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詩仙李白在他的詩歌《長幹行》裡描繪一幅少年夫妻天真美好的畫面,尤其那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更是把一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小兒女寫得栩栩如生。
歲歲年年、相守相伴,在文學作品中,那些年齡相當、心意相通的夫妻總是給我們美好的感覺,歲月靜好。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夫妻同等年歲就會過得很好很融洽。
關於夫妻兩個“年齡差”,究竟相隔多少年歲合適,一直也是人們比較熱衷討論的話題。
有人說,女大三、抱金磚;
有人說,男大五、家中福;
也有人說,男方比女方大越多越好。
究竟哪種說法比較準確呢?不只是民間流傳的諸多說辭,其實調查機構也曾給過一些官方數據,以此來表明夫妻之間合適的年齡,確實可能會給婚姻帶來積極影響。
一、夫妻倆最佳“年齡差”是多少?不是3歲,也不是5歲
表姨曾張羅給她兒子介紹對象,要求對方女孩的年齡不能和兒子相差3—5歲,對於為何將對方的年齡卡的這麼死,表姨給出瞭解釋:
原來這邊老家一直有種說法,認為適婚男女之間“三歲之差,情深意長;五歲之隔,和合共融”。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和潛意識中,夫妻倆年齡相差在3—5歲間是最佳範圍。
因為傳統觀念認為,兩口子年齡越接近,之間的生活習慣、共同話題就會更相同,在一起的生活狀態就會更好。
其實,夫妻之間年齡相差3—5歲並非最合適的年齡差。
英國學者團隊曾對一千餘對情侶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在雙方均受到過高等教育且無離異婚事的年輕情侶,男方比女方大7歲左右時,離婚率是最低;
而這個年齡差組合起來的婚姻更為穩固,較之其他年齡差的夫妻而言,他們的離婚率僅佔1/6的比例。
我國也有類似的數據調研和支撐,《中國配偶年齡差的社會學分析》中提出,夫妻之間的年齡差保持在5—8歲,且男方比女方大這個年齡,婚姻不僅更加穩固,而且婚後也會很幸福。
國內外的研究都共同指向:夫妻間相差5—8歲更有利於家庭和諧和穩定。其中,以7歲的年齡差最為般配。而九歲以上就稍顯有些代溝明顯了。
這意味著男士30歲,女方年齡為22、23歲最佳。
在男的已經扛起半邊天的時候,女士正值青春妙齡,不必過早擔起養家的重擔,夫妻兩個生活的“小有結餘”,不必為五斗米折腰,被殘酷的生活摧殘身心和感情。
二、為什麼相差這個“年齡段”的夫妻最般配?
儘管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男女方的結婚年齡分別不能早於二十二週歲和二十週歲。
但是實際上,隨著城市的外延擴大和影響,人們普遍接受教育的時間延長,很多青年男女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也都有24、25歲了。
其實,對於結婚這件終身大事來說,男女雙方都有各自的最佳適婚年齡,一般來說,女性多為25—30歲,而男性將對應向後推遲五年。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青年男女,如果步入婚姻,她們之間肯定會存在年齡差的。
為什麼說並非3—5歲,而是7歲左右呢?這裡面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① 從心理成熟度來說
首先從男女生理構造上來說,男性本身心理成熟年齡就晚。相較而言,女性更早熟早慧。
我們還記得上幼兒園時,當小男孩抹著眼淚向老師告狀誰欺負他的時候,一旁的小女孩已經冷眼旁觀、懂得審時度勢了;
而在上小學、初中的時候,班級裡拔尖的、當班幹部的、振臂一呼、衝在前面的,基本上都是花木蘭式的女漢子,而男孩子還是稍顯有點弱。
年齡相當的青年男女,心理年齡存在一定的落差和不同。
表現出來,在家庭中遇到問題和爭端時,男性沒有紳士風度、一味逞強,不懂得包容和謙讓,而且考慮問題也不周,家庭的矛盾和摩擦會無形增加很多。
而夫妻兩個相差7歲左右,心理年齡的匹配度更高,雙方能夠更好的溝通和交流,也能互相理解,不會因為追求平等權力、誰說了算而形成競爭意識,家庭紛爭不斷。
② 從經濟基礎來說
什麼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點在同齡的夫妻間最能體現。
同事說他和妻子同歲,曾是高中同學,考大學時候,此時的妻子彼時的女友先他一步,考到了南方的一所985院校,他選擇復讀一年次年跟隨而去。
他倆戀愛十餘年,也是他漫長的“追妻史”。好不容易追到大學,在同一個城市,三年後女友考研去了北京,他也放棄了留在當地的機會一路北上打工,後又考研伴讀。
就這樣,女友一路讀讀讀,從研究生讀到博士再到博士後,他也留在北京全職讀研一路相伴。
後來為什麼回到家鄉了?他說,女友的父母來他們的住所,當看到他們住在僅10平方米的小屋裡,逼仄擁擠,連個多餘下腳的地都沒有,兩個老人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辛辛苦苦培養女兒讀了這麼多年書,如今卻過的這樣的生活。後來他們兩個一起攜手回到家鄉,畢竟在熟悉的二線城市,還是會生活的輕鬆些。
沒有質疑他們的感情不真摯、不值得。而是往往現實是,同齡的男女結合,尤其是女方往往會過得更辛苦。
上了點年紀的“老男人”為什麼會在婚戀市場搶手,備受小姑娘的青睞,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其穩定的物質條件和殷實的經濟實力。
作為“一家之主”,已經在職場打拼多年,5—8年已然積累一定的物質基礎,能夠為家庭提供保障,不會因為懷孕、購房、買車等事項打亂生活的節奏和陣腳,也會減少很多矛盾的發生。
③ 從家庭關係來說
最後從家庭關係來說,當男生比女生大7歲左右時,除了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其社會閱歷也會豐富很多;
丈夫對妻子的包容度更高,針對小嬌妻一些無理取鬧也會採取“她在鬧,我在笑”的態度,反而是一種生活的調劑。
而擁有這個年齡差的丈夫,心智發展會更成熟,思考理智,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更能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和責任。
而針對家庭情緒而言,年齡較大的男生更沉穩,願意給妻子更多的呵護和關愛,夫妻關係更融洽,婚姻關係更持久。
三、寫在後面
其實,無論是相差三歲還是五歲,抑或是七歲,都是人們基於現實種種對夫妻倆之間“年齡差”的一個考量。
而婚姻的好壞、家庭的幸福與否,年齡並不是決定因素,而是其中一個參考條件而已。
沈從文於張兆和而言,是“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們知曉很多“在最好的年紀”遇到過一個正值風華正茂的人;也看到一些“忘年戀”,例如感動國人的28歲女孩嫁給73歲農村大爺並且在婚後還生有一子。
夫妻間幸不幸福,年齡終究都是客觀因素。而兩個人不同的三觀和生活方式的契合,以及對彼此的包容和支持,都會讓兩個人關係持久、歷久彌新。
希望我們找到的就是那個對的人,可以舉案齊眉、相攜一生的相伴餘生。
你認為夫妻兩個差幾歲好?

豆芽媽媽,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國家中級經濟師,中科院心理諮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與成長。
喜歡我的內容,關注我,持續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類乾貨知識和育兒故事。
育兒路上,一起走、不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