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師
今天要說的是《峰終定律》
關注下方公眾號每日更新19點07分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瞬間定義了一個完整經歷的好壞?一次旅行、一次用餐、或一次音樂會,你是如何在心中刻畫它們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是你以為的簡單回憶,而是潛藏在複雜的心理現象中,即“峰終定律”。

1

記憶的驚人發現


想象一下,有兩次同樣長度的遊園經歷。一次始終愉快,但在結束時被淋成落湯雞;另一次時而無趣,但最後有一場美麗的煙火秀。哪次更讓你懷念呢?這就是“峰終定律”引發的奇妙懸念。

 

2

理解峰終定律


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與其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的“峰終定律”揭示了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當我們回憶一段經歷時,實際上並不是回憶整個過程的平均值,而是被經歷中的高峰時刻和結尾時刻所支配。

3

 確立高峰與結尾的重要性


有時,我們會感到生活中某些體驗一直平平無奇,但由於某個令人矚目的時刻,整個回憶被改寫例如,你去了一家餐廳,整個晚餐過程普通無奇,卻因末尾一道令人驚豔的甜品而成為你的摯愛餐廳


這一心理規則不僅應用於私人記憶構建,還在商業、醫療等各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企業可能會設計一個令人驚訝的產品亮點,而醫療工作者可能會逐步改善治療結束的感受,大大提升患者對整個過程的滿意度。


根據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亨德森(Frederik Henderson)的一項研究,在醫療過程中,雖然手術期間的感知痛苦不能消除,但若最後的護理體驗溫暖而舒適,患者對整個治療的印象會大為改善

4

為什麼我們不能忽視結束?


峰終定律挑戰了許多人對“過程大於結果”的理解,因為它強調“結果”在記憶構成中的強大支配性。電影製片人會竭力完善結尾,因為他們知曉,平凡的電影因一個輝煌結尾就可能成為經典。同樣,旅遊局可能精心策劃遊客最後一天的行程,以確保他們帶著美好回憶返家。


卡尼曼指出,結束時刻的重要性在於其為大腦留下最後、也可能是最持久的印象。這是因為結束時刻常伴隨情感上的迴音,會被大腦反覆重溫

 

5

你是如何定義記憶的?


在下一次你開始回憶某段經歷時,留心注意那些在峰值和結尾時刻的感受。思考一下,在這些時刻對你的生活造成了多大影響?是否在這些高峰與結束處隱藏著支配你的回憶力量?

 參考文獻 

1. Kahneman, D., & Tversky, A. (2000). Choices, Values, and Fra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Kahneman, D.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3. Henderson, F. (2015). "Patient Experiences: The Peak-End Rule in Hospitals." Journal of Healthcare Management, 60(3), 205-217.

如果覺得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啟發,希望您能點亮【在看·贊·轉發】你的“在看·贊·轉發”永遠是我持續輸出的動力,謝謝您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記憶高潮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心理防禦機制(“感情中的不安,到底從哪兒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250定律(我們與周圍人的關係,究竟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認知重構(改變“非黑即白,一分為二”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