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湧入,未雨綢繆! 17%德國人稱男足隊長有土血統很丟臉,若中國國足隊長是費南多呢




 

據新華社6月5日報道稱:德國西德廣播公司(WDR)日前播出一部紀錄片,其中引用的一項調查結果引發了爭議;德國男足國家隊主教練納格爾斯曼、球員基米希、京多安對此表示批評和反對。

原來,在這部片子中,引用的一項調查結果說,五分之一的受訪德國人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白人運動員在德國國家隊中踢球”;17%的德國人認爲:“德國隊隊長由有着土耳其血統的人擔任是‘丟臉的事’”。

德國男足國家隊隊長、土耳其裔的京多安對此表示“失望”和“傷心”:“我能說什麼呢?世界上很多地方存在這樣的問題。看看過去幾個月、過去幾年的環境,這樣的結果不會讓我感到震驚,可能還會持續很多年。也許未來會慢慢變好,希望如此。”

德國的所謂“土耳其化”,現在已是德國人極爲關心的一大社會問題。

據2021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德國當時總人口8200萬,而土耳其裔人口已高達340餘萬,佔比達4%;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再加上流動性湧入的土耳其人,德國大約存在着土耳其人約600萬人——而移民德國的土裔,一般還都保持着雙重國籍。

且德國本土族羣與土耳其裔人口在出生率上,還是越來差別越大——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人的總生育率,約爲每個育齡婦女生育1.54個孩子,但德國土耳其裔人口的生育率,卻高達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育2.97個孩子;“土耳其化”的表述,已常見於很多德國媒體之上了。

像土耳其人在文化、宗教上,因伊斯蘭教與天主教之不同,也產生了很多問題,雖然現在的德國對於移民、外來文化較爲開放與包容,但民衆及政府維護“德國文化”的聲音仍不絕如縷,德國公衆內心中的種族、民族意識,其實從這次17%的受訪者,對於土裔球員擔當男足隊長的不爽上,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折射。

並非只有德國,事實上,全球出現的移民問題,都越來越引發各國的重視。

那麼,不斷走向開放的中國呢?比如,同樣的問題,如果從巴西歸化的球員、中國男足成員的費南多,擔當中國男足國家隊隊長的話,則我們中國民衆會有怎樣的支持率?或者,會有多少的反對率呢?

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基因,也從當代中國人展現出的開放性、融合性特徵看,估計我們對於“費南多當選中國男足隊長”之選項,應該會比德國人對於同類問題的支持率,要高得多吧?

費南多是原巴西人,有着混血膚色,他被中國足球歸化後,爲國足效力的機會並不太多。像上屆世界盃預賽時,國足再次“泥牛入海”,又一次成爲被淘汰者;現在,這屆國足實力更差了,所以,在外籍教練擔當國足主帥後,費南多、艾克森這兩位歸化球員,又一次被徵召進入國足。

這兩位球員在中超踢球,都大約有十餘年的光景了,其對中國足球的影響,以及中國足球和中國社會對兩位歸化球員的反向影響,也都較爲深刻,言兩位歸化球員已深刻融入到中國的足球和社會環境中,也算是大差不差。

費南多、艾克森們本身的球技、天賦,和對足球的理解等綜合性專業能力,顯然還是要明顯高於中國球員,則以他們的履歷,假如費南多的語言交流也不是大問題,那麼,他被選作國足的隊長,其實還真的不是個問題——但國足球員或球迷們,真的能接受嗎?或接受度又能有多少呢?

對於外族移民加入中國籍,國人向來較爲開放包容,但仍不得不說,也並非所有中國人都很適應與接受——比如,當時艾克森、阿蘭、洛國富、費南多、李可、蔣光太等歸化球員入選國足時,也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其中呈現出的牴觸情緒依然存在。

像當年國足主帥李鐵任上,他明顯不太重用歸化球員,因此引發了中國球迷的衆怒,這也成了李鐵倒臺的一大因素——一方面,這說明一些本土的相關利益者,會牴觸移民歸化球員,但絕大多數球迷顯然更能很快接受之,所以,這仍說明中國人對於外族的加入,雖有一定的情緒化或部分人的牴觸,但最終,仍還是接納性、包容性更爲強大。

這主要與我們的民族基本構成情況,所形成的強大基礎與底氣有關。

中華民族的整體構成中,漢族佔了絕大部分,由漢族文化爲根基形成的中華文化,歷來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同化性,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相對單一性”。

正因爲此,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有着天然基因的深厚性和強大性,所以,在歷史上,哪怕是元朝、清朝這樣的少數民族統治之下,最終都仍會被中原的中華文化所融合,這也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一個從未斷代之原因。

不過,彼時的文明融合,仍是中原漢族文化與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與融合,但到了當代,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我們如今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世界各地的遠方外族,就開始慢慢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特別隨着未來中國的不斷發展進步,進一步開放也仍是意料中事;像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與“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齊唱響,且隨着中國人口出生率的不斷下降,補充外來移民人口,或會提上議事日程。

更加之互聯網時代,讓全世界人的溝通變得極爲便利,像非洲人對於中國更爲了解,比如,黑人湧向中國的現象,早已成爲國人議論的一大焦點。像此前,曾一度傳言廣州匯聚了30多萬的黑人,這一現象,確實引發了國人的關注與爭議。

畢竟,現代國家的組成,仍是以單一民族爲主要特點,像歐美目前這樣的全世界民族大融合情況,如果施之於中國,估計國人的接受程度並不會太高。

比如,中國人與外國人通婚方面,像中國女性嫁到外國的較多,但中國男性娶外國女性卻較小,特別是娶深膚色的非洲女性更少——這既與自身條件、文化特點等元素有關,也更跟中華民族傳統上的“相對單一性”現實與固化觀念相關。

但不管怎麼說,由於世界的進一步拉近,特別是中國進入近、現代以來,慢慢地從閉關鎖國走向開放包容,尤其是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全世界的外族逐漸湧入中國,甚至是移民到中國,成爲中華民族第56個民族之外的“外裔國族”之一,也自然而然會慢慢增多。

因應於此,我們中國是不是也要未雨綢繆,現在就要研究、探討外族移民的問題呢?

比如,制訂適合中國現實、文化與國情的移民政策和戰略——既要與世界公認的民族、種族、移民理念看齊,也要適應中國現實與特點;特別是如果我們也逐漸出現歐洲那樣的所謂“黑化”“土耳其化”等現象時,也應提前制訂中國的相關價值取向、政策思路、戰略思維,特別是對可能產生的問題,提早做好應對預案。【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