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特產:在泉州,“上頭”的不止簪花

      
      泉州是真紅了。幾年前大家對泉州這座小城的印象還停留在海港、鐘樓和閩南文化,近兩年隨着泉州文旅崛起,大家開始瞭解到泉州有“神明人間辦事處”之稱,泉州小喫種類繁多,炸醋肉、面線糊、土筍凍、四果湯……喫上三天都喫不完,當然,還有一件許多外地人來泉州必做的事情,那就是簪花。

@攝影師張小婉






      海風千里,花開滿髻,簪花的走紅離不開美人的帶動,去年趙麗穎和賀聰成功地將這一非遺文化帶入大衆視線,隨即火遍全國,各位藝人們的“簪花圍”造型也常常美上熱搜。


白鹿、娜扎、蔣依依、程瀟

      帶着露水的鮮花簇擁着髮髻,“簪花圍”又被稱之爲“頭頂上的花園”,以一種非常華麗誇張的形式抓取視線,讓人挪不開眼,通常都圍繞着鮮花的色系來搭配,其中紅色系居多,類似胡杏兒做的這種造型。

胡杏兒

      喜聞樂見的是簪花圍造型甚至還被帶進演唱會舞臺,逐漸演變成一種帶有地域特色的視覺符號。

楊丞琳、薛之謙

       也有很多人將簪花圍與日常造型結合,像周雨彤這樣,簪花配墨鏡,有什麼不行?

周雨彤

      越來越多的人愛上簪花,專程來到泉州拍簪花照,而透過這一服飾符號,也有更多人看到泉州的文化內核。

@攝影師張小婉

      在簪花爆火以前,泉州街頭更多的是看到阿姨奶奶們頭髮梳得齊整,上面點綴着一小排鮮花,爲平淡生活裏注入鮮活色彩,路人們的視線也隨着她們穿梭在大街小巷。

@攝影師張小婉

      再往前追溯,潯埔女服飾始於東晉,盛於明末清初,習俗是每逢媽祖、佛祖盛事或是婚娶的時候,女孩子們會簪花,鮮花數目越多越華麗,越表重視。通常發盤到腦後,綰成一個圓髻,用時令鮮花串成花環,簪戴在綰髻四周,中間插一根象牙筷子。

@小小麒

      最經典的潯埔女形象就是「頭上簪花圍、身披大裾衫、下着寬腿褲、耳戴丁香墜。她們身着深色闊腿褲行動自如,在海上幹活時捲起不礙事,而原本盤發也是爲方便勞作,可見潯埔女的力強勤勞底色。


@Sumi-蘇米米米

      傳統簪花文化在近兩年開始復興流行,這一古老的習俗不僅在泉州本地深入人心,美麗的簪花通過藝人和博主的推崇,走向爆火。而在泉州,讓人“上頭”的不止簪花,SuperELLE慢慢與你來說。



      福建三大漁女:簪花的潯埔女戴頭巾的惠安女以及帆船頭的湄洲女,其中泉州佔了前兩項。而最近隨着潯埔女簪花的走紅,惠安女的斗笠和頭巾也有被帶火的趨勢。前陣子鬱可唯和越南的芝芙姐姐就來到泉州嘗試了惠安女造型,同樣十分出片,大家直呼來泉州旅拍的項目+111111。


      從造型配色上不難看出泉州人對於鮮豔色彩的執着,在“多巴胺穿搭”風靡以前,惠安女就憑藉極繁的設計和色彩成爲夏日海岸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Sumi-蘇米米米

      惠安女大多從事漁業,她們以喫苦耐勞聞名,頭頂塗滿黃漆的斗笠,防日曬雨淋,頭髮上還別有一把塑料梳子,未婚婦女通常會留劉海。

@好勢

      同時佩戴花色頭巾,遮住雙頰下頜,有擋風防沙、禦寒保暖和保護髮型的作用,而且在素色海邊,也能一眼捕捉到亮眼的惠安女。

@好勢

      惠安女造型重視上半身的裝飾,上衣尤其的短,有時還會到露臍的程度,顯得比例極好,十分輕巧,下半身則和潯埔女相似,也是方便蹚水勞作的深色闊腿褲,海洋文化同樣也映射在惠安女身上。

@攝影師張小婉

      腰上通常會纏繞銀腰帶或是銀褲鏈,行走時隨步伐蕩起漣漪。這裏也有個傳說,相傳有年皇帝南巡路過此地,爲了彰顯庶民富足,官吏便下達指令打造銀腰帶系褲腰,並剪短上衣露出來,從此,佩戴銀腰帶便成爲一種財富象徵流傳下來。

@二一青年

      還有一種據說是民國時期惠安女婚嫁的造型,也是現在很多人來泉州旅拍會做的形象,留存的資料不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看看。

@好勢

      最後就是來自湄洲島的湄洲女,傳說她們身着的媽祖裝由媽祖親自設計的,整體造型特色概括爲“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寄平安”,頭髮盤得像帆船,藍色上衣代表大海,褲子上紅下黑寓意平安與思念。如果已經在泉州嘗試過惠安女和潯埔女,不妨來湄洲島試試湄洲女造型。

恬恬

       被美麗服飾吸引至此,又被漁女的韌性所打動,泉州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告訴SuperELLE你來泉州旅遊的原因是什麼?又有什麼是你來泉州後念念不忘的?





編輯:Lexi
設計:Zhang Tiantian
圖片來源:

小紅書博主:@攝影師張小婉、@好勢

@二一青年、Sumi-蘇米米米

恬恬 抖音博主:@小小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