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4月成績單:奇瑞、吉利銷量大漲,日系三強本田最“慘”



合資品牌採取的種種措施,能否幫助銷量實現回升,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又將實施哪些措施來鞏固優勢,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李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藉助新能源汽車發展紅利,國內汽車市場“自主進、合資退”的趨勢愈發明顯。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今年4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達到57.4%;1-4月的累計份額爲56%,較去年同期增加6.3個百分點。
在批發市場方面,自主品牌的份額已經接近65%,同比增速同樣亮眼。與之相對應的是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全面下滑,其中,表現最爲明顯的是日系。今年4月份,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爲15.2%,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下滑幅度高於德系1.4個百分點。
價格戰持續背景下,日系汽車中的三大傳統品牌豐田、本田、日產銷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了母公司廣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的淨利潤。尤其是廣汽本田,無論在零售銷量,還是在批發銷量方面,已經跌出銷量前十的位置。

01

奇瑞、吉利加速趕超比亞迪



4月份的國內汽車市場,由於價格戰持續,導致消費者觀望氣氛濃厚,整體銷量增速出現放緩,但自主品牌仍取得不錯的成績,銷量保持着高增。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比亞迪、奇瑞、吉利三家車企位居廠商4月批發銷量排行榜前三位,同比增速分別爲49.0%、47.6%和39.3%。
同期的零售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002594.SZ)、奇瑞、吉利(00175.HK)的銷量同比增速也位列前三,分別爲31.1%、31.2%、59.8%。
比亞迪作爲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龍頭,銷量快速增長並不讓外界感到意外,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和吉利的數據,二者憑藉快速增長的銷量,正在加速追趕比亞迪。
這點在今年前4個月的銷量上表現得更爲明顯。
乘聯會數據顯示,1-4月,比亞迪批發銷量累計爲93.64萬輛,同比增長23.6%;奇瑞、吉利同期銷量分別爲68.53萬輛、62.8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爲60.9%和46.9%,增速遠超比亞迪,且遠超長安、一汽大衆、上汽大衆、長城汽車等其他車企。
零售銷量增速方面,比亞迪今年1-4月的銷量同比增速爲13.2%,奇瑞、吉利在基數不斷增大的基礎上,仍實現同比80.9%、42.5%的增長,增速也遠高於比亞迪。
奇瑞作爲國內出口汽車數量較高的車企,海外市場銷量在其總銷量的比例約爲50%,從上述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其海外市場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長,同時對於國內市場的開拓也在加碼,最終形成了批發銷量、零售銷量增速雙雙走高的態勢。
吉利汽車則憑藉旗下吉利帝豪、博越、極氪、領克等衆多品牌,在各個細分領域發力,銷量雖然不是拔尖的存在,但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極氪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超25萬輛,在豪華車市場站穩了腳跟,銀河品牌自去年推出後,包括銀河L7、銀河L6在內各車型銷量累計也突破了12萬輛。
從自主品牌的格局來看,比亞迪一家獨大的局面暫時難以改變,但奇瑞、吉利的持續發力未必沒有追上比亞迪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包括上述三家車企在內的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對合資品牌帶來了巨大沖擊,結束了大衆、別克、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統治國內汽車市場的時代。

02

合資品牌銷量大減
豐田下滑超30%
本田無緣前10
    


乘聯會公佈的狹義乘用車4月零售銷量排行榜TOP10中,僅有一汽大衆排名靠前,排在第二位,銷量爲11.9萬輛,其他上榜的上汽大衆、廣汽豐田、東風日產、一汽豐田、華晨寶馬排名靠後,分別在第六至第十名,且銷量同比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其中,豐田兩家在華合資公司銷量同比下跌幅度最大,廣汽豐田下滑32.1%,一汽豐田下滑31.3%。其後是上汽大衆、一汽大衆、東風日產、華晨寶馬,下滑幅度分別爲21.7%、15.6%、9.6%和7.9%。
曾經是國內銷量排行榜前列常客的本田則未能擠進4月份零售銷量排行榜前10。公開數據顯示,4月份,廣汽本田銷量爲3.35萬輛,東風本田銷量爲4.03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4.61%、17.28%。銷量較好的東風本田距離排名第十的華晨寶馬(4.9萬輛)差了近萬輛,由此可見本田在華銷量下跌幅度比豐田、日產更嚴重。
一汽大衆等衆多合資品牌銷量下滑,一方面與自主品牌藉助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相關,另一方面也與價格戰持續的背景有關。在各大車企輪番掀起價格戰的情況下,合資品牌爲了保住利潤,對價格戰持謹慎態度,4S店的營銷套路也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
這種“既要又要”的心態,直接的後果就是利潤下滑,拖累母公司業績。廣汽集團(601238.SH)發佈的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歸母淨利潤約44.29億元,同比減少44.48%;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歸母淨利潤下滑幅度雖然有所放緩,但同比跌幅仍超過20%。外界普遍認爲,廣汽集團淨利潤持續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兩家合資公司銷量的不斷下滑。
根據上汽集團(600104.SH)發佈的業績報告,2023年,上汽大衆實現營收1402.75億元,淨利潤31.32億元,較2022年1647.15億元的營收和87.29億元的淨利潤均有大幅度下滑,尤其是淨利潤,同比跌幅超50%。這也導致上汽集團2023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2.48%。
相較廣汽集團、上汽集團,合資品牌銷量下滑對於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的影響更爲明顯。東風日產稅後利潤從2022年的107.97億元跌至2023年的3.94億元,成爲東風集團股份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的重要原因。
當然,面對自主品牌的進攻,合資品牌也通過加速發展新能源等方式發起了反擊,比如本田中國在4月份發佈了全新純電品牌“燁”,並一口氣公佈了三款車型,將從今年年末起陸續上市。長安馬自達在北京車展上公佈了全新新能源產品EZ-6,試圖建立合資新能源中級車價值標杆。廣汽本田則對旗下雅閣、思域、型格等產品推出了更優惠的購車政策。
合資品牌採取的種種措施,能否幫助銷量實現回升,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又將實施哪些措施來鞏固優勢,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