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晉朝堂算計權謀,誰記得洛陽城頭那一抹未涼的熱血?看草莽遺孤如何用五百首級,在史書夾縫中撞出震世迴響!
權臣的試探——從赭圻到姑孰的殺機
三寸詔書困猛虎,一把野火照野心
侍中——皇帝的高級顧問,大司馬——主管軍事的三公,都督中外諸軍事——這是掌管禁軍的,錄尚書事——主管尚書省的大領導。
這都是中央官職,建康朝廷顯然是想引誘桓溫到中央來任職,這樣他就不得不放棄荊州的軍權,只要老虎敢自斷牙齒,剩下的都好說了。
而且到中央來任職也有正當理由:
第一是皇帝司馬丕身體不行了,這位才二十四的年輕人天天夢想著長生,每天服用術士煉製的丹藥,臥病不起,再也沒有能力處理朝政了,皇太后褚蒜子不得已又開始臨朝攝政。
第二是國家經濟緊張,要想擴大財政收入,就必須打破特權階層,再次實施土斷政策,這需要有魄力的大臣來執行,非桓溫莫屬。
唯恐桓溫不來,第二年(364年)又給桓溫加授揚州牧,相當於首都地區一把手,將原來的揚州牧王述另行任命為尚書令。桓溫一開始拒絕,因為他搞不懂建康這些傢伙到底想要幹什麼。但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堅定要他前來,桓溫將荊州事務委派給弟弟桓豁,決定前去。
這下建康朝廷又不幹了,按照他們的算盤,桓溫調到中樞,前提是要交出荊州的控制權,誰想到他讓自己弟弟接任。
這下桓溫什麼也沒損失啊,荊州在他三弟桓豁手裡,江州在他五弟桓衝手裡,桓溫又來到中央居中調度,這朝廷豈不是姓桓了嗎?
司馬昱讓人傳旨桓溫不要來了,這時候桓溫已經走到赭圻(今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西),距離建康城二百公里。桓溫乾脆就在赭圻築城,在這裡遙領揚州牧(相當於首都市長)。
桓溫內心當然生氣,他恨不得帶兵順江東下,殺進建康城,但他只能忍,畢竟豫州兵和徐州兵不在自己手裡,他必須謹慎,先解決了這兩個地方再說。
恰好這時前燕又加強了對河南地區的騷擾,一路南來攻陷許昌、汝南,晉軍節節敗退,桓溫命令豫州刺史袁真前去攔截,只要他有所閃失,桓溫就可以找藉口免了他的官。只可惜慕容恪不配合,他們停止進攻,將當地居民遷到幽州和冀州,留下慕容塵鎮守在許昌,然後就撤退了。
慕容恪打許昌目的是為奪取洛陽做準備,佔領了許昌,就可以放心佔領成皋,防止東晉的軍隊從許昌救援,而控制了成皋,就打開了洛陽的東大門。
慕容恪還派人對洛陽城四周的各個堡寨進行招降,對洛陽徹底實施孤立政策。
洛陽守軍冠軍將軍陳祐徹底慌了,就在前燕攻打的許昌的時候,他就趕忙建康朝廷速派援兵。桓溫笑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時候還得靠我!”
只要朝廷求他,他就能和朝廷討價。

司馬昱當然不想求桓溫,但他自己也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萬馬齊喑之際,有人站出來說:“我願意自己帶著一千家兵前去。”眾人看去,是個吳興沈家的沈勁。
吳興沈家四十年前按說就被滅族了,就因為沈勁的爸爸沈充追隨王敦造反,兵敗被殺,幸虧同鄉人將他收留。長大成人後,沈勁將出賣父親的吳家滅門,為父報仇。但反賊的恥辱卻怎麼也掙脫不掉,他想報國都沒有門路,只因刑徒之家不能出仕,只能淪為草莽。
王胡之在會稽做太守時對沈勁特別賞識,後來王胡之被舉薦為司州刺史,鎮守洛陽,就向朝廷舉薦沈勁為自己參軍。奈何,天不作美,王胡之還沒上任就病倒了,沈勁也就未能成行。
此時面對洛陽危急,沈勁站了出來,要求前去救援。
丞相司馬昱大喜,任命他為冠軍長史,沈勁就帶著他一千人北上抗燕。沈勁來到洛陽之後,就勇敢出擊,幾次三番擊敗慕容恪的軍隊。
但他的領導冠軍將軍陳祐看得明白,沈勁再英勇也是杯水車薪,高層只顧著內鬥,誰也不管自己了,於是他對沈勁說:“我要去救援許昌,你在這好好守著。”留給沈勁五百人,他帶著大部隊跑了,但鮮卑人已經佔領了周圍的所有地區,他哪有地方跑?走不多遠,面對處處圍堵,只能選擇投降。
桓溫還是不慌不忙,他將駐紮地由赭圻改移到了姑孰(今天安徽當塗),理由是赭圻失火,當然這只是一個藉口。失火你可以往西撤回江陵啊,但桓溫偏偏往東,建康近在咫尺,顯然那把火就是他故意放的,就是要試探一下朝廷的反應。

