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居民樓坍塌背後:老舊的小區和脆弱的結構,住戶稱“連物業都沒有”



5月27日13時40分左右,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龍苑小區48棟一側發生坍塌,5人失聯。


據安徽省銅陵市郊區人民政府通報,經全力搜救,至28日1時28分,5名人員全部被找到,其中4人經確認死亡,1人(女,12歲)正在全力救治中。目前,現場除險、善後處理、原因調查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坍塌房屋相關承建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


小區居民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事故居民樓位於斜坡上,約建於2002年,共有5層,每層兩戶,共10戶居民。


事故樓房。圖源:受訪者提供

“住在這個小區裏的,多數都是中老年退休職工。”居民徐平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龍苑小區離市區遠,進出不是很方便。而且,小區長期以來管理並不規範,所以他在數年前就已經搬走。 


坍塌的巨響,讓大家開始關注這個老小區。


建在斜坡上


坍塌發生的那刻,57歲的徐平正在自己的餐館裏幹活。


他是龍苑小區的業主,但大多數時候,他住在距離大通鎮十幾公里外的市區——龍苑小區所在的“郊區”並不是真正的郊區,而是區名,但離市區有約45分鐘車程。 


約莫是下午2點多,徐平在手機裏看到視頻:房子塌了。他的第一反應是“爆炸”。連着看了幾遍,才意識到這是樓塌了。


圖源:央視微博


一個小時後,他來到現場,往事故樓48棟去的方向,路上都是煙塵。走近細看,樓棟的一側幾乎全然坍塌,裸露在外;順着往上,1-3樓的樓梯都掉了下來,頂樓的屋檐像紙片般折着。


這座塌了的樓建在斜坡上,是一棟獨棟建築,建設至今樓齡已有22年。坍塌的一側有5戶住房和一間地下室,未坍塌的一側則沒有地下室。


據當地通報,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正在全力救治中。


徐平覺得很難受。他說,這樣的事情本不應該發生。


他原本住在附近的島上。銅陵地處長江,因爲大通鎮的江心洲易受洪水侵擾,1998年10月當地啓動“移民建鎮”工程。據郊區政府官網顯示,截至2015年,大通鎮組織實施完成“移民建鎮”一、二、三、四期工程。


徐平因此住進了龍苑小區居住。不過,他在2018年去市裏買了新房子,因爲他覺得這裏“不太方便。”


他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住在龍苑小區的多數是老年人,大致分成三類,一是當時“移民建鎮”政策時期的安置居民;二是邊上村子的拆遷移民;還有的是部分基礎勞動工人。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他認爲這個小區管理並不規範。至今,他都無法準確說出開發商是哪個、物業又在何處。


時代週報記者在地圖上看到,龍苑小區與和悅小區緊鄰,並沒有明顯的區隔與大門。徐平說,“連物業都沒有,要門幹嘛?”


前些年,龍苑小區還經歷過天然氣、以及自來水管的改造。2017年至2024年,當地均曾發佈《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大通鎮數次位列其中。據《銅陵市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龍苑小區三組團在改造範圍內,改造內容包含:道路拓寬、增設停車位、外牆整治、管線及照明優化、空間及綠化改良等。


但在居民看來,這多是“翻新外牆、修修管道”就了事。


徐平說,當時他和不少居民覺得會有安全隱患,也曾反映過問題,但後來都不了了之。


2019年之後,因爲店鋪離龍苑小區很近,徐平大約一週回到屋子裏休息1-2次。


但誰也沒想到,小區裏的樓就這麼塌了。



脆弱的結構


爲什麼一棟獨棟的樓房,會局部坍塌?


