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四月後,幾乎把所有醒著的時間都投進了書和電影,對「一日」的感知由一本書加上一部電影構成,醒著卻又像醉在與現實之間的隔膜內,捻著跳閃的熒光和波動的文字。

 *在分享上週的書影音之前,選出了三月最喜歡的兩本書、一部短片和一部電影,在這裡安心地存放。

-


📖

/《鐘形罩》/ 西爾維婭·普拉斯 / 2014 /

*陰冷的風從窗的縫隙、門的腳邊鑽入,從黑夜初來乍到的時刻到第二日鳥叫的清晨,一日兩夜地讀。我不知道為何讀完這本會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分明只有短短三百頁不到,但普拉斯的文字總是在我的腦中摺疊,我像掉進一塊壞掉的傳送帶,因為她過分敏銳的察覺力和精準譬喻而甘願蹉跎,如此聰慧又不失詼諧,在驚歎中重讀一遍又一遍。 
*那個鐘形的玻璃罩懸置在頭頂上空,是“我”的身體之於我的意識(心智),是現實所謂的常規與普世價值觀之於存在著的所有人,敲打“我”的頭骨時,發出與它同樣的轟隆聲,那些亂糟糟的聲音相互撞擊,卻怎麼也撞不出一個獨屬於女性、獨屬於“我”的詞彙,而當意識到這一點時,那個“我”之存在就變得空無。在讀普拉斯的抑鬱經歷時心被某股力量扼住,哀痛在眉間緊蹙。即使關於種族與貞操的表述有些老舊(時代因素),我也依舊給五星。
-

📖
/《她彌留之際》/ 西蒙娜·德·波伏瓦 / 2025 /
*原本冷靜刺穿現實如冰錐的波伏瓦,筆下的母女像兩株根系糾纏卻背向生長的樹,一個在病榻上咀嚼往事的碎玻璃,一個在懺悔中打撈記憶的沉船——原來我們都擅長用沉默刺傷最愛的人,又在死亡逼近時,笨拙地縫合那些漏風的裂痕。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
/《今夕何夕》/ 唐·赫茲菲爾德 / 2015 /
*流淚,無以言表的喜歡。生命循環,刻錄在人類基因裡的親密話語,如同潮水般在夢境中湧現,科技是進步的幻覺,心靈相通是激素的騙局,命運周旋、時間空無一物,平緩懸置的語音以一種固定的頻率迴響,她是她、她們,亦是我、我們,我們生而孤獨,我們註定孤獨。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日常的瑣事上了,不要在意那些細枝未節了,因為這些瑣事都會在時間的長河裡消失殆盡,好好地活著,豐富多彩地活著,你正活生生地活著,所有死去的人都會嫉妒現在的你。」
-

🎥
/《安東尼婭家族》/ 瑪琳·格里斯 / 1995 /
*哭得抽泣,卻感到土地般的踏實。母系烏托邦四代女性的家族史,生命就是被活著,而活著是我們唯一的舞蹈。「有時時間緩緩地向前爬行,就如一隻疲憊的烏龜,有時又在一瞬之間撕裂一生,宛若飢餓的禿鷹貪婪地尋找食物。時間不在意死亡或生命,衰退或增長,愛恨或妒忌,它忽略一切對我們重要的事物,而這些事物,讓我們忽略了時間。」


-

❶《鐘形罩》★★★★★

❷《她彌留之際》★★★★

❸《今夕何夕》★★★★★

❹《安東尼婭家族》★★★★

-

*祝你今日愉快:)

-






圖源:@四維島嶼

撰稿:小島

-  灰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