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感受:我們的人生,總在「失去」和「得到」中不斷輪迴。
有些你曾渴望得到的東西,卻陰錯陽差失之交臂;
有些你不曾幻想過的事情,卻又意外地闖入你的生活,帶來驚喜。
有時,「失去」或「得到」似乎並不由我們的努力來決定,而是命運自有安排。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歌,曾為創作者帶來事業上最輝煌的一段歲月,卻也成為他此生永遠無法磨滅的痛。
《Tears in heaven》
作為 20 世紀最成功的音樂家之一、當代最偉大的吉他大師、唯一 3 次入駐搖滾名人堂的音樂人,今年已經 80 歲的 Eric Clapton 被許多人稱為「搖滾界的活化石」、「吉他之神」。這首《Tears in heaven》寫於 30 多年前,是 Eric Clapton 最出名的作品之一。當年,這首歌一經發行便紅遍全球,讓 Eric 一次性拿下包括「年度歌曲」「年度唱片」「最佳流行男歌手」在內的 6 項格萊美大獎,併成功入選滾石雜誌「史上最偉大的 500 首歌」。毋庸置疑,《Tears in heaven》從商業成績而言,是一首極為成功的作品。但在這首傳世名曲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個極其悲痛的故事。Eric 的前半生,和許多西方搖滾老炮一樣,過的既輝煌又糜爛。在事業上極為成功的他,私下裡卻沉溺酒精和毒品,多次戒掉又復吸,生活地十分混亂,以至於人到中年還膝下無子。直到 1986 年,在他 41 歲那年才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 —— 康納(Conor)。為了能成為兒子生命中的好榜樣,這一次 Eric 終於戒掉了糾纏自己多年的酒精和毒癮,努力做一個好爸爸。但就在康納 4 歲那年,一次他在母親的公寓玩耍,因為保姆剛剛打掃完房間,所以將公寓窗戶打開通風。而正巧康納趁保姆和母親不注意跑到陽臺玩耍,卻不小心從 53 層的公寓摔落,當場死亡。與此同時, Eric 正在離公寓不遠處的旅館,準備出門接康納去吃午飯。(康納的母親是 Eric 的前女友,此時兩人已分手)和大多數突遭意外的人一樣,Eric 在聽到噩耗時腦中一片空白。當他接完電話,趕到事故現場的時候,看著滿滿當當的警察、消防人員、圍觀群眾時,曾一瞬間恍惚,覺得自己不小心闖進了別人的生活。在康納去世的半年前,Eric 其實剛因為一場直升機事故,意外失去了自己的 3 位摯友。接連遭受死亡折磨的他,在葬禮之後的好幾個月裡不曾邁出家門,與世隔絕、自我封閉。或許唯一還值得慶幸的是,失去兒子的痛並未讓 Eric 故態復萌,重染毒癮與酒癮,反倒給了他更強大的力量與靈感投身於音樂創作。在那段時間裡,他將自己心裡難以言說的悲傷全都寫進了歌裡。因此,才有了這首《Tears in heaven》。整首歌以吉他輔以簡單伴奏,輕淡而真摯地詢問在天國的兒子:「若有一天與他在天堂相遇了,一切會是什麼樣的呢」?字字句句之中的脆弱與懇切,都包含著一個父親對於兒子無法戒斷的思念。Eric 曾說,每一次他唱這首歌的時候,都彷彿兒子就在自己身邊。Time can break your heart
意外來襲時的毫不留情,以及面對它時的無能為力,都幾乎將 Eric 壓垮,只剩下卑微地祈禱。這不僅是 Eric Clapton 的心聲,也是每一個承受生活磨練的普通人,都感受過的無力瞬間。在他當年的現場演唱中,聲音裡充斥著濃烈的憂傷,沙啞而顫抖。那一刻的 Eric Clapton,不是高高在上、受人景仰的搖滾巨星,只是一個失去兒子、悲痛難耐的可憐父親。1992 年,Eric Clapton 的不插電演唱會儘管《Tears in heaven》的誕生源於一個私人的故事,但歌曲中的喪子之痛、對孩子深切的思念和麵對命運的無力,都能令人共情且為之觸動。所以網上常看到有人說:「每次他一開口,我就哭了」、「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我再也不敢聽這首歌」。在《Tears in heaven》發行 13 年後,Eric 曾宣佈自己不再演唱這首歌。那時的他,已經在音樂和女兒的陪伴下,漸漸走出了過去的悲傷,不再「奢望」兒子能夠回來。所以,他決定用別的方式來紀念,也讓長期在音樂中「陪伴」自己的兒子能在天堂好好休息。直到 2013 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Eric 才再次演唱《Tears in heaven》。20 年過去了,此時他的聲線早已不像當年那般悲傷顫抖,反倒多了一分雲淡風輕的釋然。更加輕盈的編曲,也讓這首歌裡原本的苦澀,有了苦盡甘來後的淡然。越是傷感的部分,越是深刻,越是永恆,越是歷久彌新。
很少有一首歌,能被歌手用一生去演繹,滋味全然不同卻都令人感動。這於我們而言是一種幸運,但於 Eric Clapton 而言卻百感交集。但無論如何,還是祝福這位音樂大師,感謝他的音樂曾帶給我們如此深刻的感動。點擊主頁右上角「…」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獲得最新潮的音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