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拍照已經不夠了,看臉時代你需要投入更多

瑞秋·韋恩斯坦·皮特森請專業人士拍的肖像照

本文由《紐約時報》授權《好奇心日報》發佈,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在一座 19 世紀弗洛倫廷風格的別墅裡,她身穿黑色皮褲,戴著頭等開普敦鑽石,斜靠在絲絨扶手椅上,坐在畫著壁畫的屋頂底下。她的身邊是一個髮型師和一個化妝師,一位攝影師在不停地咔嚓咔嚓為她拍照。

她並不是來自精銳模特經紀公司(Elite Model Management),5000 塊一天的T臺專業模特,而是 41 歲的吉娜·德薇(Gina DeVee),一位來自加州蒙特西託(Montecito)的成功的教練。德薇付給一位攝影師 3500 美元,請他為她拍一套雜誌級的照片,用來做她的 FacebookTwitter 頭像,同時放在她的專業網站上。她說,她的目的是營造“個人宣傳熱點(personal brand buzz)”。

“這種照片並不是詹妮弗·洛佩茲的專利,”德薇說。“我也渴望自己能成為搖滾明星。”

看來有時候,手拿 iPhone 玩自拍還真就不行。

 

左邊是艾米·沃爾(Amy Wall)的自拍照,右邊是專業照片。

當下的時代,社交媒體給了每個人一個可以修飾的數字身份,所以有些注重形象的數碼一族不滿足於只是進行在線圖片管理,他們開始不遺餘力地去拍寫真,他們的 Facebook 和 Twitter 頭像都可以用在《Vogue》雜誌上——因為都是些引人注目、魅力十足的個人寫真。

何樂而不為呢?在 Facebook上,難道不是人人都能當明星嗎?

“我們自打 歲起就在不停地翻看各種雜誌,仰視這些光鮮靚麗的女人們,”德薇說。“現在我們也能通過社交媒體,打造我們自己的雜誌了。”

當然,過去都只有政治家和貴族們才會拍這類肖像照,並且會畫成油畫。我們這些普通人一般也就拿高中年刊上的照片或者護照照片湊合用用,沒有更高級的了。現在有點兒閒錢的人,就能把照相的活兒外包給專業人士,把一個精心修飾過的自己展現在世人面前。

 

吉娜·德薇

對於家住加州洛斯阿爾託斯(Los Altos)的軟件工程師,34 歲的瑞秋·韋恩斯坦·皮特森(Rachel Weinstein Petterson)來說,拍寫真的過程變成了重塑自我形象的過程。多年以來,皮特森一直在用 15 歲上大學時照的一張“保守的”影樓照作為自己社交媒體上的頭像。但現在,社交媒體上的頭像是一個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她覺得那張照片不夠用了。“我不想再隨便拍張照片示人了,”皮特森說。“我想讓別人看到以後覺得我很有自信,而且對自己定位很準的照片。”皮特森找到了灣區攝影二人組——海蒂·麥高希(Heidi Margocsy)和塔拉·巴克斯特(Tara Baxter)——請她們為自己拍了一套照片。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她換過的衣服比 Lady Gaga 開演唱會時換的還多。有一張照片是她走在加州金色的小山坡上,穿著白色蕾絲上衣,整個人被大風吹得好像一個流浪兒;而在另一張照片裡,她穿著一身撩人的紅色凱瑟琳·瑪蘭蒂諾(Catherine Malandrino)外套,俯身靠在倉庫的牆上,變身極具誘惑的都市女郎。在她的 Google+ 頭像裡,她穿了一件演戲用的鎖子甲,畫著 Kabuki-esque 的彩妝,還戴著一頂金質頭冠。她說,這張照片體現的是她內心的自我——“暗黑公主”。

“我想傳遞一種威嚴的感覺,”皮特森說。“我想讓人停下來說:‘也許我想再仔細看看。’”

一張精緻的寫真照的作用可不止於此。它還會讓人羨慕、引人模仿。“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在 Facebook 上看到自己朋友的照片時會說:‘天哪,我也想讓自己看起來更棒,’”麥高希說。她開在加州佩塔盧馬(Petaluma)的 In Her Image 攝影專為女性提供“信心提升攝影服務(empowerment photography)”。她說,她的公司每週基本上接待 到 位顧客,每拍攝一天的費用在 1050 美元以內。

左、右圖分別是 Genavieve Shingle 請專業人士拍攝前後的個人照。

“社交媒體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求點讚的世界,”麥高希說。“我的數百個客戶都說,當她們發佈的一張照片得到 100 多條回覆時,她們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誰會討厭被人說‘天哪,你看起來就像個超級名模’呢?”

