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項目式學習從“甜品”到“正餐”——一所學校的實踐探索與思考

從“初嘗囫圇”“細品甘甜”到“正餐思考”,項目式學習實施逐漸從散點活動走向條塊化、序列化,撬動了真實學習的發生。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蒲春燕 楊美美 四川省成都空港實驗學校

項目式學習是助力學生素養髮展的重要引擎,小項目也能撬動學生大發展。項目式學習確實好,但我們的教師能接受嗎?


因此,在實施項目式學習之前,我們進行了意願調查。從結果來看,27.3%的教師非常願意嘗試項目式學習,但專業知識不夠,不知道如何下手;46.2%的教師持觀望態度,想看看能做出什麼效果;26.5%的教師覺得自己根本不會,也不願意嘗試。於是,這27.3%的教師成爲先行者開始了項目式學習探索。


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這一批先行者從“驅動問題、核心知識、子任務”等方面嘗試設計項目。針對教師缺乏專業支持的問題,學校邀請專家進行專題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師實施項目式學習的信心。


第二學期這批先行者初次嚐到了“項目式學習的一點味道”,其中美術學科“行走的力量——成都春天旅遊攻略”、語文學科“呦呦鹿鳴·童詩集”、跨學科項目“方寸之間·課間10分鐘”效果初顯。


於是,又有一批教師主動加入了“志願兵團”。


第二階段我們主要解決“如何科學有效設計實施項目式學習”的問題。我們採用了“以參與促培訓,以遴選促研修”的理念推進專題培訓,以“四步走”落實項目質量管理,促進項目有效實施。


第一步,以標準化、科學化的項目式學習設計框架進行項目設計。


第二步,以深度學習自然發生爲基準遴選項目計劃書。


學校以項目式學習指導團隊爲核心,項目團隊設計項目——全校遴選優質的學科類項目、跨學科項目,劃分爲A—B—C三個等級項目——A類項目過關,B類項目由指導團隊進行指導修改,C類項目淘汰——專家指導,項目再次遴選——遴選A類項目於項目月統一實施,B類項目教師自主實施。


第三步,統整推進項目式學習。學校將優質的項目設計納入學校學科實踐活動,進行統一安排、組織和管理。例如,學校確定了項目式學習月,切實保障項目式學習有實施時間、有師資,保證每一個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全員參與項目式學習。


第四步,夯實過程督導管理。爲了切實保障項目過程真實豐富,學校通過巡課、督查項目階段產品、考覈項目成果等落實對項目式學習實施的管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體育組的“愛成都·動起來”、語文組的“有序停車規劃師”、數學組的“小圖形漂流奇遇記”、科學組的“蝸居”等項目紛紛出爐。其中,有5個精品案例被推薦在全省和全國會議上展示;有1個案例公開發表,多個案例獲獎。


眼看林林總總地完成了許多項目,但是教師們也發現存在“很多優質項目沒辦法重複實施”“散點的項目成果很難具有震撼力”等問題。我們回頭看,發現大家設計的“小圖形漂流奇遇記”“空間力量”“順溜溜農場”“蒜苗保衛戰”等項目在縱向上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有許多項目可以序列化、條塊化。


項目式學習不只是“甜品”還應是“正餐”,但從“甜點嘗試”到“正餐實踐”至少需要走兩步。第一步,從散點的項目式學習走向課程化、序列化的項目式學習課程羣;第二步,項目式學習課程羣融入學校融合育人課程體系。


我們將學校項目式學習案例分爲學科取向類和生活取向類,並根據所屬領域及項目所需要的核心知識的遞進性進行項目羣課程化。


例如,在數學學科中,我們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梳理了“小圖形漂流奇遇記”的年級項目課程羣;在美術與心理健康學科中,我們搭建了“牽着線條去散步”的課程羣。


我們將項目式學習課程羣融入學校的融合育人課程體系。融合育人課程體系包括國家基礎課程、學科拓展課程及跨學科融合課程三大類。


其中,國家基礎課程是指語文、數學、體育等九大學科,旨在爲學生奠定學習之基與品格之基。學科拓展課程是指向學科實踐的項目式學習課程;跨學科融合課程是以主問題爲牽引,以學生好奇爲起點,將不同學科有機整合,選取具有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關鍵概念、思維和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項目式學習課程。


通過理論考察和優質項目課的實踐總結,學校凝練了“三紐四環”項目式學習框架。


其中,“三紐”是指外層的項目實踐任務,即產出什麼樣的項目產品;中層的核心問題,即項目式學習中的核心問題及子問題羣;內層的更大概念,即完成該項目、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核心關鍵知識。


“四環”是指“聚焦—活化—理解—調用”。“聚焦”是聚焦項目實踐任務所需的大概念。“活化”是將驅動問題拆解爲子問題鏈。“理解”是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大概念。“調用”指向學生理解的大概念可以遷移到其他項目中。


各項目組在學期初申請項目展區,將學生的項目探索地圖、項目式學習過程及項目產品等呈現在展區。學生在校園中能感知自己的探索歷程,也能感知其他項目的學習過程,讓項目式學習真正在校園和兒童生活中發生。


在“正餐”實踐中,我們不斷整合項目式學習資源,初步形成項目式學習的資源庫。


一是逐步形成了有針對性、有學科性的項目式學習計劃框架。教師在運用項目式學習設計框架過程中,結合項目、學科的特點進行微調與創生,從而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學科特色項目式設計集。


二是初步形成類型化、序列化的項目式學習學生手冊和教師手冊。例如,學生的好奇問題如何來?我們將提問方法歸納梳理爲自然現象類提問支架羣、社會生活類提問支架羣、學科類提問支架羣等,還爲學生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的提問支架工具包。


三是在推進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不斷結合驅動問題設計、項目目標達成、解決問題手段等,研發指向性明確的項目式學習評價工具,用多元、多維、多層次的評價有效推進項目式學習。


從“初嘗囫圇”“細品甘甜”到“正餐思考”,項目式學習實施逐漸從散點活動走向條塊化、序列化,撬動了真實學習的發生。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朱晨菲


家庭教育的13個“怎麼辦”

2024年度十大教育熱點前瞻!

學會做一個“不掃興”的老師

如何開一場有溫度、有深度的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