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軍新聞網站2025年4月19日報道,印尼海軍於4月17日在廖內群島巴淡島PT Karimun Anugrah Sejati造船廠正式接收新型國產護衛艦哈達號。該艦以印尼首任副總統、建國領袖穆罕默德·哈達命名,儀式由海軍參謀長穆罕默德·阿里上將親自主持。該艦為PT. Karimun Anugrah Sejati公司建造的第二批次國產護衛艦,建造週期20個月,標誌著印尼國內防務產業成熟度的提升。海軍參謀長在致辭中強調:"哈達號護衛艦的列裝證明私營船廠的進步,需持續創新推動國防自主化。"印尼首任副總統哈達之女梅蒂亞·哈塔教授出席儀式,指出:"先父始終重視利用自然資源與優質人力資源建設國家,此艦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她同時肯定海軍在提升青年一代國產裝備認同感方面的作用。


哈達號護衛艦屬於蘇加諾級護衛艦的2號艦。蘇加諾級護衛艦是印尼國產的首級護衛艦,以PC-60級巡邏艇為基礎進行設計,因此外形上更接近於巡邏艦。但有趣的是1號艦與2號艦完全是不同的配置,顯得特立獨行。首艦蘇加諾號(KRI Bung Karno(369))工程造價3000億印尼盾(約2000萬美元),該艦於2022年6月9日啟動鋼板切割與龍骨鋪設,2023年4月下水,印尼海軍於2023年4月19日接收該艦服役,於2023年6月形成全面作戰能力。該艦全長73米,寬12米,排水量650噸,配備兩臺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24節,巡航速度20節,可搭載55名乘員。

蘇加諾號是作為總統/VVIP護衛艦,接替1995年服役的德國造FPB-57型巡邏艇KRI Barakuda(814),後者經現代化改造後恢復常規巡邏職能。該艦隸屬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部,駐泊雅加達以便快速響應總統及政府高層的緊急出訪與外交活動需求。該艦內部配備高級安保系統與豪華艙室,武器系統包含博福斯L/70式40炮、2門南斯拉夫產M71/08型20毫米機關炮,未來計劃加裝Leonardo Oto Marlin 40主炮、MBDA公司"西北風"防空導彈(配備四聯裝Simbad-RC發射器),集成對空、對海、水下探測傳感器及電子戰設備。艦尾設中型直升機起降甲板(可操作AS565"黑豹"直升機),甲板下方任務艙可收放硬殼充氣艇(RHIB)。



哈達號護衛艦(KRI Bung Hatta(370))於2024年1月25日舉行鋼板切割與龍骨鋪設儀式,建造週期為20個月,2025年2月27日在該船廠完成命名下水。該艦全長80.3米,寬12.6米,排水量650噸,安裝採用兩臺4000千瓦柴油機,經濟航速14節、巡航18節、最高航速25節,續航力5天,編制船員82人。哈達號護衛艦前部上層建築採用更短促的傾斜設計,艦體中部預留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安裝空間,內部佈局優先保障武器與傳感器系統的搭載,未設置供要員活動的擴展艙室,艦體略有加長,並增設艦尾坡道,便於快速部署小艇實施登臨檢查(VBSS)任務。哈達號護衛艦將隸屬駐紮東爪哇泗水市的印尼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負責馬六甲海峽及周邊戰略水道的巡邏與防衛任務。海軍任命2004屆海軍學院畢業生、海軍少校拉姆利·阿里夫擔任該艦首任艦長。


該艦採用"預留安裝空間"(FFBNW)裝備模式,下水時臨時配備博福斯57毫米MK1型艦炮(原屬退役訓練艦KRI Ki Hajar Dewantara 364及現役導彈快艇)與2門南斯拉夫M71/08型20毫米機關炮(部署於艦尾)。設計階段預留的艦體中部空間計劃安裝反艦導彈系統,具體型號待作戰管理系統(CMS)選定後確定。多任務設計框架下,該艦還計劃加裝MBDA"西北風"防空導彈及魚雷發射系統,並配備包含雷達電子對抗(R-ECM)與雷達電子支援措施(R-ESM)的電子戰能力,但具體列裝時間表尚未公佈,傳感器與武器系統根據預算分期加裝。


兩型護衛艦的相繼服役彰顯印尼海軍推進裝備現代化與支持國防工業自主的決心。蘇加諾號實現總統安全運送與戰術任務結合,次艦哈達號側重防空與反艦能力,由私營船廠主導建設,提升國產化率,採用模塊化設計便於升級。但是這級艦也有很多缺陷,建造質量不好,出現了很嚴重的橘皮現象,設計思路不清,兩種不同任務導致了艦體設計受到了無謂的影響,兩頭都不討好。而且關鍵子系統(導彈、電子戰設備)仍依賴進口,武器實際列裝進度滯後,艦體在複雜海況下的適航性較差。最大的問題是這麼小的艦體單艦造價約2000萬美元,也實在是有點貴,印尼人要想在造船業有所作為,還需要繼續努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