佩塔盧馬的視頻製作人溫蒂·寇伯(Wendi Koble)就享受了這種待遇。當發佈了一張自己穿著黑色薄紗裝的照片以後,她的 Facebook 頁面就爆掉了:“你要不要這麼好看啊?我想看你穿運動服的照片”,“這是我看過的最棒的個人照了”,或者就只是一句:“好性感!(Va-Va-Voom)”

“這錢沒白花,”她說。

和紋身一樣,經過美化的頭像照也可以作為生活重大變動的標誌:一次分手、一個難忘的生日,職業方向的一次重大改變,等等。

瑞秋·韋恩斯坦·皮特森的個人版照片(右)和專業版照片。

對於在加州門多西諾(Mendocino)開美容院的艾米·沃爾來說,一張專業的個人照是她 44 歲生日的禮物。她拍了 套海報女郎風格的照片,包括一套大蕭條時期風格的黑白照(讓人想起來《紙月亮(Paper Moon)》這部電影)。她每次都只挑一張上傳到自己的 Facebook 頁面上去。

“我這是在吊他們的胃口,”她說。“每隔幾個月我就放一張上去,這樣我就能每隔一段時間被別人關注一陣子。”她說,從她開始發這些照片的時候算起,至少有 50 個自己的朋友也去拍了專業頭像照。

對於溫蒂·K·雅洛姆(Wendy K. Yalom)這樣的攝影師來說,這簡直是上天的恩惠。德薇在意大利拍照片就請的她。作為一個原本做婚禮攝影師的人,雅洛姆把個人形象攝影(personal branding photography)也做成了一項同樣可以賺大錢的生意。她說,從 2010 年起,她的生意量暴增,從偶爾給朋友拍一拍,變成了每個月要拍十幾個人。

許多客戶都是企業家,他們想要更精緻的頭像照。

今年,紐約的律師 Genavieve Shingle 開辦了一個企業家法律培訓班,她不想再用那張乏味的公司證件照代表自己了。所以她花了好幾天,帶著兩個攝影師(勞拉·伏爾帕奇奧[Laura Volpacchio]和米歇爾·海耶斯[Michelle Hayes])在紐約來回走,走到腳都斷了,一會兒穿亮閃閃的衣服,一會拿著一大束粉色氣球,在相機前擺出各種姿勢,為的就是在她的專業網站和 Facebook 頁面上推銷自己。

“人們看中的是你這個人,這比你提供什麼服務或產品更重要,”她說。“我做生意靠的就是真實的我,所以我想確保在社交媒體上能體現出這一點。”

確實,現在是一圖勝千言的時代,正如肖恩·貝爾(Sean Behr)所說,要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嚴格區分“個人”和“職業人”也很難。貝爾是舊金山的一位科技企業家,他創辦了一家名叫 Zirx 的代客泊車公司,最近請雅洛姆拍了一套盡顯個人活力的雜誌級照片。在照片裡,他身穿一件 領毛衣站在舊金山的內河碼頭邊上。他說,在科技圈裡,糟糕的個人形象照對公司影響很不好,就算是自己的 Facebook 頁面頭像也馬虎不得。

“社交媒體是線下交易真正的起點,” 38 歲的貝爾說。“公司的顧客會在 Twitter 上關注我,在 Facebook 上也會加我。如果他們在我的頭像上看到一個穿西裝打領帶、假模假式的人,就會想,‘呃……我印象裡他不是這範兒的啊。’”


翻譯 is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