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入院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性,73歲。因胸痛3小時入院。
現病史:3小時活動中出現胸痛不適,程度可忍受,休息後症狀逐漸緩解,無心前區壓榨感及肩背部放射痛,無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及咳粉紅色泡沫痰,為求系統性診治來我院就診。
既往史:2023年1月於因胸主動脈夾層於外院行支架植入治療,術後規律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片、阿託伐他汀鈣。高血壓病史10+年,最高血壓180/?mmHg,未規律口服降壓藥物,血壓控制欠佳情況不詳。糖尿病8+年,自訴予門冬30胰島素皮下注射(24U 18U)控制血糖,具體不詳。
個人史:無吸菸史;無飲酒史。
家族史:父母病逝,2兄2弟1姐1子2女體健,1弟及1子均有支氣管哮喘病史。
2
體格檢查
查體:體溫36.3℃,呼吸18次/分,脈搏70次/分,血壓137/94mHg。
神志清楚,口唇無發紺,頸靜脈無充盈,胸廓無擠壓痛,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明顯幹、溼性囉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雙下肢無水腫。
3
輔助檢查
心電圖提示:1. 竇性心律;2. ST-T波改變。

心肌損傷標記物:Myo 12ng/ml,CK-MB 1.09ng/ml,cTnl 0.011ng/ml。
4
入院診斷
不穩定型心絞痛
主動脈支架植入術後狀態
原發性高血壓3級(很高危組)
2型糖尿病
5
實驗室檢查
D-二聚體0.75mg/L ↑,隨機血糖12.63mmol/L ↑,甘油三脂3.55mmol/L ↑。
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肌鈣蛋白、NT-porBNP未見異常。
6
入院後診療經過
擴張冠脈:硝酸甘油注射液5mg泵注。
自備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 qd、氯吡格雷片75mg qd;調脂穩定斑塊:阿託伐他汀鈣20mg qd。
行GRACE評分高危,進一步行CAG檢查。
7
冠脈造影








造影提示左主幹+三支冠脈病變:
① LM尾部侷限性狹窄90%。
② LAD開口及近中段瀰漫性狹窄,最重處狹窄90%;LAD遠段完全閉塞,TIMI血流0級;中間支開口侷限性狹窄90%,D1開口侷限性狹窄95%。
③ LCX近段侷限性狹窄95%;LCX遠段完全閉塞,TIMI血流0級;可見間隔支至LCX遠段橋側支形成,CC1級。
④ RCA近段侷限性狹窄95%,中段瀰漫性狹窄,最重狹窄70%,後降支、左室後支瀰漫性狹窄,最重處狹窄90%。
結合患者病變情況,SYNTAX評分高危,首選上級醫院行CABG治療。
第二次入院
1
入院情況
患者轉入上級醫院後,醫師告知目前首選CABG治療,PCI治療風險極高,且可能效果不佳;告知CABG相關情況,患者及家屬考慮風險較大加之費用較高,拒絕行CABG治療後,再次因反覆胸痛症狀入住我院。
經全科室討論後,患者冠脈病變複雜,患者已明確拒絕CABG,要求進一步我院行PCI治療,患者PCI手術意願強烈,向患者及家屬告知術中風險,患者及家屬理解,擬行分次PCI治療,先PCI處理RCA病變(風險相對較低),擇期處理左冠脈病變。
2
治療過程
6F JR 4.0指引導管到位,Runthrough導絲通過RCA。
導絲通過RCA病變至遠段。

2.0×15mm球囊預擴張。

造影擴張不佳。

3.25×15mm球囊再次預擴張。

複查造影示殘餘狹窄明顯好轉。

4.0×33mm支架於RCA開口及近中段擴張釋放。

支架釋放時出現胸痛、心率、血壓均降低,立即予以阿托品0.5mg、嗎啡注射液3mg靜推,多巴胺注射液80mg靜滴;待血壓穩定后冠脈內硝普鈉200μg。

術後複查造影情況可。


患者術後胸痛症狀明顯好轉,強化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積極控制血糖。


3
轉歸
術後藥物治療1周後出院,出院健康宣教,門診隨診,建議出院1個月(出院後仍反覆胸痛)後評估左冠脈PCI治療。
第三次入院
1
病例資料
患者於1個月後再次入院,仍訴間斷性活動後胸痛不適。
再次經全科室討論後,患者已行右冠脈PCI治療,現再次複查右冠脈情況,針對左冠脈病變複雜,結合患者病情情況,建議行IABP保護下左冠脈PCI,但患者胸主動脈支架情況,使用IABP可能導致主動脈支架出現變形及主動脈進一步損害(查閱資料無類似病例參考),故未使用IABP;結合患者前降支遠段、迴旋支遠段慢性閉塞(CTO),開通難度較大,對角支較優勢,策略為先嚐試開通前降支遠段,若不能開通,行PCI治療第一、第二對角支,迴旋支遠段橋側支形成,可暫不處理。結合患者左冠脈複雜情況及患者耐受情況,採取極簡術式處理。
2
冠脈造影
左冠脈使用EBU 3.5指引導管造影。





3
治療過程
7F EBU 3.5指引導管到位;Runthrough、Sion、VT導絲。
導絲嘗試通過前降支慢性閉塞處,導絲難以通過,放棄前降支遠段治療,導絲分別通過中間支、D1病變至遠段。

2.0×15mm球囊預擴張分支及主幹。


取VT導絲通過迴旋支,但開通病變較重,加重角度較大,導絲不能通過,放棄迴旋支保護。

於中間支中段處植入3.0×18mm支架,防止夾層及血腫導致中間支無複流。

複查造影示中間支血流可。

取2.75×23mm於第一對角支釋放。

3.0×13mm支架於前降支近段釋放。

3.5×8mm支架於左主幹尾部釋放,同時中間支開口予以1.5×15mm球囊拘禁。

複查造影提示中間支開口未受累,但仍提示開口狹窄較重。

導絲經主幹支架網孔重置至中間支,分別以1.5×15mm、2.0×15mm、3.0×10mm球囊擴張支架網孔。

3.0×10mm球囊於前降支支架擴張塑形。

3.0×10mm、3.0×10mm球囊對吻2次。

複查造影提示中間支開口殘餘仍狹窄較重,同時取3.5×10mm球囊於主幹支架優化。

取3.0×25mm藥物球囊通過支架擴張網孔至中間支開口及近段擴張釋放。

複查造影提示中間支開口殘餘狹窄改善。

術後複查造影情況可。



4
轉歸
經藥物鞏固治療1周後症狀完全緩解出院。
出院規律口服冠心病藥物治療。
1個月後電話回訪情況可,輕微胸痛發作2次,時間短,自行緩解。
討論
1. 針對該患者治療策略合理嗎?
2. 主動脈支架植入患者IABP能使用嗎?
今日閱讀
01-前降支開口病變,球囊輔助支架精確定位技術(BAPPT)操作要領
02-右冠脈壁內血腫不斷擴展,難道是主動脈夾層?
共享病例 深度學習
聲明:本討論來源於介入併發症群及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專家姓名+DrKing道金醫學)。文內觀點針對特定病例,不具備廣泛臨床指導意義,請勿簡單模仿,以免對患者帶來負面影響。對於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帶來的不良後果,DrKing道金醫學不負任何責任。
說明:文章中所使用的文字和圖片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第一時間撤回刪除。
本期編輯:道金團隊