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植物固醇血癥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分享細胞學知識,專注形態學發展。君安醫學細胞平臺,等你來共同探索。





作者:張軍格

象山縣紅十字臺胞醫院

案例經過

患者女,2歲,因急性咽炎入院行常規檢查,期間其母親詢問能否分離血清外送做植物固醇譜檢查,追問得知患兒兩月前在外院行基因檢查確診爲植物固醇血癥。

既往史家族史無特殊。

查體:體溫38.2℃,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紅,呼吸平,吸凹徵陰性,咽紅,扁桃體I度腫大,未見膿點,雙肺呼吸音稍粗,未聞及痰音、乾溼性囉音及哮鳴音,心音中,心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不拒按,未觸及包塊,肝脾未觸及明顯腫大,腸鳴音正常,神經系統無明顯異常,餘無特殊。

植物固醇血癥(phytosterolemia)又名谷固醇血(sitosterolemia),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脂質代謝異常疾病,主要由ABCG5和ABCG8基因突變引起。植物固醇含量明顯升高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包括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雙氫膽固醇等。患者通常會出現肌腱或皮下的多發性黃瘤、動脈粥樣硬化、早發性冠心病和關節炎等。實驗室檢查可發現血漿植物固醇含量升高、溶血性貧血、巨大血小板和轉氨酶升高。


臨牀表現

谷固醇血癥的臨牀表現差異很大,有些患者終生無症狀,而部分患者則在未成年階段就死於繼發心血管意外。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

1. 皮膚黃瘤  好發於伸肌肌腱附着點附近,例如跟腱、肘關節、膝關節等,皮膚損傷與黃瘤出現關係密切。皮膚黃瘤少見於兒童患者。

2. 動脈粥樣硬化  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風險顯著高於正常人。早發性冠心病可以作爲本病的特點之一。

3. 血液系統改變  血液中植物固醇含量明顯增加,導致細胞膜中固醇成分中植物固醇比例增高,紅細胞、血小板等細胞膜功能異常,出現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可出現乏力、面色蒼白、皮膚出血等表現。

4. 其他除上述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關節痛、關節炎、脾大、轉氨酶升高等。

實驗室檢查

1. 血液檢查

多數患者存在明顯的血液系統異常,也是大部分患者就醫的原因,包括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大部分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升高,但亦有患者的血脂水平正常。植物固醇含量明顯升高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包括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雙氫膽固醇等。目前還沒有實驗室能常規檢測植物固醇含量,部分科研單位可採用高效液相層析或氣相層析-質譜的方法進行測定。

2. 血細胞形態

血細胞形態檢查可發現口型紅細胞增多、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減少三聯徵,這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骨髓塗片同樣可見到口型紅細胞及巨大血小板,而巨核細胞的形態和數目基本正常。




外周血塗片






鑑別診斷

1.患者外周血常規三系無明顯特殊,可見典型的口型紅細胞增多,大血小板易見。

2.May-Hegglin異常:常染色體顯性遺傳,MYH9基因異常,血小板減少,巨大血小板和粒細胞包涵體。

May-Hegglin異常與杜勒小體鑑別:杜勒小體體積小,常爲圓形,橢圓形界限不清楚的雲霧狀,MHA包涵體界限較清楚,呈紡錘形、長條形或新月形等。杜勒小體常伴有中性粒細胞的其他中毒改變,如中毒顆粒,空泡變性等等。

May-Hegglin異常(MHA)

3.遺傳性口型紅細胞增多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有口型紅細胞增多>5%,且血小板計數和形態基本無異常改變;以國內外目前實驗研究表明,主要由PIEZO1,FAM38A,RHAG三種基因突變引起。

PIEZO1:PIEZO1因是HX的致病基因之一。PIEZO1基因定位於16q23q24,包含51個外顯子,該基因編碼的PIEZOl蛋白,主要傳導單價離子(如K+、Na+、Li+、cs+)和二價離子(如Ba2+、ca2+、Mg+、Mn2+)。PIEZOl蛋白是迄今紅細胞膜上最大的離子通道之一,還調控着三磷酸腺苷(ATP)從紅細胞釋放。PIEZO1基因突變,可造成PIEZOl蛋白延遲失活,離子通道開放狀態延長,引發紅細胞胞內過量的鉀離子外泄和水分流失,繼而RBC形態發生改變。
FAM38AFAM38A 基因是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的調控基因,2010 年,由 Coste B 等人的研究表明FAM38A 基因編碼的 Piezo1 蛋白與機械力作用下軟骨細胞的凋亡有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FAM38A 基因編碼的 Piezo1 蛋白與細胞的細胞骨架密切相關,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細胞骨架的改變,引起 Piezo1 蛋白的激活,引起細胞外鈣離子通過 Piezo1 蛋白離子通道進入細胞內,引起細胞內質網應激,從而導致細胞的凋亡。
RHAG:RHAG 血型是一個新發現的血型系統,包含3 個抗原: Duclos (RHAG1) 爲高頻組抗原Oldeide (RHAG2、 Ola ) 爲 低 頻 抗 原、 Duclos-Like(DSLK、RHAG3),3 個抗原均可導致臨牀輸血反應或新生兒溶血病。當 RHAG 基因發生突變時,Rh 血型抗原 D、C、c、E、e 均不能正常表達,會導致 Rh 部分抗原無法正常表達,造成 Rh 血型抗原完全缺乏(Rhnull) 或顯著減少 (Rhmod)Rhnull 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一種表型,這種表型的個的紅細胞上缺乏所有Rh抗原,導致紅細胞形態發生改變和功能缺陷。


4.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型紅細胞增多:製片因素,酒精中毒等。

患者就診部分歷史記錄

治療

本病的治療以嚴格限制植物固醇爲主的低固醇類飲食,飲食應嚴格限制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包括各種食用油、人造黃油、酥油、巧克力、小麥胚芽、貝類、堅果及海藻類等。依折麥布可以有效的抑制膽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是目前治療植物固醇血癥的主要藥物,可以改善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總結

本例患兒2月前外院行基因檢查確診植物固醇血癥,就診時外周血三系未見明顯異常,血脂未見異常,無黃色瘤等其他典型臨牀表現,因年齡尚小,兩個月來未曾服用藥物,一直通過飲食控制植物固醇的攝入,但是通過外周血塗片觀察還是能發現典型的口型紅細胞以及大/巨大血小板,容易漏診。作爲檢驗工作者,當我們發現患者外周血塗片口型紅細胞增多伴有大/巨大血小板增多的時候,要想到植物固醇血癥這個疾病。

該病例已發表,具體信息詳見下方文獻






~end~

公衆號平臺稿件徵集:細胞、細菌、結晶等形態相關醫學專業類作品。[知識集錦][看圖識細胞][病例分享]等內容不限,形式可參考往期公衆號推文。

作品要求:內容真實,原創首發,視頻圖片高清,請勿一稿多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標題爲:作品名+作者姓名、單位、電話”)

往期回顧


【病例分享】形態學助力膀胱腫瘤診療

投稿倒計時 ll“走進醫學檢驗.探尋生命奧祕”科普大賽

【病例分享】探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異常增高的元兇

段師形態學教學系列(第78期)

【病例分享】嗯,就是寄生蟲,它來自哪裏?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編輯:趙夢鶴-杭州市中醫院

責編:劉朝紅-德陽市人民醫院

君安醫學細胞平臺


檢驗人自己的專業平臺,分享科學、專業、實用的檢驗知識,定期更新精彩內容。

長按二維碼關注

仁愛丨卓越丨奉獻丨創新

讓學習成爲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