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專科 突特色”第44期


圖片

眾所周知

“磁共振”具有強大的磁場

如果把金屬物質帶入檢查室

在磁場作用下將引起拋射性傷害

因此,磁共振檢查時

任何金屬均不能帶入磁場

以免對人體或者機器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圖片

磁共振儀器開啟時,被瞬間吸入的金屬物


普通呼吸機因有大量金屬元件

更是無法靠近磁共振機器

但是,有一些機械通氣的危重患者

需要緊急行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

並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但往往因無法脫離呼吸機而痛失最佳治療時機


怎麼辦?

近期,我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

引進的一臺“神奇的”呼吸機

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科室人員的群策群力下

成功開展了全院首例危重症患兒

不間斷呼吸機輔助呼吸完成核磁共振

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圖片圖片圖片





4歲小患者顱腦創傷

24小時呼吸機輔助 磁共振檢查成難題

圖片

患者小峰(化名)今年只有4歲,是一名可愛的男孩子,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非常不幸,禍從天降,今年7月11日不幸發生車禍,頭部受傷嚴重,診斷急性開放性重型顱腦損傷。在當地醫院積極治療下,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一直昏迷不醒,併發重症肺炎,需要呼吸機持續輔助呼吸,一直在當地醫院的ICU中接受治療,病情仍然十分危重。

父母救兒心切,焦急的小峰媽媽想到了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以顱腦創傷救治聞名的神經外科,於是聯繫救護車,冒著轉運的風險,將小峰轉到了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病房。


圖片


神經外科黃建榮副主任非常重視小峰的救治,在他的帶領下,神經外科團隊制定了詳細的診療計劃,開展了全面的診療工作。黃建榮主任指出,患兒入院CT提示腦挫裂傷、腦室出血、顱骨多發骨折,診斷明確,但CT閱片可見右側小腦半球低密度灶,患兒昏迷程度深,很有可能與之有關,臨床上應該考慮瀰漫性軸索損傷
圖片
瀰漫性軸索損傷(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下腦內發生的以神經軸索斷裂為特徵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是重要的腦外傷類型之一。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臨床表現為病情危重,昏迷時間長,傷殘率及病死率高,佔重型顱腦損傷的28%~42%,在死亡患者中佔29%~43%,是導致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障礙、植物狀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點。

CT檢查對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和病情評估非常有限,目前最合適的檢查應該是核磁共振檢查,磁共振磁敏感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能充分顯示組織間磁敏感性差異,對於瀰漫性軸索損傷較敏感,有助於更清晰、準確地顯示瀰漫性軸索損傷病灶數目、體積並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 (Glasgow coma scale, GCS) 評分呈負相關,與預後密切關聯。但是,核磁共振檢查時會產生強大的磁場,小至一枚針頭、一顆螺絲,大到一部手機、一臺監護儀,任何金屬的物體都不能進入檢查室,否則不但影響檢查結果,還會對患者和機器產生嚴重危險,對於普通病人去除身上諸如鑰匙、耳環、項鍊等金屬物品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小峰這樣的危重症患兒,需要持續呼吸機輔助呼吸,需要持續氧氣瓶供氧,需要持續微量泵給藥,這些維持生命的設備都含有大量金屬,一刻都不能離開,否則小峰將有生命危險,於是讓小峰完成核磁共振檢查似乎成為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先進設備”+“精銳團隊”

助力小患者勇闖生命難關

圖片

為了更好的救治小峰,神經外科團隊組織了多學科聯合會診(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邀請了兒科、胸心血管外科、消化內科、輸血科、藥學、營養科的諸多專家,對小峰的診療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小峰提供了更精準、更科學、更嚴謹、更安全的綜合治療手段,對進一步穩定小峰的病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圖片


同時,一臺造價昂貴的“神秘機器”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就是神經外科重症病房的一臺呼吸機。這臺呼吸機可非同一般,雖然身材小巧,卻有巨大本領,它不但可以滿足病房內的機械通氣,還可以負責危重症患者的轉運,最關鍵的是,這臺呼吸機所有零部件全部由特殊材質打造,可以安全的進出核磁共振檢查室!這讓小峰的核磁共振檢查從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為了確保此次檢查順利,神經外科專門請呼吸機工程師對機器做了一次完整的檢測,檢測表明,呼吸機狀態完好、電量充足,專用氧氣瓶氧氣充足、管道通暢,可以勝任轉運和檢查工作,同時呼吸機主機、呼吸機管路、支架、氧氣瓶均無磁性,可完美進出核磁共振檢查室。
圖片

①檢查呼吸機

圖片

② 檢查氧氣瓶



單有一臺呼吸機還不能確保此次檢查的順利進行,還需要醫護人員的默契配合保駕護航,神外重症的李智恆副主任醫師為這次檢查制定了轉運方案,包括呼吸機的通氣方案、轉運藥物的用藥方案、病人和機器突發情況的緊急預案。袁啟言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反覆檢查患兒的呼吸機管路、輸液管路、應急搶救物品及藥物,並組織護理精幹力量配合檢查。

圖片
圖片
圖片
在醫護團隊反覆檢查、確認、核對後,一個5人的轉運小隊,帶著小峰向核磁共振檢查室出發,出病房、乘電梯、進檢查室、過床、檢查,大家小心翼翼,緊盯著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生怕有一點突發情況,甚至在檢查過程中,李智恆副主任醫師都沒有離開過小峰和呼吸機半步。同時,也得到了核磁共振檢查室同事們的大力協助,讓小峰的這次檢查又多了一重保障。終於,在大家齊心協力下,攻克難關,小峰順利完成了核磁共振的檢查!
圖片

最後,小峰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符合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表現,這給神經外科團隊後續的治療方案提供了切實的影像依據,也讓小峰得到了更精準的治療。

在專業團隊的精心守護下,現在,小峰的意識已經明顯好轉,睜開了眼睛,脫掉了呼吸機,拔掉了氣管插管,仍然在神經外科接受治療,希望他早日康復。


圖片






此次困難重重的核磁共振檢查,是我院首例危重症患兒持續呼吸機輔助呼吸下完成核磁共振,為後續患者的診療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神經外科團隊繼續探索顱腦創傷的救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蘊含了神經外科團隊的醫道至精,仁愛至善的精神,蘊含了所有醫護人員勇於擔當、善於協作、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工作作風。神經外科黃建榮副主任表示:“先進的機器固然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診療疾病,但我們更需要建立認真負責、銳意進取的團隊,讓機器設備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實際的幫助。”




圖片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圖片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專科,1993、2012年、2016年先後獲得南寧市政府批示成為“南寧市顱腦創傷救治中心、南寧市顱腦創傷研究所、南寧市顱腦創傷救治人才小高地”, 是省內顱腦創傷救治及研究綜合技術力量最強的神經外科。科室的神經重症救治監護單元為廣西省內專業醫療設施區內領先,國內先進,救治與監護手段齊全的神經外科專科監護病房。科室設立診治的單元還有亞低溫、腦卒中、早期康復及普通病區等治療單元,廣泛開展各型顱腦創傷、各類腦血管疾病、顱內腫瘤及其它顱腦疾病等多種診療項目。科室床位76張,其中專科重症監護病房18張。科室擁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及雄厚的的人才技術優勢,全科醫護人員72人,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8人,博士1人,碩士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始終以“人民生命 健康至上”的理念,不分晝夜、堅守崗位,踐行著救死扶傷的初心使命,為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圖片

圖片


圖片

以上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若涉及違法或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