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城商行陣營中,北京銀行一直以“首都金融名片”、“城商行一哥”自居。20223月,監管系出身的霍學文開始掌舵,讓外界對於北京銀行經營業績、合規經營充滿期待。

三年時光倏忽而逝,兩張任期內完整年報,成為檢驗霍學文掌舵能力的試金石。從業績方面來看,曾經的“城商行一哥”可能已經被趕超。

除了資產規模依然傲居榜首外,2024年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業績增速、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等多個指標,北京銀行已經落後於江蘇銀行,且後面的城商行也呈現趕超架勢。

合規經營方面,監管系的出身也並未帶來預期的治理優勢。2024一年,北京銀行便因各類違規操作被罰款累計超過600萬元,各地分支機構處罰理由多集中在“貸款管理不到位”“貸後監管不嚴”“房地產業務審慎性不足”等操作性風險上。

去年2月,北京銀行還因EAST報表數據不實、分戶賬流水漏報等10項違規事實被重罰330萬元。此類問題非但反映出數據治理與報告制度鬆懈,更暗示出其對監管要求的執行力嚴重不足。

公司治理穩定性方面,202411月以來,多位副行長輪番變動,如王健退休、魏德勇離任。今年2月,擔任行長達七年的“元老”級人物楊書劍宣佈辭任,轉投華夏銀行出任黨委書記,擬升任董事長,戴煒則代為履職行長。

不久前,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佈董事會決議公告,同意提名霍學文為該行董事候選人,任期三年。這也就意味著已經年滿60的霍學文,將會在北京銀行董事長位置上再幹三年。

霍學文掌舵下 淨利創近4年新低

霍學文,今年已經60歲,其於19896月至19975月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師、副教授20222月至今擔任北京銀行行黨委書記,20223月至今擔任北京銀行董事長。

另外,其於201811月至20222月擔任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20092月至2018 11月擔任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局長,其間;20107月至201010月參加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掛職培訓;20077月至 20092月擔任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市金融辦主任(兼);

20051月至20077月擔任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200111月至2005月擔任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工委副書記;199812月至 200111月擔任中國證監會政策研究室國際調研處副處長、處長,國際合作部國際合作處處長;19975月至199812月擔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辦公室幹事、助理調研員。

霍學文掌舵後,迅速開啟了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將統一數據底座、統一金融操作系統、統一風控平臺的數字化轉型譽為“三大戰役”,截至目前北京銀行進入到了數字化轉型的2.0階段。

但數字化這個東西,屬於錦上添花的事情,更是需要時間的長效灌溉。比起數字化轉型,外界更為關注的是這位學者型董事長,到底能為北京銀行帶來哪些內生動能。

從業績端來看,霍學文時代下的北京銀行,增長態勢已經呈現疲態。據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銀行實現營收699.17億元,同比增長4.81%,其中利息淨收入519.1億元,同比增幅3.1%,非利息淨收入180.07億 元, 同比增長10.06%;歸母淨利潤258.31億元,同比微增0.81%

另外,該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667.11億元,同比增長0.6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56.24億元,同比增長3.49%

雖然霍學文統帥下的北京銀行,連續兩年交出“雙增”的成績單,但是無論是業績增速,還是淨利增速似乎均已陷入增長瓶頸期。

再往前翻財報,北京銀行2022年資產總額3.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0.76%,規模保持城商行首位,營收662.76 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實現歸母淨利潤247.60億元,同比增長11.4%,創近八年最高增速。2021年全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662.75億元,同比增長3.07%;實現歸母淨利潤222.26億元,同比增長3.45%

以近四年業績數據來看,北京銀行在2022年淨利創最高增速後,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到2024年的微增0.81%,這項數據創下創近4年新低;另外,營收方面呈現緩慢增長疲態。 由此來看,霍學文治理下的北京銀行,改觀並沒有像外界預期的那般高歌猛進。

但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曾經的“城商行一哥”陷入瓶頸期的週期內,其他城商行小弟正在加速跑,而且已經有後來居上的存在了。

一哥風光不再 寶座被小弟趕超

作為紮根首都的商業銀行,北京銀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各項經營指標,北京銀行都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儘管北京銀行仍以超4萬億的成績佔據城商行頭把交椅,但曾經那些北京銀行身後的小弟們,已經在很多方面後來居上了。例如,風頭正盛的江蘇銀行,江蘇銀行以3.86萬億的規模距離北京銀行僅一步之遙,但其他業績指標更加優秀。

2024年,江蘇銀行實現營收808.15億元,同比增長8.78%;歸母淨利潤318.43億元,同比增長10.76%。從上述數據看,其2024年營收及歸母淨利規模均高於北京銀行,歸母淨利潤率39.4%,較北京銀行36.95%高出2.45個百分點;歸母淨利增速是北京銀行的13.45倍。

2022年北京銀行收入同比持平,保持原地踏步之際,同年江蘇銀行收入水平一躍突破700億,直接與其拉開超40億的差距,擠下北京銀行,一舉奪得了A股上市城商行營收首位的寶座。

淨利潤方面,江蘇銀行也是在2022年趕超北京銀行。2023年和2024年,京銀行淨利256.24億元,江蘇銀行,287.5億元;北京銀行淨利258.31億元,江蘇銀行:318.43億元,由此可見淨利差距也在逐年擴大。

客觀來說,北京銀行資產規模仍大於江蘇銀行,但增速卻明顯落後,如按此增速,北京銀行資產規模一哥的地位也很快會被江蘇銀行超越。

並且還需注意的是,北京銀行口徑下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06%11.97%8.95%,較上年末分別下降0.31個百分點、0.21個百分點、0.26個百分點。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降,意味著銀行在應對風險時的緩衝墊變薄,一旦面臨經濟下行等風險,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將受到嚴峻考驗,這也會引發投資者對銀行未來發展的擔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則是關於不良率,畢竟,不良貸款對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不良貸款的增加會導致銀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利潤減少。如果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還可能引發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威脅到銀行的生存和發展。

同時,第三名寧波銀行也虎視眈眈,不斷縮小和北京銀行的收入差距。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北京銀行實現全年淨利潤256億,和寧波銀行差距已經不到1億。2024年北京銀行淨利潤258.31億元,寧波銀行已經達到271億元。

作為曾經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城商行一哥,北京銀行市場優勢身位正在逐步喪失,這背後或許反映的是其在資產利用效率和中間業務佈局方面的不足。

如今60歲的霍學文已經連任北京銀行董事長,是繼續向數字化要成績,還是將工作重心放在業績經營上,未來三年將會給市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