當建康的詔書化作赭圻的狼煙,東晉的棋局上,執子者與棋子早已暗中易位。
洛陽的絕唱——五百人與一個帝國的選擇
孤城嚥下最後一口熱血,史冊漏寫半頁忠魂
丞相司馬昱徹底慌了,親自到姑孰和桓溫商談洛陽的防衛問題,不知道他們的商談結果如何,反正沒有機會付諸實施,因為皇帝司馬丕死了,誰也顧不上洛陽了。
皇太后褚蒜子再次下詔,由司馬丕的弟弟司馬奕繼承皇位,登基稱帝。
等他們忙完這一切,洛陽城已經陷落了。
沈勁抱定了必死之心,他面向南方,向家族發誓:“現在是我證明自己家族榮耀的時刻了。”
他在洛陽城堅守半年之久,還是人太少了。少得慕容恪都改變了以往深溝高壘的圍城戰術,改為強攻,理由是防衛過於薄弱,很好攻。
果然如他所料,沈勁只有五百人守一座大城,明顯兵力不足,很快就被攻破了。
365年三月,洛陽城陷落,沈勁也成為俘虜。
慕容恪很喜歡這位人才,想要為自己所用,沈勁別無他求,只為一死,慕容恪無奈,只好放棄勸降,忍痛斬殺了這位血性男兒。

這場勝利讓關中的苻堅也大為震驚,他親自率軍前往陝城,防止慕容恪帶兵進入關中。
慕容恪從不好大喜功,他的戰略重點還是黃河以南地區,任命慕容築為洛州刺史,鎮守金墉城。慕容垂為徵南大將軍,率軍一萬駐守魯陽(河南魯山),東晉駐守在淮北的大將壓力倍增,南陽督護乾脆舉宛城投降了前燕。
隨即前燕就開始進攻竟陵郡(湖北鍾祥),好在竟陵太守羅崇守住了,沒有發生更大的潰敗。

五百具骸骨堆成階梯,踏著它登上青史的,卻是千里外袖手旁觀的身影。
棋手的反撲——從益州烽火到京口兵符
劍閣血未冷,又見石頭城

桓溫這會焦頭爛額,因為這會益州又出事了。
鎮守益州的本是名將周訪的兒子周撫,周撫在這一年去世,桓溫就讓周撫的兒子周楚接班。那位梁州刺史司馬勳不幹了,這麼多年,他一直有坐擁益州的夢想,本以為周撫死了,應該由自己接任,想不到人家父死子繼。司馬勳直接率領軍隊從漢中南下,入劍閣、攻涪城,勢頭不可阻擋。
益州可是桓溫的大後方,絕不能丟,急忙命令手下大將朱序為征討都督救援成都,還不放心,隨後又命令桓羆帶兵增援,從後方進攻司馬勳的根據地南鄭(陝西漢中)。
終於在366年五月份全面取得勝利,斬殺司馬勳,桓溫這才長出一口氣,再次將目光放到建康朝堂上。

桓溫忽然發現庾家勢力正在抬頭,因為新任皇帝司馬奕老婆是庾冰的女兒庾道憐,庾家人抓住這個機會想要翻盤,其核心人物就是庾冰的兒子庾希,現任徐、兗二州刺史。
桓溫必須要嚴厲打擊一下,將這個勢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偏巧前燕又來進攻兗州,佔領魯郡(山東曲阜)和高平郡(山東金鄉縣),桓溫借題發揮,指控庾希救援不利,將他免職,改由郗超的爸爸郗愔接替,鎮守京口。
從此以後,桓溫經常在郗超面前唸叨:“京口有三寶:酒水香、簸箕牢、士兵好!”郗超自然瞭解領導的心意,答應領導有機會一定讓爸爸交出兵權。
機會還需要自己桓溫自己創造:那就是北伐。
機會很快就來了!
因為慕容恪快死了。

當慕容恪的刀鋒歸鞘時,建康宮闕的樑柱,正在另一雙手中發出不堪重負的裂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