想是做一個普通人,我們也是。希望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去闖蕩,去感悟,因爲很多東西是別人教不了的。真實的愛,絕不只是生活上對你特別好,也不是物質,還是陪伴和後盾。

一層,大地色的客廳

一層,是一個挑空的客廳,層高4米。視野很開闊,望出去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景,沒什麼城市的蹤影。晨光漫進來時,太舒服了,我喜歡清晨或傍晚坐在那裏發發呆,我愛人練練養生功法。

陽光浸入
牆面,用到我自行研發的“荒雀水泥一體漆面”,有適當的色差和油畫一般的肌理感,就像在泥土色的洞穴裏生活。這種材料本身很有“氣場”,即便家裏少些軟裝、空一點,它也壓得住,不太有輕飄飄的感覺,而且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溫潤。

快的東西,過於精緻的東西,它都有反噬力,人置身其中,反而不知道在哪裏停留。

中古傢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醫療燈,幾百塊收來的,換上大漆的燈罩。我國制漆器的歷史十分悠久

配一些中古傢俱,像是70年代版本的CASSINA躺椅、西班牙狩獵椅,它們木質的溫暖,是能跟“洞穴”交融的。

樓梯

二層臥室和起居室
通往二層的樓梯做了弧形結構,我還開了數個小孔洞,像一座光影流動的雕塑。

二層有2間臥室,我們的主臥只有一個牀,把衛生間跟儲藏衣櫃都獨立到外間,顯得更清爽,因爲江南溼氣太重了。2個臥室之間做了書房,也是起居室,睡前我們在這看書、聊聊天。

自行組合的老茶几

我對舊東西特別喜歡。像這個茶几,頂部是老石片,底下的紙桶原本是裝東西用的,它們正好大小一致,我就組合起來了,其實都是不同時期收來的。

太太平日學中醫,有時給吳極中按摩
我愛人平常學中醫。我們認識的時候就20來歲吧,我比她大7歲。過平淡日子,不是那種熱烈式的生活。兩個人真實、放鬆地相處就好了,長久的關係絕不是用力得來的。爲什麼要取悅別人呢?我們首先要調整的是自己的身心狀態。

她最開始做財務,後來學漢語言文學,也看哲學。哲學家威爾·杜蘭特有本通信記錄《生命的意義》,他向同時代的各界人士發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都很喜歡書中記錄的一個回答:如果自由是快樂,那監獄外的每個人應該都很快樂;如果財富是快樂,那富人們也該快樂,但這不是事實啊……我們倆性格中原本就有很多相似的東西,不斷學習,也就越來越相像了。

從牛棚改造而來的茶室

我們一家人,全i(內向)全社恐,也不太願意社交。社交裏太多客套甚至虛假,虛假久了,真實就不在了,忙於應付別人,可能最終變成習慣應付自己,聽不到內心的聲音了。

去年,在溫州七都島找了一個牛棚,年租金2萬多一點,簡單改造,做成了茶室,旁邊的田也租了過來。

軟裝比較粗獷,因爲想保持它在鄉村裏自然、放鬆的狀態,越精緻越工整,就越要受束縛。

鄉間柴火飯,很治癒

它是純粹自我放鬆的地方。尤其天冷的時候,過來曬太陽、起個柴火,可太舒服了,一碗鍋巴飯下肚,好滿足。我們真正需要的錢很少,因爲想要的東西多,所以纔會那麼卷、那麼累。

如果沒有家人支持,大部分人在工作地買房,其實是用半生甚至一生,去賺一個房子。如果先租一個小房子或者院子,把日子提前過起來,可能幸福指數會得到巨大的改變。

好像只有成功纔是人生巔峯,只有掙到錢你纔是厲害人物,這些價值觀肯定不對的,應當是跟生命質量有關係,而不是跟物質、財富的數量有關係。

我今年50歲了,它是我人生的分界線,肯定要有不一樣的活法。做設計是非常思慮的一件事情,沒幾年發現自己頭髮已經白光了。

我曾經很執着於設計,一是本身很熱愛,從小對美學感興趣;二是曾認識一位中醫,他說爲人創造美,是有功德的事情,我被打動了。這幾年發現,自己太過用力,於是項目做得越來越少,有些就拒絕掉了。做少一點,但做得更有趣,能掙到喫喝、滿足身心需求就足夠了,把自己抽離出來,也是爲了繼續成長,我不願意把設計和生活都變成純粹的生意。

之前做的項目容易火,有人說我是網紅設計師,一點也不介意,能做出被人認同的東西又不是壞事,5年、10年後再去看,還經得住看就行了。

我平常不太管自己叫設計師,更希望做一個詩人,不是寫文字的詩人,而是希望我的建築、我的生活裏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