27 日晚,銅陵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劉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48棟爲磚混結構樓。事故發生後,有專家對現場情況進行初步分析,日前銅陵市下了一場強降雨,24小時降雨量達到 163.7mm,專家推斷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會對房屋的地基產生影響,有可能是導致事故的原因。


至於降雨是否爲事故成因,劉武說,還需要等事故調查後,才能最終確定。


對此,北京某設計院主任建築師楊一解釋稱,磚混結構,即由磚牆與預製樓板以及屋面層共同構成的承重結構。預製板,作爲一種水泥構件,是提前使用鋼筋混凝土製作,並在現場直接安裝,主要用於建築物的樓板。


圖源:時代週報記者製圖


楊一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說,磚混結構的房屋,考慮到於磚的承重限制,將建築總層數控制在大約6層,每層高度約3米。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築,由於有強大的梁和柱支撐,可以建造到約30層的高度。 


楊一認爲,該房屋是預製板結構,無法對房屋結構進行保護修繕。因此,此類改造並不會對結構產生破壞。


不過,從現場圖片來看,楊一表示,樓體整體粉碎可能是因爲採用磚混預製板結構,“預製板這種構件的節點性能比較弱。”


這些磚混結構的房屋,磚塊靠灰漿相連,預製板嵌入牆體8釐米,依靠各層圈樑固定整棟樓房。但如果遇到地基不穩或者結構鬆動,房屋底部隨之而動,導致牆體瞬間開裂,嵌在磚層中的預製板脫落。


他解釋,“相當於積木搭在牆上,稍微晃動就可能掉下來”。


另外,房屋在建造設計之時,應當有防水、排水的設計,即使是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浸泡,也應當在12小時左右排乾淨,“作爲商品房,這是房屋設計應當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自然排水無法排出,也應當有機械排水,即機器抽水裝置來輔助排出,這是設計規範條例規定的。” 


公開資料顯示,預製板房造價較低,使用壽命一般爲30至50年,其使用壽命與建築質量、使用與維護狀況、是否進行過加固維修等因素相關。


楊一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預製板建房極爲流行。因爲預製水泥板因其價格低廉、安裝便捷,在城市新房建設中被大量使用,成爲當時民衆房屋的首選。


但到90年代,由於預製板容易出現板間開裂的問題,商品房逐漸放棄了這種建材。“雖然短時間內可能無明顯問題,但長期下來,地基下沉、預製板開裂,再加上極端天氣或意外災害,都可能對房屋造成重大損害。”這種建造方式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他進一步指出,“歐美國家也有使用預製板建造高樓的先例,但他們的牆面多采用鋼筋水泥澆築,而非磚牆,從而確保了基本的穩定性。”



離不開的居民 


房子建成後,徐平是第一批入住的住戶。他記得,剛住進去不久,就發現牆上有明顯的裂縫。當時,他問過人,對方說是正常的沉降反應,也就沒放在心上。但現在想來,覺得後怕。


面對20多年的房子,徐平已經搬離了這裏。


現場除險,以及善後處置。圖源:受訪者提供


但還有人是無法離開的。


48棟樓裏的住着一位退休老人,是他認識的鄰居。徐平記得,他搬走後,老人的孩子也搬去了城裏。


聽說老人的孩子也曾想要把老人帶去城裏一起生活,但故土難以割捨,選擇一個人留守在這。


沒想到,在這一次事故中遭遇不測。


據極目新聞報道,有住戶提到坍塌側5樓事發時有一家三口在屋裏,夫妻倆已經不幸遇難,12歲的女兒正在醫院救治。遇難的那位81歲老太太,平時也會去打牌,27日中午可能因爲下雨沒去,平時一人住在小區。


依然選擇這裏的,除了念舊的人,還有看中性價比的人。


由於龍苑小區並不在市區,房價便宜,這裏也成了不少外來務工者的居所之一。


徐平說,20多年過去,這裏的房價都沒有特別大的浮動,原來2000多一平方,現在也是。同樣面積的房屋,租金和賣價與城裏差了一倍。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徐平、楊一爲化名)

記者丨傅一波、王瑩嶺

編輯丨潘展虹

值班丨滿   滿

-END-


☞對手累了,庫迪咖啡還在卷:9.9元價格戰繼續打,還要推便捷店型

萬科再見曙光:100億銀團貸款到賬,股價大漲超3成重回千億市值

又現秒空!超長期特別國債上市首日即空,普通人還有機會嗎?

房貸新政出爐一週:全國120多城市降首付、降利率,北上廣深仍未跟進

郭有才和菏澤南站的瘋狂240小時:流量狂歡,還能持續多久?


轉載|商務合作|時代週報讀者交流羣

加微信:ningmengshu17
更多精彩,請加關注

時代週報系列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